市场成交重回1万亿,但上演了冰火两重天。火的是上游资源和新能源,冰的是白酒。有人欢喜,有人吃面。
白酒的大跌,总结来看主要是两大导火索:
第一就是消费税的声音。周五晚共同富裕等话题,再次提及了要“要加大消费环节税收调节力度,研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
要知道,消费税主要是针对特定消费品征收,包括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珠宝玉石、高档手表、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小汽车、成品油等15个领域。
虽然我国消费税的征税对象并不是消费者,而是对消费品的出产和进口环节征税。但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会不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降低消费欲望,由此引发市场对相关板块的短期担忧。如教育、游戏、互联网等行业轮番受到打压,大家担忧下一个是白酒。
第二呢,就是外资基金减持茅台。
最近公布的持仓数据显示,全球持有贵州茅台最多的基金——资本集团旗下的美洲基金-欧洲亚太成长基金9月继续减持贵州茅台。最新持仓数据显示,其持有贵州茅台股份数与二季度末相比,降低11.19%。
这已经是它连续两个季度减持手中的茅台持仓。而全球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规模近120亿美元的安联神州A股基金,则减持了另一白酒龙头五粮液。机构资金代表着聪明钱,这一走也影响士气。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消费税。消费税如今就像互联网反垄断政策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出来露个脸,吓一吓市场。
以白酒行业为例,消费税分别在1994年、2001年、2006年、2009年、2017年分别调整过。回头看,大部分时间的价税调整政策对白酒影响不大,行业经营情况还是跟随自己的行业逻辑。
其实,买卖好不在税上,高端可选消费在价格上腾挪空间很大。由于品牌力强大、对渠道和消费者议价能力强,新增税负将实际由渠道或者消费者承担,对企业利润影响小。更多负面影响多会集中于弱势品牌。
第二点外资进进出出也很正常。体现市场上,现在对白酒的两派声音,一是认为白酒茅时代结束了,阶段反弹也只是下跌中继。另一派认为,这么好的商业模式哪里找,白酒仍是yyds。
今年以来,白酒指数震荡起伏,一改前几年的强势。
这背后的变化值得思考。加上今天三季度经济数据出来,GDP同比增长4.9%,真是比预计的差很多。这代表什么趋势呢?
我们看过去五年,整个市场的特征就是以核心资产为代表的所谓“茅指数”的上涨,核心行业是食品饮料和医药这两类。
这后面的大背景是什么?是2015年之后整体经济进入低速发展阶段,随着2016年供给侧改革推出及消费升级趋势呈现,我们看到行业的利润迅速向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集中。这相当于是在存量博弈里面,大企业切到最大那块蛋糕。
一方面观点认为,但现在,蛋糕本身增速下滑了,光靠存量博弈、旧的传统经济无法巩固村里地位,不能只靠内卷。必须要摒弃旧思路,用增量思维来发展,转型升级,扶持新兴产业来整体做大蛋糕。
经济数据背后,也看到消费的弱势,代表了行业景气度的下行,叠加过去5年资金的偏好推升估值,强势行情难以为继。阶段性反弹后,恐怕还需要时间消化估值。
当然当回到合理估值上,里面一些拥有护城河的传统企业也在每年业绩如果有增长的时候,也会有一个稳定的收益。但不能再指望有原来那样高的增速。
另一边,招商白酒基金经理侯昊曾发表观点认为,白酒板块前期涨幅较大,资金兑现收益及分流至其他确定性较好的成长板块,导致近期走势较弱。但白酒行业基本面扎实,在下半年旺季下销售放量依然可期,时间拉长看仍具备较好配置价值。侯昊在二季度则在加仓白酒龙头股。
从估值角度看,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直播中认为,年初以来消费板块回调幅度与历次熊市相当,考虑到年底估值切换,当前消费板块总体估值基本回到了17年以来的中枢水平,估值收缩的风险已经消化得差不多。9月底更多是超跌反弹,虽然消费板块尚未到全面反转的拐点,但明年表现可期。
这也说得比较直白了。考虑到未来1-2个季度经济增速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消费或同样面临一定的环境压力,继续等待估值消化。
此外,易方达的张坤此前也减持贵州茅台、五粮液、水井坊、泸州老窖以及洋河股份等白酒股。具体来看,二季度张坤执掌的3只基金产品,分别累计减持贵州茅台市值达7.41亿元、五粮液市值达22.76亿元。
总体来看,食品饮料板块行业内部分化依旧明显,四季度还是要慎重进行选择。但行业内有议价、提价能力,“护城河”宽广的相关企业,仍然有长期机会,但这个需要交给基金经理们的选股能力。再躺赢短期不太现实。
超跌反弹中,继续保持耐心等待。短期不确定性较强时,不要一把梭哈盲目抄底。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号任何文章的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