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盘到底还有没有机会?
今年以来,市场主要指数保持了上涨势头,沪深300上涨超过6.7%,创业板上涨超过10%,似乎市场处于牛市,但如果看个股,却无此凄惨,A股个股中位数下跌了-15%。
去年的情况也是类似,市场一片大好,沪深300上涨27.5%,创业板上涨65%,而个股中位数才涨了3%。
事实上,这种二八分化从2016年就开始已经发生了,从2016年至今的5年,沪深300上涨将近50%,个股中位数下跌了-36%。
买了少数头部大公司股票的人活的很滋润,买了其他大多数中小票的则是一直在熊市徘徊。
基金持仓大都是大盘股,因此基金投资这几年的收益也就特别好,同时,部分中小盘股占比高的基金表现便差强人意。
历史上一直这样吗?
事实上,2015年之前小盘股占优的时候更多。
下图是从2005年至今,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相对于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
2005到2015的10年间,小盘股相对大盘股基本都处于强势之中,但从2016年开始,情况发生了逆转,近5 来小盘股一直处于跑输大盘股的状态。
小盘的弱势是什么原因造成?
1.估值回归
A股以前喜欢炒作小盘股,2015年的牛市中小盘股票被炒上天,当时中证1000市盈率超过115倍,而大盘股沪深300最高才到18倍,于是后面就开始了估值回归的漫漫长途。
截止2021年2月8日,中证1000的市盈率回到了28倍,只剩下最高的1/4,沪深300走到了15.6倍。
2. 供求的变化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很大,股票也是如此。
供应方面,2016年之前,A股市场约2200只股票,目前已经接近4200只,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股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进入股市的增量资金,2015牛市吸引了许多散户入场,后续的市场大跌和熔断也坑杀了无数人。当前,入场的新韭菜越来越少,更多的增量资金来自机构,如基金、私募、社保等。
据我自己的了解,很多90后初涉股市的人大多是借道基金。
由于机构资金量大,如果买市值小的股票很容易超过5%,需要举牌,基金还有双十规定,并且,投入时间精力去研究一个买不了多少的小盘股很不划算,因此,机构买的通常是大盘股,这种需求上的失衡也导致小盘股遇冷。
这些年基金抱团,推高了大盘股的价格,提升了基金业绩,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买入,进一步推升了大盘股。
3. 经济环境的变化
股票的价值来自企业的盈利。
当经济扩张迅速时,各种企业都容易得以良好的发展,而经济增速下降时,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差,小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影响较大,大公司在融资、抗风险方面有明显优势。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大公司反而可以趁机扩大市场份额。
这些年经济增速下降,叠加外贸、疫情等因素,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困难,这时大公司、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
近5年来,沪深300的净资产收益率基本都保持在10%以上,而中证1000平均在5%左右,差距颇大。
4. 资金面
宽松的资金面通常对小盘股更为有利,一方面,小企业融资相对困难,信用宽松对其更有利,另一方面,市场钱太多时容易引发炒作,而小盘股相对大盘股更容易被炒高,2015年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如果新进资金的大部分都是借道基金,那么此种情况未必会发生。
那么,小盘股还有机会吗?先看看未来上面几点是否会发生变化。
在供求方面,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股票供应大量增长,市值小的公司退市风险加大,小票壳价值继续下降。
需求方面,没有全面大牛市,很难吸引新散户资金入场,基金等机构大概率持续壮大。
经济方面,GDP已经很难再回到当初两位数增长的时代了。
估值方面,虽说小盘股这些年估值下降了很多,但还算不上多便宜,向下的空间依然存在。
参考美股,不同规模指数,标普100/400/600,近10年来成分股市盈率中位数几乎在一个水平上,如下图所示。
目前的港股市场,大票和小票市盈率也在一个水平上。
从资金面看,现在央行对货币的态度是偏谨慎,只要经济趋好,货币便有收缩趋势。
总之,目前小盘股的弱势还看不到反转迹象,当然,不排除在市场钱多时,出现中短期行情。
最后,根据历史统计,春节后由于资金面较宽松,小盘股表现整体要好于大盘股,看看这次如何演绎。
that's all.
不在此山中。入市15年的投资老司机,手把手带你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