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
有新闻报道,今年近百支基金主动下调了管理费,其中半数费率腰斩。
管理费旱涝保收,为啥基金把本可以揣进自己口袋里的钱掏出来,难道这钱是拿着烫手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大家深究就会发现——
下调费率的基金,机构持有比例往往很高。
机构手握重金,相当于B端大客户,特别豪横。
基金迫于规模压力,只得做出让步,比方说降费。
根据我的经验,哪怕是让基金提高仓位也是可以谈的。
当然了,以上骚操作仅针对盘子中等的基金,张坤谢治宇那些百亿顶流,离我等凡人太远,还是不要想了。
除了谈条件,机构还会做各种调研,从基金经理的言行一直分析到选股和择时的有效性。
总之,让机构真金白银买单,比忽悠小散难多了。
那大家想过没有,机构精挑细选出来的基金,收益到底怎么样?
回测前首先要确定4个条件,分别是基金类型、股票占比、基金规模、机构占比。
1)基金类型
指数基金被机构买上天,还是个指数,没有抄的价值。
QDII基金也可以排除在外,毕竟大家炒股对标的是A股。
2)股票占比
我只关注跑赢大盘,股票占基金净资产比例小于70%的直接无视。
3)基金规模
基金规模可以分成亿、十亿、百亿三档。
亿级变数太多,而且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百亿的投资受限,只有抱团一条路,像今年市场风格不在大票那边,业绩就很难看。
夹在中间的十亿级,相对来说更容易做业绩,我拍脑袋觉得20~50亿不错。
4)机构占比
基金分别在每年3月31日和8月30日前,会披露半年报、年报,机构占比在其中“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章节披露。
举个例子,易方达蓝筹精选的机构比例为10.15%。
10.15%的机构占比高吗?
显然没有定论,只能继续拍脑袋,我觉得35%~70%之间算高。
70%~100%的区间被排除在外的原因很简单,一支基金如果没有散户买单,大概率是因为卖不出去。
把上面抄机构作业的规则总结成一句话:
筛选股票仓位70%+、规模20~50亿、机构占比35%~70%的非指数非QDII基金,每年4月1日和9月1日各调仓一次。
回测时间选择2018年4月1日至今,刚好完整经历一轮牛熊。
作为对比,我把沪深300、主动股基指数和工银股混的同期收益也列出来了。
如果觉得表格不够直观,可以看下面的净值曲线。
抄机构作业和工银股混、主动股基指数都有翻倍的回报,而且比沪深300强多了。
如果抠细节的话,净值曲线没有扣除调仓成本。机构以长线持有为主,抄作业换手不多,每年申赎费用加起来至多0.6%。
抄机构作业有俩优点:
第一、能拿到全市场摊基金大饼的平均收益,和工银股混打个平手。
第二、规则比工银股混透明,交易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
抄机构作业本质是让机构免费打工,我自己每半年动一次手指,其它时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