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场内ETF的投资,短中长都有;
第二部分是场外定投,以悄悄盈、年年红为代表;
这样的分配是非常符合我自己的情况,也非常符合人性的,
我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我不认为真的有人完全就是长期投资,没有任何的短线操作和试错,这不符合人性;
我也不认为可以通过短线投资获得太好了的收益,因为短线交易会过度的透支人的精力,对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损害,不是金钱可以弥补的。
上面费这一段话,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下面我要说的,以及帮助大家理解我的言论,这个市场上,比我水平高的人无边无沿,太多了;
但如同我这样足够坦诚,有一颗乐于分享和助人为乐、而又不矫揉造作的,寥寥无几。
说干货吧,今天的市场的调整犹如一盆冷水,看起来指数调整不多,只是下跌了38个点,跌幅-1.07%,收在3518点,看起来还行;
但看看主要赛道,cs新能车指数在历史新高后,今天跌幅-6.36%,这一高点距离2020年7月市场见顶已经上涨了60%还多,中证官网TTM109倍。
证白酒,今天跌幅倒是很温柔,-1.45%,1月份21663点的历史新高比2020年7月涨幅超过了70%,估值也有58倍。
中证医疗今天调整了-3.95%,收在17588点,这个比2020年7月份倒是没有高太多,涨幅10%,估值51倍,总体还好,内部分化。
报团的还有光伏产业,估值33倍,今天下跌-4.47%。
上面说的这5个行业,是2020年7月以来主力资金抱团的行业,抱团的原因有业绩增长,也有确定性,
但是有一点是毫无争议的,那就是现在的股价都透支了未来2年以上的业绩;
他们在长期的上涨中已经成了人人喊涨的赛道,人人认可的白马,人人都觉得未来3-5年一定还会新高。
而全然不顾,按照现在的增速,即便是最快的新能车,也要2年才能抹平估值,更不要说白酒这种增长只有个位数的行业了,
即便如同大家所想的未来3-5年还会新高,那么这个价格再往上走的空间有多大呢?你见过横盘整理1年的A股吗?别说横盘整理2、3年了。
再换个角度说,如果这些核心赛道没什么毛病,是不是机构应该更加抱团对吧?
也就是说机构买了更多的股份,不会卖给散户,那么股东人数应该是更加集中的吧?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
我不点名,你们自己去看以上核心赛道的主要龙头个股,看看持股人数的变化,举个例子:下面这张是某光伏茅的股东人数变化情况,2018年年底的时候股东人数是6.47万,2021年3月31日股东人数是49.74万,增长了7.69倍;
股价从2018年年底的14.1元上涨今天的100元,涨幅7.09%倍;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也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如果这公司这么好,应该越上涨越优秀,机构持股应该越多,特别是这两年基金大规模发行的情况,怎么散户反而越买越多?
我没有任何主观性,我只是在思考这么一个事实,我经过的牛股起步的时候股东人数都很少,估值都很低,而不是短时间股价和股东人数都暴涨,这种情况下,即便不出现暴跌,维持横盘震荡都比较少见。
继6月初清仓光伏后,今天我再次清仓了新能车ETF,也减仓了部分科技持仓,场内ETF部分仓位降低了65%。
关于后市,我观点明确的说,更看好科技、大金融和资源周期,再就是个股层面的中小市值低估的个股了。
不要看今天科技和资源也调整了不少,但他们的位置跟上面说的五个主要赛道完全不一样,科技(剔除新能车和光伏)至今也没有回到过2020年7月的高点,
但在业绩增长的带动下,估值已经回到了中枢,即便是这一轮短线资金恶炒了一波龙头个股,总体的估值也还是在中枢上轨附近,现在的业绩增长和估值对冲后,就会变得便宜了。
大金融是足够便宜而又有稳定的增长;
资源这里我还没有想很清楚,但是对于煤炭、有色、化工甚至钢铁来说,供给持续萎缩又不能快速扩产,需求稳定有增长,开始形成龙头垄断的路线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我倾向于机会大于风险。
好了,我说的够清楚了吧?
回到开头说的,你们看明白我场内和场外的区别了吗?
打个比方吧,场内ETF部分用起来就像一把刀,在长期投资的基础上,比较快,也比较随意,所以,仓位和方向会根据盘面调动;
而场外悄悄盈定投这部分,更像是一把重锤,需要在确定性的长期方向上一锤一锤的砸下去,拼的不是速度,而是持之以恒的定力,
当然,适度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也是自然,那是在遇到大的风险时候。
还是周策略那句话《又要各奔东西》了,未来一段时间,市场资金会继续分化。
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所说和所做的事情,把这些拿来作为借鉴和参考,有可能我是对的,有可能我是错的,看看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