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是基民难熬的主题性行情,市场赚钱效应相对较差。
对于做基金投资的人来说,不管是谁,都不可能不在乎收益。所以在买基金的时候,许多小伙伴盯着的第一个指标,就是基金的历史业绩。然而,如果只看历史业绩来买基金,很容易陷入业绩陷阱中去。假设你不幸买在了高位,最后的持有体验是较差的,相信许多在2019年、2020年入市的基民是深有体会的。
其实,除了基金收益率,“基金利润”这个指标更客观,它不仅是基金实实在在给基民赚到的钱,也更能代表基民的投资体验。而且,这个指标对评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更为直观。
今天,老司基就给大家聊聊这个平常关注度不高但很实用的指标。
基金利润有何作用?
基金利润,是指基金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其他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
这个指标,在每只公募基金的季度定期报告中都会披露,即3.1项的主要财务指标,显示为“本期利润”。
以国泰事件驱动混合基金为例。如下图所示,在3.1主要财务指标里,我们可以分别找到A类份额和C类份额的“本期利润”。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显示,国泰事件驱动混合A二季度利润为346万元,国泰事件驱动混合C二季度利润为-93万元。
数据来源:国泰事件驱动2023年二季报
既然本期利润总额不一样,细心的小伙伴估计要问了:是不是A类份额和C类份额的净值增长率出现了不同步、导致一赚一亏?我们继续在季报中寻找答案。
基金季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该基金的A类和C类份额均实现了正收益,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4%和1.25%,均大幅跑赢同期业绩基准的-3.77%。
数据来源:国泰事件驱动2023年二季报
奇了怪了,既然A/C份额在报告期内业绩都为正收益,且相差并不明显,为何基民“赚钱体验”却大不一样呢?
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A/C份额投资者群体不同,导致他们的操作习惯和投资周期出现了明显差异。
我们常说,长期投资买A,短期投资买C。从费率设计来看,国泰事件驱动A采取前端收费,持有期超过2年,不收赎回费;而国泰事件驱动C不收申购费,但额外收取销售服务费,持有期超过30天,不收赎回费。
老司基按照常理推测一下,大概场景可能是这样:购买A类份额的投资者,投资周期较长,投资心态大多淡定,市场短期波动也就忽略了,但最终拿到了净值上涨的全部收益。而选择C类的小伙伴,可能投机心态较重,只想赚波快钱就走,可结果碰到行情震荡,没啥盈利甚至小幅亏损也就跑路了。后面看到行情稍有反弹,又急冲冲买了回来。一顿操作猛如虎,不仅净值上涨的收益没拿到,还乱了投资节奏,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从上述国泰事件驱动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当选到一只业绩还不错的基金时,对基金经理保持信任,多持有一段时间,确实可能会有更好的赚钱体验。
以后,我们在选择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时,也不妨多关注一下“基金利润”这个真实的赚钱能力指标。
哪些基金公司今年悄悄赚钱?
老司基看到,随着基金二季报披露结束,上海证券日前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基金公司投资利润榜单,正是从“基金利润”这一角度出发评定的。该榜单显示,在市场情绪相对低迷的上半年,仍有一些基金公司为持有人赚到了来之不易的利润。
该榜单数据显示,剔除货币基金规模,上半年“最会为持有人赚钱”的前十家基金公司合计盈利544亿元,其中,国泰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位列前三,分别为投资者赚取利润89.60亿元、84.05亿元、81.47亿元。
我们说,权益类基金最能代表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从权益基金利润来看,上半年利润超50亿元的公募基金仅一家,国泰基金利润64.82亿元,位居行业第1。华夏基金、诺安基金位居2、3名,分别盈利42.78亿元、38.28亿元。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指出,一般来说,基金利润数值越大,一方面意味着该产品为所有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该基金产品获得了更多资金量的认同,这通常意味着服务了更多的客户。
公开资料显示,位居榜首的国泰基金成立于1998年3月,是国内首批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一直秉承“低调做事,高调赚钱”的行事风格,强大的赚钱能力,一方面得益于投研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丰富的产品线。
据了解,国泰基金在设计基金产品的时候,会通过对每位基金经理的研究,精准匹配合适的产品,让合适的人管理合适的基金,在产品设计中,把认购规模控制在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范围内,不盲目追求“牛市”、“爆款”,防止由于基金产品规模过大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力争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泰基金剔除货币规模增长494亿元,位列行业第2/152。规模和排名稳步向前,在行情结构分化显著、市场情绪并不高涨的2023上半年,颇为难得。
#大盘创7个月新低之际 你抄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