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投资者大家好,我是天弘医疗健康混合A,天弘医药创新混合A,天弘臻选健康混合A的基金经理郭相博。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医药板块的表现及我们对于未来医药板块投资主线的判断。
【医药行业永恒的内生动力是什么?】
自2021年2月以来,医药板块连续调整了16个月左右。单纯的下跌并不可怕,毕竟医药此前已经涨了三年多了,并且超额收益非常明显。但这一波医药下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两方面:首先,这一轮调整完全没有主线,是单边下跌或者是子行业轮跌的状态;其次是在这两年的集采政策后,市场对于医药政策是非常悲观的状态,甚至对于未来医药板块是否还有投资价值都有疑问。
恰好这段时间又叠加了新冠主题反复的扰动,从开始的手套,后面到了抗原,再到用药,有好几波涨幅,但说实话,这些机会很难抓。也有一些人对于医药行业的看法,从投资长逻辑到关注新冠热点催化,去博非常短期的收益,但我认为,绝大多数医药的企业,都是受损于新冠的。
我个人的体会是,在这一波下跌过程中,医药的长期内生成长逻辑没有变化,根本上还是人口结构、政府投入等。从历史上看,医药行业如果缺乏成长的主线,是很难有确定性行情的,新冠肯定只是短期的事件催化,并非长期主线。
【现在医药的主线到底在哪?】
很多投资者经常在讨论区问,现在能不能买医药?为什么说疫后复苏,医药也没复苏?还有一些投资者对医药失去信心,认为未来医药都不会赚钱,也不会被炒热了。
我想跟大家说:我现在看好医药,就是发现主线已经慢慢走出来了。医药板块的主线,绝对不是炒作几个月就结束的热点。历史上看,一条主线通常能持续一到三年。我认为今年上半年医药可能和消费一起估值修复,但是下半年会走出独立的逻辑主线,成为比较重要的行情切换点。
医药行业在过去每隔5-6年,都会出现一条深度、持续时间长的逻辑主线。
2010到2015年的背景是医保大扩容,资金供给方大扩张,当时的医药主线是【仿制药或者专科用药进口替代】。到了2015年医保局成立,开始控费和集采,这时候投资主线从仿制药慢慢变成了【创新药】,之后又延伸到【整个创新产业链】;这一轮行业持续到2021年结束,差不多也是5-6年。
在2021到2022年的熊市中,创新产品的出海并没有那么顺利,国内医保局的谈判又是双刃剑,虽然能快速进入医院,但会打压价格。于是,我们看到创新类公司出现了明显泡沫破裂,有些港股公司跌了90%。在这一波疫情以后,疾病谱和用药结构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展望医药行业未来,我认为真正的投资机会不是恢复,而是后【疫情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场景】。
(1)新场景:线上诊疗或将成为习惯,比如网上购药、远程做CT等;
(2)新技术:新技术已经进入新领域,许多新产品已经不再是概念阶段。整个创新领域从炒概念变成了真正的有业绩,这里面会有一些优秀的公司走出来。
总的来看,医药在23年下半年,新技术、新场景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医药的主线,持续时间也会比较长,里面应该有望有一批牛股走出来。
【守正出奇,抓住行业反弹机会】
至于我个人在产品管理上,坚持了四个字:守正出奇。去年前9个月市场完全没机会,这时候就通过守正把握优质企业的阿尔法机会。优质企业在反弹的时候会有些表现,下跌的时候也抗跌。
到了去年最后三个月医药开始出现机会,尤其是11月11日新二十条发布以后,市场对疫情的判断出现了很大分歧,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出奇”以及对疫情走势的提前推演,最大化把握住这一次反弹。可以说,2022年最后三个月怎么投资,形成了去年医药行业的胜负手。
我们在去年最后三个月,比较前瞻把握了疫情放开的节奏,对医药的子版块做了快速切换。从一开始炒骨科和器械,到后面真正放开后的检测、用药、ICU用药、以及最后医疗资源的挤兑。我们基本上对每一波节奏都做对了预判,并且对里面核心的个股做了重仓配置。
今天先交流到这里,最近医药的行情也比较难磨,非常感谢依然坚守医药的朋友,我永远和大家站在一起,有什么问题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提问。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祝大家投资顺利。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可投资港股的基金,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