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3-11-22 18:16:22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天津
从“双鑫”上新说起,看财通资管固收如何升级迭代

在1997年苹果开发者大会上,有程序员当众质疑乔布斯不懂技术,面对嘲讽和咄咄逼人的提问,乔布斯平静的喝了一口水,低下头沉思了几秒,然后说道:很多时候,你得从用户体验出发,倒推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而不能从技术出发,然后去想如何才能卖出去。在座的各位没有人比我犯过更多这样的错误。

“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卖弄你的技术”。这是苹果教父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总结出的最强方法论。这不仅改变了消费电子行业,对其他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有时候在想,资管行业越来越重视客户体验,致力于提升客户的获得感,那如何才能将机构的专业能力,转化为投资者实实在在的收益?回过头来看,从财通资管固收业务的发展历程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最近我留意到,财通资管正在发行一只新的二级债基“双鑫”,他们的固收多策略产品矩阵进一步丰满。这家公司我关注挺长时间了,尤其是他们的固收投资,让我印象很深刻,可能没有如雷贯耳的“明星”,但有些产品在业内却有较好的口碑,比如他们的中短债基金、定开型债基等。

注:财通资管旗下获银河证券五星评价的固收基金,评价数据来自银河证券,截至2023.10.6。基金评价结果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上述展示不能作为投资收益保证,亦不作为投资建议。

财通资管董事长马晓立日前在媒体采访中透露,他们将聚焦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升级固收业务,并将固收多策略作为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

实际上,这家公司有很多值得一聊的地方,今天就从固收投资入手,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想客户所想,将“低波动”进行到底

某种意义上讲,固收投资更具有先发优势。这是由债券资产偏稳健的特性所决定的。财通资管的固收业务起步于2012年,当时已有不少头部玩家,再加上次年即遭遇债市巨幅波动,介入时机上并不算好。

而财通资管固收业务快速突围,最关键的一项在于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基于对固收本质和客户痛点的深刻理解,前瞻布局产品线,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竞争之路。他们“鸿”系列中短债基金在市场上打出品牌,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8年资管新规后,银行打破刚兑,整顿现金类产品,同时监管部门开始鼓励发展净值化产品。

他们固收团队判断,未来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或不如从前。而买这些产品的客户,本身风险偏好比较低,追求低波动和相对稳健,对收益也比较敏感,如果这些产品收益下降,寻找替代产品将是这些客户的首选方案。

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存续的中短债基金,但几乎都是按照传统的债券投资思路去做的,对于习惯了货币基金、银行理财这类低波动产品的客户来讲,持有体验可能会打折扣。

于是,他们固收团队选择了不同的打法,明确中短债基金的定位和“使命”,以“低波动、稳收益”为准绳,注重风险预算管理,提前谋划并快速布局了多只中短债基金。

我大致看了一下,自2018年9月到2019年底,一年多的时间,财通资管先后成立了鸿益、鸿利、鸿运、鸿福4只中短债基金。要知道,中短债在当时还是比较小众的,多数公司尚未涉足。

在投资策略上,他们将这类产品的回撤控制放在首位,力求在降低波动的前提下再去争取合理收益,优化持有体验,提升产品的投资性价比。

以后视镜的角度看,这个细分赛道在当时非常不显眼,但财通资管凭借前瞻性的产品线布局和扎实的表现,成功把握住了这一波外溢客户,在资金搬家的浪潮中收获了规模与口碑。

时至今日,中短债基金依然是财通资管亮眼的名片之一,这种洞悉客户需求、前瞻布局产品的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该公司在公募领域的护城河。

实际上,“以客户为中心”往往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不是写进公司使命愿景、贴在墙上就万事大吉,而是需要渗透到产品设计、投资运作、风险防控、售后服务的点滴细节当中。

不得不说的是,券商资管在提升客户体验方面是有先天优势的。拿财通资管来讲,背靠母公司财通证券的营业部资源,能够接触到大量一线客户,真正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从而在产品设计时更接地气。另外,母公司营业部拥有较多高质量的客户群,财通资管在开展固收业务初期,不用过于担心资金来源问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用在产品规划、投资能力提升和优化服务上,相对更容易做出“精品基金”。

如果说中短债基金的破圈,得益于财通资管对投资者潜在需求的主动挖掘,那么固收多策略的战略方向,则是他们面对新形势,从客户未来需求角度出发,所做的又一次前瞻性探索。


急客户所急,向“多策略”要收益

对于资管机构来说,在发展初期,可以尽显锋芒,业务相对单一没问题,但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业务多元化往往是必选项。

公开资料显示,到今年三季度末,财通资管资产管理规模超2700亿元;自2016年开始发行公募基金以来,7年左右公募管理规模已超千亿元,非货公募管理规模近千亿元,在155家公募管理人中排名第44(前30%),在券商资管机构中排名第3。

对于如此体量的公司来讲,业务越均衡、多元,抗风险的能力越高。

马晓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也提到,面对公募基金行业复杂的竞争环境,财通资管将聚焦多元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券商资管的长业务链条优势,继续在差异化、特色化上做文章。

在多元化战略引领下,作为财通资管传统强项的固收业务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固收多策略成为业务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实际上,当前债券市场参与资金量很大,但投资品种相对狭窄,容易引发市场的波动甚至踩踏,例如去年11月和今年8月份债市的调整,对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冲击较大,对固收投资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从国内外来看,利率长期下行的趋势比较明显,债券整体收益率或将下降,而投资者长期跑赢通胀的需求没有变,因此需要在固收产品中纳入更多的资产类型来增厚收益。而过去几年中,固收多策略基金规模的暴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类产品的生命力。

所以说,财通资管发力固收多策略,既是市场所迫,又是公司所盼,更是客户所需。在资产端做加法,向多资产、多策略要收益,将是他们未来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实际上,财通资管在固收多策略领域早有准备,2016年发行的首只公募产品积极收益就是一只二级债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这个品类逐渐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础。

首先,在资产选择上,他们没有“大干快上”,而是从自己最擅长和熟悉的转债入手,将转债作为固收多策略基金收益增强的核心手段,充分利用转债攻守兼备的特性。

财通资管亲历了转债从“小众”到“主流”的过程,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对这类资产的研究和投资,目前拥有6个人的专业投研团队,在行业中可称“高配”,能够实现对全市场转债的全覆盖。

目前“多策略”还囊括了股票资产,未来还将逐渐向跨境投资、大宗商品、衍生品等领域延伸。在股票方面,他们依托固收部门的金工小组,已经可以实现多元的策略配置,比如量化选股、借助ETF工具化产品进行一揽子股票投资等;未来将依托FICC(固定收益、外汇[跨境投资]、大宗商品)战略,进一步提升策略的丰富度。

比如,他们正在发行中的财通资管双鑫一年持有期债券基金,增强部分除了转债外,还可投资含权类ETF等部分权益资产,策略更灵活,风险更分散。

其次,在产品设置上,一是类型比较齐全,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以及债券型FOF等均有布局;二是按照风险收益特征不同,进行阶梯式的产品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

比如,财通资管鸿睿12个月定开债券的主要策略是纯债+转债,理论上预期收益和回撤都较小;二级债基积极收益采用纯债+转债+股票策略,波动可能较鸿睿稍大,但收益弹性也较高;而偏债混合基金鑫逸可投资产类别与积极收益接近,但股票投资上限可达40%,通常收益弹性更高。


先知先觉,工匠型团队养成记

固收多策略,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靠的是债券、股票、衍生品等全资产序列的综合投资实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作为公募中的一股“后浪”,财通资管固收业务从纯债到转债,再到固收多策略,每一次变化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首先,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财通资管是券商资管当中比较典型的股债投资都颇具亮点的公司,投研团队量级庞大,仅固收投研就有超过60人,内培为主、外引为辅,奉行“简单就是生产力”的文化,核心团队稳定性高,确保其投研理念可以贯行多年。

其次,他们拥有对市场变化的强感知力。从财通资管固收投资进阶中不难发现,保持对业务的敏感、紧紧抓住投资者需求十分重要。财通资管FICC投资总监周志远表示:固收团队对市场的变化要做到先知先觉,而不能是后知后觉,更不能是不知不觉。

最后,持续进化的产品力。这既包括洞察市场需求和痛点、前瞻性地创设产品的能力,又包括做好产品业绩和持有体验的投资管理能力,还包括通过市场布局和专业服务扩大产品规模的市场营销能力。

基金产品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消费品”,当一家公司始终以洞察和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作为发展的锚,往往可以迸发出无限潜能。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23-11-23 13:36:21 发布于 宁夏
厉害
发表于 2023-11-23 13:37:34 发布于 宁夏
厉害
发表于 2023-11-23 13:45:42 发布于 青海
票不错,赞一个
发表于 2023-11-23 13:48:24 发布于 青海
票不错,赞一个
发表于 2023-11-23 13:59:07 发布于 辽宁

发表于 2023-11-23 14:00:19 发布于 辽宁

发表于 2023-11-23 14:02:30 发布于 辽宁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