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排除法,基金投资会变得容易的多
上篇《在万只基金中做超级排除法》说到,一个个去排除基金经理是很累的、效率也很低,而从分类层面做排除,可以事半功倍、一劳永逸。
简单的排除容易做,比如我不投纯债基金、不投指数基金、不投行业基金等,但即使这样排除后,数量依旧很多。
若要进一步排除,则得花些时间进行更深入研究,因为有些不太好的品种隐藏的比较深,需要仔细甄别。但这种研究是值得做的,可以节约未来大量的时间。
本文根据我自己的研究,为大家提供一些排除的思路,我的结论不一定对,且包含了我个人的投资偏好,仅供参考。
1、投资范围太局限的基金
有些基金投资范围太局限,一定程度上就会限制收益。举一些例子
可转债作为投资品种是还不错,但可转债基金可能就不是一类好基金。
我在研究中发现,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可转债基金和股债平衡类基金差不多,但是对比结果,无论是夏普比率、卡玛比率还是收益率,可转债基金都不如股债平衡型基金。
2018年是可转债规模爆发的年份,下图为2018年以来一些可转债基金对比股债平衡型基金(截至2023-4-18,数据来源choice)
可能是可转债基金的投资范围太局限,而股债平衡基金投资范围更广,也可以投可转债。
同理,只能投信用债、利率债或中资美元债的基金,投资范围也太局限,是不是也可以战略性放弃呢?
投资范围局限于沪市或深市的指数基金,可能也不如沪深指数。
比如,同样是超大盘指数,长期来看,上证50(黑线)就不如中证100(红线)
上证红利(黑线)就不如中证红利(红线)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范围局限的基金就没价值,他们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工具型配置价值。比如同业存单基金、机床ETF、光伏ETF等基金。只是相对来说,这样的基金更适合专业投资者,不适合普通人。
2、已经被反复论证过的、不太好的投资方法
投资这个行当,经过200年的发展,基本上可以说,所有的投资方法都被人用过了。有些方法经过无数人尝试,不断的迭代升级,最后还是被论证不太好用,这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战略性放弃。
自上而下就是一种被多次论证的不太好的投资方法。
自上而下最初的鼻祖应该是凯恩斯,就是那个创立了宏观经济学,写了《论概率》《货币论》,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
他1914年开始投资,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先后经历了两次先成功后失败——1920年5月,一个月时间从新高的亏成负数;之后借钱卷土重来,又富了一次,但是1929年全球股市崩溃,他的投资公司又破产了。
按理说,他这种投资方法当时市场上也没什么竞争对手,而且他可能是当时全世界掌握最多宏观数据的人,这都没用。后来凯恩斯放弃自上而下,采用挑选优秀管理层和分散投资的方法,反而取得了成功。
后来还有许多投资大佬,也都强调过不要根据宏观做投资。
彼得林奇:如果你花10分钟在宏观分析上,你就浪费了10分钟
霍华德马克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宏观面是不可知的。不可能靠宏观面预测获得成功,我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我也其中之一。
查理芒格:宏观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
巴菲特:如果我们对企业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宏观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如果我们对业务的判断是错误的,宏观将无法拯救我们。投资者不应该基于宏观经济预期买卖股票。
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现在的投资大佬刘彦春、赵枫、安昀、邱国鹭,曾经都是看宏观策略出身,后来他们都放弃了自上而下,采用自下而上。
还在接受宏观策略的基金经理,大部分业绩比较一般。著名宏观经济学家,下场转型投资后,业绩也扑街了。他管理的中泰超新星1号成立两年多,大幅跑输市场。
当然,也有自上而下业绩好的,比如万家莫海波、交银沈楠等等,但是选中这些基金难度太大,大家都需要需要一点运气。
总体来说,既然这种方法已经被许多人论证过不太好,那么我们也没必要再去当炮灰了,那些宣称自上而下为主的基金经理,可以战略性放弃。
自己也要谨慎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去做投资,可以适度的关注,比如利率和政策,但不应放太多的权重。
类似的,像看图看线、短期择时,都是一些不太好的投资方法,遇到这样的投资人就别看了。
3、投资方向模糊的基金
有一些基金的投资方向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基准和目标,选股策略不透明,我个人觉得也可以战略性放弃。
这些基金或许业绩还可以,但是由于方向不明,很难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位。很难把它加入到组合,又不太可能只配置这一只基金。
比如有些没有明确市场的QDII基金,定位于全球配置,有时候投港股、有时候又投美股,甚至投了A股、台股等,感觉这种基金很难找到锚定。
再比如,一些编制规则模糊的指数基金,像个黑箱,搞不清它是怎么选股的。
以中证养老产业指数为例,其编制规则很模糊,就是这么一句话:选取医药卫生、健康食品、休闲旅游、人寿保险、小家电等养老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从选股结果来看好像也和养老关联不大。
一些编制规则特别复杂的指数,也可以归为此类。比如百发100指数、360互联网+指数等,复杂到大部分人难以理解,那就也很难投资了。下图是百发100指数的编制规则。
结语:本文的筛选代表了我个人的偏好,不一定对。但我认为这样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大家也可以自己做一做。
现在很多投资者,每天都寻找哪个基金经理更好,哪个基金最近业绩好,什么基金最近正流行,什么基金获奖等等。他们沉迷于于寻找,却忘记了抬头看看天。这可能是战术上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
另外,最近几篇文章主要讨论的是『什么类型基金可以排除』,其实还有两类基金可以排除掉,那就是『很难选的基金』和『拿不住的基金』。
有些基金表面上看业绩很好,但实际上,你在事前很难选中它,或者拿不住它。这样的基金,其收益基本上也可以说是『可见不可得』,那我们不如在事先就排除掉。
我会下篇文章中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希望大家“点赞、评论、转发”三连支持我,谢谢大家!
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适合3~12个月理财。平时的流动性管理的话,货币基金仍然还是非常不错的表现
所有的基金当中,确实可转债基金是个性价比比较低的投资品种。买基金六七年了,我至今只买了兴全可转债这唯一的一只...
打工人的收入不高,一个月4,5千的到手工资大有人在嘛。这类人群买基金就不太适合买风险高的。包括有些做生意买卖的小老板,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低,收入有限,拿来做基金投资的钱不多 。雪球上一篇文章指出,在中国,个人长期拿来做基金投资的低于10万的基金投资者占据相当的比例。
我也是个普通打工人,在我身边有些90后基金投资者因为跟风买股票基金亏掉2000多块钱气的饭都吃不下。在我们这个人群,我接触到大部分80后,90后的理财方式仍然是银行定期存款,短债基金类理财,货币基金,就连买债券基金,固收加的都很少。
老师你...
风格太明确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可以买风格策略指数基金比主动权益基金靠谱。比如深度价值风格可以选择中证红利指数,泛科技成长可以选择中证科技100,大盘均衡选沪深300,中盘均衡中证500,小盘均衡中证1000,医药,半导体,新能源可以通过创业板,科创板进行均衡配置。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适合3~12个月理财。平时的流动性管理的话,货币基金仍然还是非常不错的表现
所有的基金当中,确实可转债基金是个性价比比较低的投资品种。买基金六七年了,我至今只买了兴全可转债这唯一的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