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和各位投资者朋友继续更新重点关注资产情况——新能车、锂电、储能。
1、中期逻辑是否变化:国内、欧洲、美国、其他区域
通过统计23年11月份到24年的3月份欧洲主机厂和政府对相关的法案的规定和修订,欧洲25年至少需要新能源汽车增长30%到40%以上才能满足相关碳排放法案的要求,而目前来看,修订的可能性并不大。
部分西方国家领导人反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认为新能车应该和燃油车一样,公平竞争,都没有补贴,并表示消费者对于汽车类型的选择应该由市场自主决定。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种相对利好,因为中国具有低成本优势。
欧洲在2024年没有太多新的法规要求,2024年被视为一个休整期和准备周期。在2024年下半年,预计会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推出,比如4万欧元以内的新车型。美国2024年可以被视为一个休整期。因为在2024年是第一年严格执行IRA排放的法律,许多产业链环节可能尚未完全适应这些要求,本土产能LG、SK等也可能尚未建立起来。
整个全行业的整个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增速预期是25%,对于欧洲地区新能源汽车增速是5%到10%,对于美国新能源汽车增速预期是10%。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电池价格降低了一半,因此今年的车企有资格和能力进行价格战。
2、库存周期、产能利用率
在周期复苏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库存周期和产能利用率加动率的问题,二季度开始,整个行业的加动率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对单位盈利有强大的正向贡献。
23年底,行业主动去库完成。接下来可能是被动去库和主动补库交替出现。和大多数公司交流,23Q4和24Q1是本轮产能释放最顶峰,同时24Q1是未来8个季度需求最低谷,一季度单位盈利对于绝大多数环节确立底部。近期,最大的变化是融资约束条件变化,这个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行的政策方针,行业开始变得不“卷”了,所有公司都意识到不挣钱的订单不能做了,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3、24年海外供应链市占率大幅提升(海外更需要降本)
在2024年,我们对海外市场并不悲观。主要原因是海外企业并没有盈利,因此它们对降低成本的诉求更为强烈,甚至比我们中国企业还要强烈。这是因为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本土供应链的成本确实太高。中国无论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从30%多一点提升到接近40%甚至45%左右,还是材料供应商为海外客户提供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
4、资本开支:电池、中游材料、锂矿
关于整个行业的资本开支,我们将其分为上游资源、中游材料和电池生产。在行业最盛时期,上游资源部门挣了650亿,中下游合计挣了350亿,因此可以说上游资源领域的利润非常可观。然而,在过去的周期中,上游资源领域的资本开支在2023年第二季度仍在环比增长,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就急剧下降,同比也出现了负增长。而重要材料方面,在2022年第三季度基本上停止了增长,到了2022年第四季度环比开始下降,到2023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这些趋势充分反映了产能释放的进度,这个指标通常被视为滞后指标。现金流量表中的第一项是用于生产活动和资本开支的现金流出,它反映了企业在立项后持续的现金消耗情况。
此外,中国的电池行业基本上并没有经历过产能的大规模扩张。主因除了龙头公司之外,其他企业基本上没有挣到过钱。因此,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非常良好,投资龙头公司,并且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这些龙头公司的前景非常乐观。因此,我个人主要投资于中游材料和电池环节。就上游产业的资本开支周期而言,它的起步时间可能会晚一些。当然,也不排除阶段性需求特别超出预期的情况。例如,碳酸锂的需求出现了增长。对于碳酸锂,我个人的看法是,当价格下跌到每吨8万5时,很多人预计它会下跌到6万。龙头公司把底部价格曲线拉平了,没有让任何产能淘汰。
5、电池和材料单位盈利见底,行业只有龙一龙二盈利,其余多数亏损
目前,我们认为最好的投资方向是电池和材料环节。在电池材料环节,单位盈利在一季度基本已经见底,绝大多数环节都已经亏损。整个行业里只有第一名能够盈利,其他都是全面亏损的。因此,在这种盈利情况下,假设下面这些公司的估值仍然看得过去。这个行业是受到中国投资者的习惯影响,趋势被推向了极端,双生双杀的现象被夸大了。这导致了行业过度投资,反应过于激烈。
6、信贷、融资约束部分新兴严重产能过剩行业
我在过去跟踪这个行业的短期融资情况时发现,一些公司发行了高利率的短融,这表明它们的现金流状况不太理想。而今年年初,某个龙头公司也发行了短期融资,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的信贷正在对这个行业进行收紧。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包括两会期间,潘行长征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对于过剩行业的信贷约束。韩主任在全面主持工作时也谈到了某些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特别指出了锂电光伏等新兴行业。这表明,行业过剩已经成为了明显的问题。
去年下半年,我统计了有五家新能源材料公司的IPO被撤销,还有六到八家上市公司剥离了新能源锂电或储能业务,这个行业当前持仓较低。
$华夏兴和混合A(OTCFUND|519918)$
$华夏兴和混合C(OTCFUND|017766)$
$华夏行业甄选混合A(OTCFUND|017600)$
$华夏行业甄选混合C(OTCFUND|017601)$
$华夏蓝筹混合(LOF)A(OTCFUND|160311)$
$华夏蓝筹混合(LOF)C(OTCFUND|015950)$
$华夏瑞益混合A1(OTCFUND|019913)$
最后给大家进行行业观点总结:
第一,我们坚定认为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了,在复苏的初期,我们认为当前最好的资产是股票资产,优于商品,优于债券,大家可以看见代表风险偏好的30年国债已经从顶部开始出现了回调,与此同时高股息资产也出现调整,煤价在旺季出现加速下跌。
第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基本面就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由于过去一个季度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不及预期,加上行业基本面处于底部,无论投资者还是产业都很悲观,在过去半年出现更明显的非理性的暴跌,符合A股市场永远把双升和双杀演绎到最极致的状态的特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更多投资者去关注一下这些两三年跟踪少的行业,因为他们的基本面确实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有的行业出现了产能出清,有的行业出现了单位盈利见底,有的行业的需求端出现了积极变化。我们坚定认为,当前我们所投资的资产是被严重明显低估的。
风险提示: 1.华夏兴和、华夏行业甄选为混合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低于股票基金,高于普通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风险(R3)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华夏行业甄选可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将面临汇率风险、香港市场风险等特殊投资风险。本基金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选择不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基金资产并非必然投资港股。3.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本资料中推介的产品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