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从17世纪诞生,至今的400年间,人们试图用不同方法去解释并预测这个市场,每当理性或非理性的投机者以为终于掌握了驾驭它的秘诀,它却以仿佛“恶作剧”的形式,捉弄以投机为目的的参与者。
理性如费雪、自信如丘吉尔、睿智如牛顿,也最终没能逃脱,今天是“愚人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投资趣事。
费雪的杠杆
以其名字命名的方程是宏观经济学最经典的模型之一,他关于通胀的解释、货币量和总体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欧文费雪被公认为是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
1923年,费雪就开始创建指数,研究每周和每月发布经济活动和价格指标,他利用学术研究成果成立了一个 “指数研究所”的营利机构。费雪不仅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也投身于20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资本市场。
以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平台使得费雪有分析和预测股市的一手资料,以此为平台,他一边投资一边宣扬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1920年代,美国股市起飞,先期的投入为费雪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他看好拥有创新产品的初创公司,把前期投资的所有收益和股息都重新投入快速上涨的股市中,并动用杠杆,押注美国经济增长。
1929年费雪认为“股市已经来到一片永久性的高地”。然而,众所周知,这一年的秋天美股开始急转直下,从 9 月初到11 月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超过 1/3,以此为起点,美国随之也遭遇了大萧条。
费雪的杠杆,使他的投资风险进一步暴露,在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29年9月的380点一直下跌到1932年夏天的40多点的期间,费雪依然确信市场会反弹,并多次预判这场金融危机正在“从无序中走出来”,于是他继续加大对股票市场的赌注。然而市场并未朝着费雪预测的方向发展,他重仓的股票,股价从 58 美元,在几个月后跌到 28 美元,费雪借了更多的钱继续买进,股价很快跌至 1 美元,他的投资血本无归,并身陷债务。
费雪教授将悲痛转化为力量,在随后的几年间写出了一批高质量探讨大萧条的著作,包括《繁荣与萧条》《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即使如此,费雪仍然债台高筑,房租也成了问题,1935年,耶鲁大学买下了费雪教授的房子,以低价再租给他。直到1947年费雪教授以八十高龄去世,他仍然留有75万美元的负债,约相当于今天的近1000万美元。
费雪以前瞻的视角透视了宏观经济,以数学的方式使经济学变成了一门更精密的学科,但这并没有使他在投资中立于不败。有评论认为费雪的价值观使他坚信只要有足够的统计数据,任何问题都有科学的解释,在投资中他也坚信数学和理性的力量,然而市场必定有非理性的成分,甚至个人局部理性的加总也会导致群体性的偏差。另一个层面而言,即使拥有足够的数据,拒绝接受数据给我们呈现的东西,也可能导致人们误判方向。
以20世纪20年代作为投资的开端,费雪并不算赶上了好时机。当然,他押注初创公司辅以杠杆的投资策略从今天来看本身就是相对脆弱的,即使没有遭遇大萧条,如遇到波动行情,杠杆加大了风险暴露,亏损也是大概率事件。
丘吉尔式反向指标
“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丘吉尔
丘吉尔的名言是他政治生涯的感悟,后来也成为投资领域的至理名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也未能逃脱股市对他的“恶作剧”。
事情发生在1929年丘吉尔从英国财政大臣的职位上卸任之际,受到美国一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金融家伯纳德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参观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被繁忙的交易场景感染,他信心满满地请巴鲁克帮他开了股票帐户,开启了投资初体验。
然而,不幸的是他和费雪一样遭遇了1929年的美股,他所买的第一支股票,就将他套牢,第一笔证券投资便交了学费。后来丘吉尔考虑到对英国本土公司的基本面更为了解,便尝试了英国股票,可是依然没有摆脱亏损的结局。
对此丘吉尔非常失望并向巴鲁克抱怨。巴鲁克随即递给老友一份交割单,上面记录着另一个“丘吉尔”在股市上的辉煌战绩。巴鲁克后来在回忆录中描述到:他判断以丘吉尔的性格和过度自信的作风,亏损后很可能会割肉,以便抽出资金瞄向新的目标,然后再次割肉,所以下场大概率是恶性循环。为了不让丘吉尔血本无归,他事先为丘吉尔开了另一个账户,并进行与丘吉尔反向交易的操作。
这段往事,丘吉尔一直守口如瓶。不过巴鲁克却将其作为一件趣事,在回忆录中披露了出来。丘吉尔最终也没有赚到能力圈以外的钱,盲目自信驱使下的短线操作并没有给丘吉尔创造他期待的投资回报。
炒股失利的丘吉尔,在1940年 “转行”做了首相,世界从此少了一个“散户”,但是多了一个政治领袖,是丘吉尔个人财富的不幸,却也是英国的幸运。
牛顿与南海泡沫
“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牛顿
18世纪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为了追求南美洲巨大财富,英国南海公司于1711年成立。1720年4月7日,英国上议院通过了《南海计划法案》,其中一项重要决议是将南美洲的秘鲁金山交给南海公司管理。受利好消息的刺激,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节节攀升,投资者趋之若鹜。
在这股疯狂的投资热潮中,77岁的牛顿爵士也不甘落后。1720年5月,他用5000英镑首次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股票在牛顿买入后继续大涨,但这波大涨开始后不久,牛顿就发现,南海公司投机性太浓了,因为尽管该公司自称主要经营南美洲酒、醋、烟草贸易,但从成立开始,它从未大规模开展过贸易业务。于是牛顿卖掉了股票,落袋为安,拿到7000多英镑。
然而南海公司的股价并没有如牛顿判断,而是脱离基本面继续暴涨,自1720年1月到7月,南海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从每股128英镑,涨到每股1050英镑,半年涨幅超过7倍。牛顿看着南海股价暴涨,看到身边的人因持有股票而资产激增,心理压力越积越大。于是他把全部身家都压上,以更高的价格重新买入了南海公司的股票。
1720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泡沫法案》制止各类徒有虚名的项目的膨胀。大量投资者看到自己投资的公司被解散,如梦初醒。南海公司的股票也被投资者不断抛售,股价如自由落体般一路狂跌,没过多久,南海泡沫就破裂了。南海公司的投资让牛顿亏损2万英镑,这也让他切身体会 “人性的疯狂”后的一切归零。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提出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定律似乎也表征了泡沫形成初期的价格的惯性状态,然而在市场上这样的运动并不会永续,泡沫越吹越大,直到最后,一个轻微的外力都可以将它刺破。牛顿的高位再次入场应验了《金钱心理学》的作者摩根豪泽尔的一句话 “最难的投资技能是让逐利适可而止。知足意味着,我们知道永远难以满足的欲望,会将我们推向后悔的境地。”
风险提示:本文为投资者教育资料,仅用于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多角度的投资者教育素材,非营销材料,亦非对某只证券或证券市场所做的推荐、介绍或预测。本文内容不应被依赖视作预测、研究或投资建议,也不应该被视为购买、出售任何证券或采用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投资须谨慎。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根据自身的风险评级选择相应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收益具有波动性,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
$兴全合润混合(LOF)(OTCFUND|163406)$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OTCFUND|163402)$
$兴全合宜混合(LOF)C(OTCFUND|005491)$
#金价突破2250美元!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