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全局算账的事,因为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人总是主观的把钱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
一,什么是心理账户?
举个例子,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看电影,票价是50元。
情形A: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提前买的电影票丢了。如果想要去看电影,就要再花50元买一张电影票,你是否还会去看电影?
情形B: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准备买电影票的50元丢了。如果想要去看电影,就要再多拿50元买一张电影票,你是否还会去看电影?
情形A丢了电影票,情形B丢了现金,价值都是50元,理论上去不去看电影结果都是一样的。
很多经济学和心理学学者,都在他们的实验中(Thaler, 1999)问过受访对象上面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绝大部分人,在A情形下不会再花钱去买门票,而在B情形下则还是会选择花钱购买门票。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于201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在情形A下不会去看电影了,而在情形B下则还是会去看电影。
丢了50元的电影票,再买一张,就会觉得花了100元看电影,感觉血亏。
丢了50元现金,再另外拿50元买票,则是丢了50元,看电影还是50元,两者是分开的。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心理账户”案例,虽然都是50块钱,但在心理上会把钱放在不同的账户中。丢电影票属于娱乐消费,丢50元现金属于意外损失,两者互不干涉。
二,心理账户和投资有什么关系?
心理账户其实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可能在淘宝上3分钟决定购买一件1000元的商品,但是却因为他们不包邮,为了10元的邮费纠结很久。
或者逛超市的时候,跟不要钱似的挑几百块的零食,但是结账的时候却不高兴多出2毛钱买塑料袋。
在投资中,很多同学在买基金时,也会根据平台来划分心理账户。
A平台买的基金,就是A账户。在B平台买的基金,就是B账户。
他们会觉得,在A买基金,亏损了就一定要在支付宝补仓才是降低成本,在B买就不算降低成本。
三,举一个例子
1. 在净值1元时,建仓买入1万
2. 在净值0.7元时,补仓1万
3. 后面净值涨回到0.9元
如果同在一个平台账户里买入和加仓,盈亏变化如下:
1. 当净值为0.7元时,亏损了3000块
2. 加仓1万元,份额从1万份增加到24285份,成本由1元下降到0.824元
3. 涨回0.9元时,已经盈利了1857.14元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
如果同在A平台买入,在B平台加仓,盈亏变化如下:
A平台买入的盈亏变化
1. 1元跌到0.7元,亏3000
2. 0.7涨到0.9元,回了2000,但还亏1000元
B平台加仓的盈亏变化
1. 0.7元建仓,成本就是0.7元
2. 0.7涨到0.9元,上涨28.57%,这笔加仓赚了2857元。
到这里很多人就纠结了,B平台买的是B平台的,和A平台是没关系的。
但如果把A和B一起考虑,A+B平台的合计盈亏:
合计的盈亏其实和在单一平台买入和补仓是一样的
四,心理账户影响
1. 在B平台加仓基金,不会影响A平台的盈亏
2. 如果把AB两个平台合并起来看,其实成本和盈亏是完全一样的
3. 但很多新基民就容易钻进心理账户的牛角尖,没办法从全局的角度看盈亏,而是A就是A,B就是B
4. 在投资中全局算账是很重要的事,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投资经常是分布在不同的平台上的,如果不能整体来看,就很容易陷入牛角尖,心态会崩。
5. 除了不同平台的盈亏不能整体看之外,另一种心理账户问题是每只基金的盈亏单独看,不能全局算账
6. 比如买了5只基金,其中4只很好一直在涨,1只很烂一直在跌。他不会想整体上看还是赚钱的,而是会一直纠结亏钱的那只基金。
7. 在烂基上亏的钱,一定要在烂基上赚回来,所以就死命加仓烂基,越买越多,越亏越多。
8. 而如果分开平均加仓,加仓优秀基金赚的远比加仓烂基金回本快,赚的多。自己把自己给逼进了死胡同。
注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根据个人投资策略进行决定。
#2021基金吧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