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投资不识场内基,纵称高手也枉然“
歌曰:人人都道长持好,唯有双手管不了,下定决心捂在手,结果捂出痱子了。
有道是,今天这个好明天那个好,买在手里都不好;历中上这个收益高,那个收益高,捂在手里收益都不高。有些人认为,投资场内基,由于交易成本低所以拿不住,这是悖论,不是因为能够交易所以拿不住,而是买的时候没想好。
一、以买场外基的心态买场内基
人人都知道,我们买主动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如果你买一个基金,事前经过认真的研究,非常相信那个基金经理,买他的场内基和场外基又有什么区别?如果买的时候就是冲着长期持有而来的,又怎么会惧怕短期波动?
比如景顺长城鼎益,你可以从场内买也可以从场外申购,从场内买手续费便宜,一般只要万分之2.5,还有些券商只要万分之0.5,买的时候还可能有些折价,比如有时行情好场外估值3.3了,里面交易价可能才3.1,如果你本来就想买,这不是机会么?而场外申购则需要更高的申购费,一般是千分之1.5(银行买1.5%),且只能以当天收盘净值为准?
有些人拿不住,是错在理念不对,想赚快钱,买入时对困难估计不足,三天不涨就怀疑人生。有些人拿不住,是买的时候冲动,对基金经理缺乏了解。我们买场外基要对基金经理选了又选,买场内基不应该也是这样吗?
二、不要因为折价而买一只基金
有些封闭期场内基金有非常不错的折价,折价10%左右的有很多,非常诱人,有些人冲着折价买基金,甚至以折价高低为准绳,这就本末倒置了。
以最近3个月而言,国泰价值(501064)+12.23%,中银证券科创(501095)-12.64%,一个季度收益相差近25%,有多少折价可以弥补的?况且越是表现差,折价越是加大,反而导致净值与价格双杀!
我原来也追求折价,后来发现不对。折价只是参考,是次要的考虑层面,主要还是看基金经理的可信度和他所投资的标的。这和我们买场外基的审美是一样的,只是场内基成本更低,而且更容易纠错。纠错是正常的,买场外基金也需要纠错,这叫调仓!
如果某只基金本来就是你心仪的品种,而且又有不错的折价,那为什么不买呢?越是折价大,越是可以加仓。
我的经验是,如果你对某只基金有持有到期的勇气,那就关注它的折价。对于那些不看好的折价封闭基金,一天也不要持有它,它折价再大于你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想博傻么,别人不傻怎么办?买入的唯一标准是:我能勇气持有它到期限么?当然,偶尔也可能拿一小部分资金追热点,搞博弈,这可要艺高人胆大,不是正常的玩法,不宜多为之!
三、分散持有,慎用交易权
分散持有,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公募基金就是分散持有标的的,主动偏股基金投资同一股票不能超过10%,FOF类基金(投资基金的基金)投资同一基金不能超过总资本的20%。
但是,持有的基金只数越多,越难以取得高收益,当你同比例持有所有基金时,你就只能取得平均收益,这是辩证的。我一般持有的重仓基金占比10%左右,也有阶段性超过10%较多的,但不会触及20%,所以我长年持有的基金数量大约在15只以上。
场内不乏优秀的基金经理,谢治宇、雷鸣、王祟、刘彦春、李晓星、李元博、乔迁、周应波、周蔚文,很多,完全有选择余地。
对于交易权,我的态度引而不发,就算调仓,一般来讲,一天的交易量也不宜超过5%。买场内基,我们以持有的收益为主,以折价的收益为辅,以预调微调方式保持阵型。
但不能以此得出结论说交易权不重要,交易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有这个权力,我可以选择不用,也可以选择用,但没有这个权力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