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开工了大家,转眼四季度迎面而来!(假期你别走……)
长假期间,外围市场表演,来了个“先抑后扬”震荡一轮:前几天下跌,最后一天强势反弹,累积涨跌幅不大,整体虚惊一场。
长假前几日,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美债上限问题、美债收益率抬升,10月6日十年期美债利率突破1.57%,创6月以来新高;欧洲能源危机引发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升,市场对经济滞胀担忧。
导致包括韩国、巴西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跌,侧面印证了外部环境对新兴市场股市的扰动。我们打A没开盘,但大家也忍不住担心。
且市场结构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受益于供需紧平衡的煤炭、新能源和石油涨幅居前,医药板块承压。由于10月1日美国公司宣布口服疫苗三期临床实验高度有效,港股医药板块明显承压下跌。
到10月6日,有两家会晤传递积极信号,阶段性转暖迹象,带来全球股市大反弹,港股科技股等表现突出。A股坐等开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短期市场波动起伏,真的是不必要跟随让自己坐过山车。长假期间,虽有波折,但实质影响不大,A股受波动影响应该较小。
从过去十余年市场统计规律看,长假后往往上涨概率更高,《长假前后如何布局,持币还是持基?》。持基过节的等揭晓。
外部因素看,一是美债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可能性不高,美国历史上曾多次面临债务上限问题,但最终都得到解决。
二是两边会晤传递出双边关系微调缓和的信号,都对市场形成阶段利好。
国内政策方面,提及房地产“政策底”,但不是政策转向,更像是保民生。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要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也将“两维护”纳入新闻稿中,这也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央行首次在新闻稿中提及“房地产”。
在资产荒大环境下,且经济承压流动性边际无法继续收紧情况下,股市仍然有结构性机遇。
在行业结构上,大家对4季度会呈现部分顺周期行业的继续修复预期较高。一方面受益于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受益于国内稳增长预期的进一步落地。
从国际市场的行业表现来看,欧美航空股,银行股的修复,以及港股金融地产类行业的强势表现,一方面A股市场当前低估值的金融地产行业,一般在4季度最具估值修复的机会。
另一方面,高景气方向缺电背景下,新能源方向等继续长期受益。随着3季报的披露,高景气企业业绩继续印证。
新能源虽然近几个月高位震荡,但高成长性伴随高波动性,长期产业趋势方向,就得考验对中长趋势的定力,阶段情绪低点反而适合布局,而不是情绪高点追涨。
假期看一场直播,新能源投资老司机嘉实姚志鹏认为,新能源作为长期的赛道,从产业周期角度来看要关注能源领域的变革在未来10年中的重要性。
在目前从产业周期视角看,太阳能可能相对传统一点,但是新能源汽车它的渗透率像2010年、2011年的消费电子,年度渗透率刚过10%没到20%,它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3、5年内突破50%的新车销售渗透率是大概率事件。
还有很大空间,这里面也会伴随着中国产业链的全球化以及产业链的升级。现在新能源板块渗透率早期静态估值高一点,看明年动态估值能接受,产业趋势处于极强向上的通道之中。
这么看,新能源车方向的基金值得长期继续坚守。
还有最近港股机遇的呼声渐起,美股高位波动之时,有望看到港股的出清。今年受挫的港股基金,希望赶快熬出头。
前三季度,各类基金平均收益都在个位数,今年也是分化极致的一年,价值风格遭受考验、中小盘风格走强,行业赛道新能源、资源股等独秀,平均5-6%的成绩已经是非常不错!
四季度机遇对全年收益也是关键。继续均衡配置,高增长和低估值两手抓稳步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