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提过多次,公募基金行业有一个长期顽疾,那就是基金赚钱,但基民却不赚钱。
有些新朋友可能不太理解,我举个栗子。
2020年年初,新手基金经理小王发行了一只基金,XX消费精选,发行时,投资者共申购了10亿份。
2020年是消费股的大牛市,小王能力与运气俱佳,一年的时间,将净值从1.0000做到了2.0000 。
2021年年初,因为有了出色的业绩,各大销售渠道与平台开始大力推广小王的基金,于是,基民们开始疯狂申购,份额从10亿份,直接飙升到了100亿份,后面的90亿份,都是在净值2.0000时申购的。
2021年消费股行情急转直下,小王坚持自己的理念和策略,一直满仓消费股,结果,XX消费精选的净值最近跌到了1.6000,但仍跑赢了同类基金。
1年零8个月的时间,XX消费精选的净值,从1.0000涨到了1.6000,收益依然可观,而且只回撤了20%,也并不是太大。
那么,基民们的收益如何呢?
基民们总共投入了190亿,但现在的市值只剩下了160亿,也就是说,基民整体亏损了30亿。
在这个故事中,似乎每一方的选择都很有道理,小王勤勤恳恳,坚守自己的理念与策略,基金销售也在向客户推广业绩良好的基金,基民买的也是业绩优秀的基金。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基金赚钱,基民却不赚钱。
失望的基民们,到各大投资社区里发贴,怒斥基金经理,也失去了对销售平台的信任。
这样的案例,在不断地发生,只不过,XX消费精选在历史上曾经叫做,XX资源精选、XX成长精选、XX互联网+精选……
那么,从类似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个人觉得,至少有以下两点。
1、不要仅仅因为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就去做投资决策。
投资买的是未来,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收益,即使长期表现良好的老将,投资者买入之后持续拉胯的案例,近几年也屡见不鲜。
业绩只是评判基金经理的一个尺度,选择一个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还是对其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的了解、认可和信任,业绩只是基金经理理念与策略的外化体现。
因此,这也要求投资者必须要有自己的逻辑与判断,最重要的是考虑清楚,基金经理理念与策略未来的有效性。
2、学会独立思考,谨慎对待各类基金推荐。
我们能看到的各类基金推荐,基本只会推荐近期或近年表现好的基金,而且往往只强调收益,不提示风险,但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对自己的钱包负责。
正如我以前常说的,做投资先考虑清楚风险,再去考虑收益,最终到底能赚多少,这往往是市场决定的,但会不会亏钱,这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
很多投资者不买股票选择买基金,是认为股票投资的专业要求太高,但我相信,最终很多投资者会发现,买基金也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基金的数量比股票还要多。
当然,想摆脱选择的烦恼,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自己制定好投资计划,投资沪深300、标普500这类宽基指数基金,赚取市场的平均收益。
沪深300、标普500的长期收益肯定不会很惊艳,但总比很多基民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不断追涨杀跌最终还亏钱要好。
………………
今晚,和大家再提一下上周说到的百信银行,百信银行在8月至10月举办理财节,理财节设置多种用户任务,有6%体验金、3%增金券等等多样奖励,完成任务最高可得888元现金豪礼,具体可以登录百信银行APP查看。
百信银行,全称是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发起成立,中信银行为控股股东,是国务院特批,银保监会主导成立的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也是第一家国有控股互联网银行。
百信银行是目前代销银行理财子产品最多的互联网银行,既有现金管理产品钱包Plus,可以随时申赎,也有定期银行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