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v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接触到的读者不少。但说实话有些投资者的性格个人认为不适合投资风险较大的基金,仅仅适合买些定期理财,货币基金等等。
有耐心在我看来很重要。前几天有读者留言说跟我投的万家鑫璟跌了0.08%,言下之意跌太多了。其实对比一下近一个月的天弘弘择和万家鑫璟的业绩,就会发现万家鑫璟就算经历了下跌也跑赢了天弘弘择,而且我在转换的过程中说了很多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长债的表现将优于短债。但这个读者在我看来是没有耐心的,过于注重短期的涨跌,而忽视逻辑很容易做出错误决定。
不过光有耐心是不够的,还要抗压能力强。比如近期中欧价值混合基金的讨论区很多人都嚷嚷着要卖掉基金,或者说回本就卖掉。很多时候做出这种选择可能是听信了评论区的负面言论,而忽视了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在熊市尾端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表现得同样过于悲观,评论区的负面言论相互影响很容易导致自己割肉出局。抗压能力弱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另外预期不要太高。我知道19年以后很多新手赚了钱,或者说浮盈不少,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年化30%可能也不算高。但经常看我贴的读者都知道长期来看维持20%的年化利率是很难的,虽然部分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能够达到这个水平,但大部分投资者却不一定能赚钱。比如易方达中小盘混合近一年的涨幅为62.47%,但近一年的持有者中亏5%以上的高达42.2%,亏5%以内的为14.8%,赚5%以内的为11.9%,赚5%以上的占31.1%。所以个人觉得刚开始亏钱比赚钱更重要,否则容易对市场产生过高预期,在后续的加码过程中造成了更大的亏损。
当然摆正心态同样重要。投资市场就像在海洋中冲浪,风险很大,刚开始的时候对自己,对对手,对海洋都不了解。冲了几年之后,如果能够活下来,其实不容易。在这个期间需要了解自己,尊重对手,不埋怨大海。我在英科医疗的评论区就看到很多投资者抱怨股价都腰斩了,大股东还减持。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投资者都不太成熟,抱怨的投资者大多是亏损状态,前期大概率追高了,盲目追高其实是不了解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表现。要知道大股东的原始成本是很低的,2019年年底的时候英科医疗的股价大概是6到7元,刚上市的时候股价是5.39元,现在股价经历腰斩之后也有106,减持依然获利很多,在获利很多的情况下宣布减持我觉得没有问题,任何一个正常人做这种决策都能够被接受,不能指望自己高抛低吸获得收益,而别人就傻傻得拿着股票不变现,把别人当是不尊重对手的体现。另外随着疫情被控制,手套的销量自然也会下滑,所以过去一年突出的业绩很难被复制,没有理由对手套的短期前景感到乐观,市场是超前反映的,抱怨市场不给力是自身认知不足的体现。
我相信拥有上述特质不仅让自己在投资市场获得更好的收益,在生活中也会活得更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