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过A50指数的走势认为,未来还有更大的行情在等待着我们,同时红茶通过两个案例浅谈在实际的运行中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交易策略……
【通过A50指数看A股未来】
各位朋友,周末好!
今天又到了红茶周末专题篇的节目分享环节。今天红茶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富时A50 指数。为什么要讲这个指数?因为这个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A股权重指数。虽说不在A股上市,但在实际的投资中,这个指数却具备着较高的情绪参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50指数走得好与坏,也意味着A股行情的好与坏。
而且由于A50指数每天的开盘时间又早于A股半小时,所以被很多的股民朋友当作先锋指标来看。今天红茶主要是通过这个指数和大家讲一讲A股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故事,以及作为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它的走势把我们的基金、股票做得更好。历来,红茶一直提倡一个观点:投资市场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招数,而这个招数就是“策略”。
由于市场上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新股民朋友加入到投资市场当中来,所以对这个市场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制定“策略”也是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大多数的人还停留在“看涨就买,看跌就卖”的简单策略之中,而红茶把这类人称之为“通过预期做投资的人”,仅通过预期去做投资其风险往往很难控制,因为这里面缺少一个环节“制定策略”。我们在实战的投资中一定是先制定交易策略(交易计划),然后再根据策略去执行的。有一件事情大家并不知道,红茶每年光是为了制定交易策略,会用掉5个厚厚的工作薄,上面记满了红茶每天的交易计划和执行结果。也就是说红茶所有的交易计划都是按照工作薄来执行的。
【疑问】
1、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出来反对了“本来我的预期是看跌的,想等它跌了以后再加仓,结果它使劲往上涨,导致加仓计划落空了……”
2、也有人出来反对“本来我是看涨的,我买了,结果它从我买入开始就一路下跌,导致我亏损严重……”
上述这两种情况在投资市场中最为常见。这说明了很多人在制定投资策略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风险,或没有考虑到上车不成功的情况。
今天红茶将会通过A50指数的走势案例,来谈一谈自己未来的基金投资将会按照何种模式来制定交易策略。
【股市推背图】
(周线图)下方是A50指数周线级别的最新情况。属于周线级别的上涨趋势,其中14867点为水平支撑位,250周线为均线支撑位。由于周线级别的水平支撑位并没受到破坏,因此红茶认为即使该指数继续下跌也难以将周线级别的上涨趋势给破坏掉。
另外,从目前MACD的表现来看,1号与2号区的形态有神似之处,说明A50指数2号区的下跌力度有望与1号区的下跌力度相当。从1号区的情况来看,其接连下跌了14周;而2号区已经下跌了10周,也就是说可能2号区还会面临4周的调整时间。但是,由于1号区下跌了14周之后就开始筑底,并迎来了新的反弹行情;所以红茶认为该指数越是向水平支撑位靠拢,A股市场越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大涨行情。
上述观点是红茶通过对A50指数客观走势之后的个人判断,也相当于是对未来A股大环境中的一个预期。如果红茶不善于制定策略,可能在此时就会重仓,或满仓介入,因为我的预期是有大反弹嘛~
但是仅凭这个预期就茫然重仓、满仓肯定是不可取的,因为缺少了一个要素:你要的入场点出现了吗(或者说你要的入场条件出现了吗)?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犯难了,不知道在哪里介入为宜。红茶曾经有一句原则性的口头语“压力下方不买,支撑上方不卖”,这个句如果用在布局的时候,可以理解为“支撑附近低吸”;而对于喜欢T+0换手的人来说,又可以理解为“支撑附近低吸,压力附近高抛”……当然了,这里还有另一个前提:一定要区分级别大小。这个是我在过往观点中多次讲到过的,如果我讲的级别,与你关注的级别不同,那买点与卖点也会不同。
本来红茶上图说的就是周线级别,而你偏偏要看小时级别,那就说明我们之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此时对话也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理解起来也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那如果在日线级别上,A50指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去加仓呢?这里红茶将通过两个日线级别的推演图和大家进行详细的说明。
(日线图1)下图是A50指数日线级别的压力突破推演图。我曾说过“压力下方不买”,此时就要耐心等其向上强势突破之后进行低吸,如果当天上涨的力度很大,其阳线实体部分有三分之一在压力关口之上,当天就可以开始加仓了(当然了,突破后的调整也可以加)。我的计划是突破压力关口后,我的总仓位才会上升到50%或以上,如果它又重新跌破压力关口,我会用止损的方式T出加仓的筹码,留着原来的底仓就行了。
(日线图2)另外一种情况,就是A50不向上突破压力,或突破压力后重新迎来新的下跌,那红茶会考虑在哪里加仓呢?或者说在哪里加仓的量级会大一些呢?红茶会等A50指数走C浪段下跌的时候把加仓的量级放大一些,比如说我会将总仓位提升到70%。而中途的一些加仓动作,我就会小打小闹地去加。也就是说,如果要红茶把仓位明显加大起来,一定是出现了红茶认为值得用更大量级去加仓的条件,否则我不会那样去做的。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同一个级别上我有两个不同的应对之策,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掉前面【疑问1、2中】的那两个问题了。
思考题:这个方法适合于股票投资吗?为什么?
欢迎各位投资朋友将各自的想法写在评论区哦~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您必须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