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7-10-17 08:37:28 股吧网页版
你买基金深套,人家却能18年持续盈利!

  有文化有多可怕?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新晋男神——2017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理查德·塞勒。


  这位金融学大师集演员、教授、公募基金经理人、诺贝尔奖得主于一身,实在让人仰慕。


  让我更吃惊的是,他管理的基金18年来始终大幅跑赢标普500。蓝线是他管理的基金业绩,黄色代表标普500。(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打字)



  崇拜不?18年从来没输过。


  赢一次简单,保持长胜还是需要真才实学。


  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心理学、经济学等,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科学家”;他的投资策略同样基于这些研究。


  行为经济学用到生活和投资中都是极好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部分。


  心理账户


  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卖掉赚钱的基金、股票也不愿意卖掉巨亏的?为什么老人那么容易被骗?


  首先我们假设两个场景:


  1、双十一你一个人去看电影,到电影院时发现丢了50块钱,这时候你还会继续看吗?


  2、还是你双十一一个人看电影,到电影院时发现弄丢了你花50块买的电影票,这电影还看吗?


  第一种情况,大部分人会选择继续看电影;第二种情况,大部分人就打道回府了,安慰自己等网上有资源再看。


  同样是损失了50元,怎么给人带来的感受这么不一样呢,直接导致行为结果的差别。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电影账户”和一个“现金账户”。第一种情况, 损失的是现金,与电影票无关,也没有理由不去看电影。


  第二种情况,电影票的丢失直接导致“电影账户”遭受损失。所以人们会觉得再买一张票就相当于花双倍的钱看了一场电影,这是不划算的,最终导致大多数人选择放弃看电影。


  所谓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


  而这种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并不是受经济学和数学控制,大部分情况下受人的感性影响。


  所以会经常头脑发热的做出一些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


  人们在进行各个账户的心理运算时,普遍特点是并没有追求理性认知范畴中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层面上的“满意最大化”。


  所以我们容易将抛售后的股票亏损和未抛售的股票亏损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很多人投资的时候会有一种不卖就是不亏的执念。


  感觉上,抛售之前是账面亏损,抛售之后才变成实际亏损。而在客观的时点上,二者没有实质差异。


  假如你的基金从盈利10%到亏损50%,就是亏损了60%元,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割肉。因为在等待那个反弹的机会,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只要钱还在那只基金就不是亏损,账面的和实际的总是不一样的感觉。


  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他的基金会继续亏损,或者小幅反弹,但是回本很慢,反而错过行情。


  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跟亏损多少没有关系,跟它是否值这个价才有关系。


  还有一些人将投资赚来的钱用于再投资时,会倾向于选择远远高于他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盈利资金不是工资、不是养老金。


  这一心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老人节俭又抠门,却非常容易被骗。


  对于老人们来说,他们心里的两个账户分别是:消费账户、投资账户。


  消费账户的钱是他辛苦赚来用来换取生活用品的,但是通常他们只看到钱出去,看不到换回来的东西。


  所以这个账户容不得半点侵犯。


  他们认为投资账户的钱是白白得来的。


  比如你让老人存一点钱到某个理财产品,承诺每存50元换一个鸡蛋,并且承诺较高的产品利率。这个鸡蛋在老人心中就是白白赚到的,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往产品里存钱。


  存钱后发现,利率真的比银行高,而且每天都能看到真真实实的数字。这时候这笔钱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是退休金了,而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慢慢的,在没有任何犹豫和风控的情况下,他们将一辈子的血汗钱都存进了这个理财产品。


  即使最后亏损也不会有较大的情绪起伏,甚至不如菜市场买贵了1块钱冬瓜那样心痛。


  管理好心理账户,投资少犯点糊涂。


  缺乏自制力


  每个新年都在12点钟声敲响时定下新计划,每年都啪啪打脸。


  为啥?


  因为人都是难以抵抗眼前诱惑的,所以回报周期太长的事就很难坚持下来。


  我们的存钱、健身等长期计划往往会泡汤,就是这个原因。


  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马甲线远不如大鸡腿诱人啊。


  塞勒提出的“助推理论”(Nudge Theory),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一困境。


  这个理论并不是强迫你去做事情,而是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以达到预期目标。


  行为经济学家曾在哥本哈根进行过一项实验:


  向路人派发带有包装纸的糖果。实验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实验中,组织者在糖果派发点附近烟灰桶和自行车车筐等处发现了不少糖纸。


  第二次实验中,组织者在派发点的地上标示了一串绿色脚印,脚印末端是一个垃圾桶。结果,这一微小的改变减少了派发点附近公共设施中46%的“垃圾”糖纸。


  这些脚印令人们更为“在意”手中的垃圾。人们在潜意识中会被这些脚印牵引。


  所以,下次减肥可以先从换更小的饭碗开始,从储备健康食物开始,一步步接近目标。


  下次存钱可以从把储蓄罐放在手边,减少几张会员卡,删掉几家关注店铺开始。


  我说的这些肯定还不能满足你们那颗求知的心。


  行为经济学在投资和生活中都能起到指导作用。


  推荐读读他的几本书:《赢者的诅咒》、《助推》、《“错误”的行为》。


  ps:老爷子客串的电影“大空头”可是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哦。请做好多看几遍的准备,因为真的看不懂啊。


  果然金融市场就是聪明人赚笨人的钱,拍个电影都那么深奥。



  (原文转载自:麻利二铺)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17-10-17 12:07:52
典型的“不卖就是不亏的执念”手里持有长信快一年了,依然亏12%.可老公就是不让卖出去,我天天看着心烦,早想割草了。
发表于 2017-10-17 09:10:38
有谁看过大空头?冒个泡
发表于 2017-10-17 10:36:13
先看电影去
发表于 2017-10-17 10:52:58
分析的好
发表于 2017-10-17 11:21:50
看了这文章,我觉得后面应该要涨了,坚持
发表于 2017-10-17 12:07:52
典型的“不卖就是不亏的执念”手里持有长信快一年了,依然亏12%.可老公就是不让卖出去,我天天看着心烦,早想割草了。
发表于 2017-10-17 12:11:17
有几个是从刚开始拿的
发表于 2017-10-17 13:52:21
心态啊,还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厘清其中的厉害关系
发表于 2017-10-17 14:00:15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卖掉赚钱的基金、股票也不愿意卖掉巨亏的?这个要从行为经济学开始讲了
发表于 2017-10-17 14:41:11
因为人都是难以抵抗眼前诱惑的,所以回报周期太长的事就很难坚持下来。
发表于 2017-10-17 14:41:45
自制力严重缺乏
发表于 2017-10-17 16:08:08
心态还是很重要的
发表于 2017-10-17 16:08:47
学习了,,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6:27:17
没文化,,更可怕,,赶紧进来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7-10-17 16:28:22
看来自制力很重要啊
发表于 2017-10-17 17:29:56
天天向上赚赚赚 :
先看电影去
挺好,可以陶冶情操,哈哈
发表于 2017-10-17 17:31:08
股友lxfF8g :
看了这文章,我觉得后面应该要涨了,坚持
通过文章直接看到了未来行情了?
发表于 2017-10-17 17:31:56
小怪的小小怪 :
因为人都是难以抵抗眼前诱惑的,所以回报周期太长的事就很难坚持下来。
人就是贪婪
发表于 2017-10-17 17:51:19
为什么每次买的基金亏,别人买的涨,原因还是得从自身找
发表于 2017-10-17 18:28:30
股友V91X359295 :
为什么每次买的基金亏,别人买的涨,原因还是得从自身找
发表于 2017-10-17 18:38:51
首先(关键点)即是在错误的时间买入了差基,其次没有及时进行止损操作致使越套越深,需知
亏10%涨11%、亏20%要涨25%、亏30%要涨43%、亏40%要涨67%、亏50%要涨100%、亏60%要涨150%才
能回本,说白了止损比止盈更加重要.
发表于 2017-10-17 20:43:36
看昨天一基民说赚了30%没卖都亏进去10%了。我当时就想赚了30%都没卖,果然太贪了。
发表于 2017-10-18 09:11:29
行为经济学的价值在这里体现的很是充分
发表于 2017-10-18 22:00:17
厉害!谢谢推荐
发表于 2017-10-20 22:07:38
如果不会买,就算卖了亏损的,下一个依然亏损,除非卖了认亏,从此收手,该干嘛干嘛去。或者静下来,再耐心等待一个时机,那种用脚指头决定买哪个都是赚的时机。或者好好学习怎么正确选择什么时侯买什么时侯卖
发表于 2017-10-23 06:46:11
想哭的时候
发表于 2020-03-30 23:45:25
禀赋效应,三大非理性行为怪癖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