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 记我最难忘的一只基金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只专一而又长情的长跑冠军是如何造就的,这是持有收益率已经达到33.28%的基金——富国天惠成长混合。
那么按照惯例,我们依旧是先从五个方面来来判断这只主动型基金。
一、基金投资范围
二、业绩基准比较
三、经理任期回报
四、经历牛熊考验
五、评级机构评级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只成立于2005年11月16日,投资风格偏向于大中盘,主打价值和平衡的激进配置混合型基金。
截止至2021年06月30日的规模为408.52亿元,成立以来分红共16次,每份累计3.05元。
其业绩比较基准。其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25%+同业存款利率5%
其投资范围包括: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债券以及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其中债券部分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以及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债券。
我们先来看看富国天惠成长混合的业绩究竟如何?
从图中可以看出富国天惠成长混合自成立以来涨幅已经接近了2000%,基金的年化轻松跑赢了大盘指数,做到了十年十倍的累计收益率。与沪深300的对比可见一斑,当然也要注意到08年和15年的高位下跌情况,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以定投方式进入。
从年度涨幅来看,也能知道富国天惠成长混合的四分位排名表现不错,可以说是经历了牛熊考验的基金。
而这只基金的重点在于富国天惠成长混合的基金经理——朱少醒先生。
从经理的介绍来看,经理从2000年6月就职于富国以来,已经管理富国天惠成长混合超过15年了,可谓专一而又长情的经理。
就经验值而言,朱经理应该在所有的基金经理里算是经验丰富,久经沙场了。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我们可以来看到这位经理的业绩表现确实可以配得上这个长跑冠军的称谓。
从基金概况上显示,富国天惠是投资于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且定价合理的股票,通过投资组合实现长期最大化增值,这里已经阐明了该基金的投资理念就是走长期路线。
根据《投资者报》的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富国天惠成长在成立5~10年的股基中年化回报一直位列前三。
当然朱经理也有过失手的时候。那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没有及时减仓导致净值出现较大地下滑,直到年底才挽回这个局面,不过最终也算是重回巅峰了,这次教训成为了在之后15年的股灾和16年的熔断中的经验,这在后来两次的股市大跌中控制回撤的能力都得到了验证,这说明经理还是具有一定的控局能力。
下面就朱少醒管理的基金获奖记录来看,虽然过去业绩不代表将来,但从以往业绩也可以看出经理的水平如何。
这只基金共获得过7座明星基金奖,2座金牛奖,成绩斐然。
其标准差近3年为22.6,这也就意味着此基金在计算期内总回报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即基金每月的总回报率相对于平均月回报率的偏差程度,标准差也越大,其波动也就越大。
因此如果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资者想要进行投资,最好的方式还是采用定投进入,以此来降低持仓风险。
其夏普比率近3年为,1.11,近5年为0.83。由于夏普比率是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之一,所以此指标能够反映出基金承担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回报率,即基金总回报率高于同期无风险收益率的部分。从该基金该的夏普比率来看,其基金承担的单位风险得到的超额回报率较高,远超过其他的同类基金。
其最大回撤近3年为20.57,近5年为33.28。最大回撤是用来反映计算期内基金收益向下波动的风险,所以可以看到其下行风险控制,回撤控制还算不错。
说完了个人买入此基金的判断依据,下面我就个人在买入此基金后的一些看法和心得做个总结。
还记得在首次买入的次月,我们便遭遇了市场的一次大跌,所有基金都出现了直线而下的趋势,也就是18年5月份的那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走势。当然此基金也出现了下跌行情,在市场普遍下跌的情况,富国天惠也在所难免,但利用1024长期策略选基法和4433选基法依然可以看到富国天惠的身影,基金的投资标的并没有被破坏,所以昵称仍在定投。
通过不断地定投大大地降低了持仓成本,因为定投的意义在于只要投资策略的是对的,基金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巨大变化,那么就可以继续,只止盈,不止损。
因为昵称的投基理念是不对短期波动做太多的操作改变,因为作为普通投资者对于市场风格转变和市场偏好很难做出精确的判断,所以昵称在投基过程中尽量避免个人情绪影响到整体投资策略,而这种投资理念也很好地反映到了这只基金上,看好长期收益,不惧短期波动,只做长跑冠军,不争一朝输赢。
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位长跑健将的帮助而不是某年短跑的冠军,长跑的耐力决定了你能跑多远,投资的眼光决定了你能看多远。正是长期收益为王的理念,所以作为个人投资者只有耐得住才能跑得赢。
最后昵称想说的是欲带其冠,必承其重,风险与收益并存,要想获得长期回报,必须忍受短期浮亏。
一起分享你最难忘的一只基金,还有机会赢货币基金奖励呀~
活动详情:#有奖征文#记我最难忘的一只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