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5种情况时,你要把基金卖掉!
对于基金投资,“拿住了”可能是我文章中出现了最高频的词之一。市场上真正需要进行大规模择时的机会可能几年才一次。
因此,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一旦你选中了一只基金,尤其是均衡型基金,buy-and-hold 是最合适大部分人的策略。
赚钱概率和持有时间长期来看呈正相关的关系。根据《2021年一季度基民报告》,持有基金时长在3个月以内的用户,超7成都是亏损的,而持有基金时长超过一年的用户中,近9成是赚钱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长持下去,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的时候,应该考虑卖出或者换基。
一、当市场极度火热时
前面说过,股市中需要进行大择时的时候其实不多,回顾过去十几年,需要我们进行大择时的主要有两个时段。
一是2007年。当时,股市从2005年6月的998年,两年多(2007年10月)冲到了6124点,市场充斥着沪市站上10000点的口号;还有就是2015年的大水牛,彼时,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
“人弃我取,人抢我予”,当市场出现这种非理性繁荣时,便是我们考虑要卖出基金的时刻了。
小伙伴们一定在各种地方听过,让我们尽量放弃择时、弱化择时的声音。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无论是媒体大V还是基金经理,都希望基民能够谨慎择时呢?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散户的择时操作对收益反而是负贡献。
这种错误操作,总结下来无非两点:一是频繁择时(持有期短)、二是逆向择时。俗称,该买的时候卖,该卖的时候买。分享一张图大家就知道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市场低谷期,基民倾向于赎回,而在山顶上,基民却追涨买入。这种“高买低卖”的操作方式是基民亏损的核心原因。
二、当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换人时
我们知道,选择主动型基金就是选择基金经理,本质上是一种信任托付。因此,我们只有深刻了解这位基金的投资理念和策略、历史表现,才能足够信任,进而能够拿得住。
那么,当基金经理换人了,接任的这位基金经理如果没有历史业绩可以参考,或者接任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具体策略并非自己所认可的,那么,此时我们便需要赎回。
三、基金经理没换人,但策略发生了改变
之前的文章不止一次强调,当我们选择长持的基金时,要尽量选择至少穿越过一次牛熊周期的,当然,最好是超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为什么?
管理经验越久的基金经理往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稳定的投资逻辑和框架。而这套投资逻辑又是他在长期投资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策略。
一些新晋基金经理可能存在投资理念不成熟、操作经验不足、不稳定的情况。
比如,这几年业绩非常亮眼的,在我总结的近五年表现不俗的基金经理中属于第一梯队的基金经理曲杨,其管理的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A (001679)就曾经在2017年有过重仓赌军工的情况。
相关阅读:搜索不在此山中《给这些基金大佬们排排名!》
这只基金这几年表现优秀,也被评为五星级基金,整体业绩表现我们是认可的。
但是,站在2017年,如果当我发现他重仓押注军工,我可能会选择卖出。
当然,说这些不是要因为一时的操作而全盘否定一个人,每位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都有个不断完善、不断趋于稳定的过程。
就像某影视大腕儿,我们不能因为“他犯了一个天底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这种说法,额…… ……
但不能因为这点,就全盘否定他在影视上的成就图片。
实际上,不少长期业绩都还不错的基金经理都有过短期押注的行为。短期我们用钱投票(卖出)即可,也没必要否定人家后来的成绩。
四、当基金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影响业绩时
有一些基金,比如,擅长在中小盘股票中寻找黑马,或者擅长于通过行业轮动来获取收益、或者擅长于通过交易赚钱,而非获取企业的盈利增长。
总之,市值偏中小盘、高换手率或兼而有之的基金,一旦规模出现大幅度地扩张,大概率会影响其未来表现。例如,之前提过的冯明远。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观察一段时间,例如3个月或以上,如果他确实不适应如此大规模,业绩在同类基金中的表现出现明显下滑,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卖出。
五、显现道德风险的基金坚决卖出
买基金,就是把自己的钱委托给基金管理人来投资,是信用托付关系,基金的管理应该以投资者的利益为根本。
如果某只基金出现老鼠仓、利益输送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把投资者当韭菜来割,这种基金根本就无须考虑,坚决卖出,且以后彻底不碰。
That’s all.
本文作者简介:《指数基金从入门到精通》一书的作者。入市15年,全职投资者,深耕基金投资和资产配置,欢迎关注:不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