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1-02-04 09:41:08 股吧网页版
基金“止盈"让我深思好久,结论是……

文 | 望京博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

(一)“止盈”的受益者

在过去两年流行各种止盈方法,例如:

  • 目标收益率法,赚了20-30%就止盈;
  • 指数估值方法,低估买入、高估卖出;


根据望京博格的经验,在金融领域如果有一种方法通俗易懂,这种方法对于投资者带来的结果通常是降低收益或者增加亏损。

因为如果有一种人尽皆知的赚钱方法,岂不大家都赚大钱了?……
在过去两年里面,符合目标收益率止盈的策略的行业比如生物医药、新能车、白酒、军工等等,但凡拥有大消费、大医药、大科技概念的基金过去两年的收益都超过150%,有的甚至超过了200%。 

如果采用赚了20-30%就止盈的策略,结果就是少赚了很多很多。
到底是多少呢? 

例如,好不容易买到一个好基金,赚了20-30%就跑了,然后眼巴巴看着这个基金又涨了120-130%,这种感觉就是欲哭无泪。
图片

2021年以来,港股基金涨幅不错,但是如果看看恒生国企指数的市盈率历史数据,目前的PE为14.92对应的历史百分位99.81%,无疑目前处于历史高位,按指数估值的逻辑,现在就不应该投资港股。


为什么还有数以千亿的资金南下买港股呢?难道这些专业的机构不看估值吗?

  • 恒生国企指数的成分股在过去两年有非常大的变化,之前成分股主要是市盈率不超过10倍的银行股,2019年之后纳入了30-40倍估值的腾讯、阿里、美团、小米。
  • 如果在没有对比成分股变化的情况下,静态的看估值简直就是“刻舟求剑”。
  • 投资是投资的未来,不是投资的过去。普通人眼中的估值就是过去的数据,如果“低估买入、高估卖出”是有效的策略,那么大家的投资也就都赚钱了! 
  • 低估与高估在不同人眼中的概念不一样,专业机构投资者眼中的低估与高估是跟未来的预期相比,普通投资者眼中的低估与高估是跟过去公开数据相比,这两种理解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为什么有人会吹嘘各种“止盈方法”呢?

大家别忘了申购赎回费都是归销售机构的(不是基金公司),相比基金的管理费是按日计提的,例如1.5%的管理费意味着每天提取的比例为1.5%除以365,但是申购赎回费是按次提取,无论如何“止盈”,结果都是卖出一个基金买入一个基金,投资者赚不赚钱不一定,但是销售机构一定赚钱。图片

(二)“止盈”的陷阱

首先,望京博格的意思:

“并非不止盈,而是止盈并非那么简单!!!”(激动的加了三个叹号)

在之前的文章与直播中,我很少提及止盈方法:
大家问军工卖不卖,我回答通常是你们想卖就卖吧我继续持有;

大家问医药卖不卖,我回答通常是你们想卖就卖吧我继续持有;

……

久而久之,大家都说望京博格只买不卖,就不止盈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要开始辩解了)

我只能说,在过去两年赚20-30%就止盈是错的,不代表未来止盈永远是错的。

在过去两年我觉得不应该止盈,很多投资者因为止盈少赚了很多,就觉得止盈有问题,如果未来沪指继续上涨还不止盈的话,或许也是错的。

未来一定有人总结出来(等着看吧):
沪指3600之下,止盈是错的;

沪指3600之上,止盈是对的;

这样的看似简单的逻辑,路人皆知的策略一定是无效的,

所以望京博格也不会总结什么看似合理的止盈策略

我要强调的是大家不要时刻都想着止盈,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止盈也需要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

例如,对于生物医药组合李时珍,在2020年10月份的时候,我决定锁仓两年不卖,因为我觉得未来两年医药还是很有潜力的,另外关键是我已经赢了150%,安全垫足够厚,我想试试两年不止盈是什么结果,也想体验一下这个过程的心理变化。
市场都会有泡沫,如果从市场情绪低落到市场情绪正常可以赚100%的话;从市场情绪正常到市场情绪高亢还可以赚100%。

按照这个逻辑,目前也就是处于合理状态,并没有到高亢的时候,所以我会选择继续持仓。

另外,即便医药行业盈利150%,但是这个行业盈利增速仍然在30%以上,那也没有必要止盈,等行业增速盈利减缓再考虑减仓也不迟,一个行业的周期并非是一两年的事情。

是否止盈需要看至少三个方面的因素:

  1. 市场的资金面,例如美国的财政刺激,央行的货币市场操作;
  2. 投资基金涉及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3. 我们近期是否需要资金,例如结婚买房。
  • 因素(1)影响的是短期市场
  • 因素(2)才是决定投资长期业绩的关键
  • 因素(3)是我们生活需要资金的刚需。

因为博格我用来投资的钱是养老的钱,所以我可以暂时不考虑(3)的因素,更时刻专注在前两者的动态因素中去思考止盈。


图片

(三)“止盈”的本质

如果大家想靠投资基金暴富,估计就需要不停的止盈!!!

图片

如果我们每个月都能押注到当月涨幅最好的行业,也就是今年最完美的轮动策略,这样的行业轮动收益是收益多少呢?
假设在2020年初净值1.00元;

1月满仓电子行业(涨幅13.54%)月底净值1.1354元;

2月满仓通讯行业(涨幅11.08%)月底净值1.2612元;

3月满仓农林牧渔(涨幅11.30%)月底净值1.4037元;
4月满仓休闲服务(涨幅21.71%)月底净值1.7085元;
5月满仓食品饮料(涨幅9.07%)月底净值1.8634元;
6月满仓休闲服务(涨幅25.36%)月底净值2.3360元;

7月满仓休闲服务(涨幅41.39%)月底净值3.3039元;

8月满仓食品饮料(涨幅12.04%)月底净值3.701元;

9月满仓休闲服务(涨幅3.14%)月底净值3.8167元;

10月满仓汽车行业(涨幅11.59%)月底净值4.2591元;

11月满仓有色金属(涨幅20.51%)月底净值5.1326元;

12月满仓电器设备(涨幅19.18%)月底净值6.1170元;
全年月度无回撤收益率511.7%,欧耶!

看到这里,我就想提醒你一句!

“上面的回测是理想,是梦想! 

梦想的意思成功概率为0.0000001%……”

富国基金的朱少醒说过,自己管理基金十几年,基金业绩将近二十倍,但是结果一看基金投资并非都赚钱了,而且很大比例的投资者是亏钱的。

其实,大家亏钱的本质就是在市场高点买了,然后在市场低点割肉了!!
有人说坚持、坚持不就过去了??

但凡轻易这个理解的人,都是没有经历过熊市底部的投资者,熊市底部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

“绝望!”

为什么没有人坚持投资一个基金十几年赚二十倍呢?而是都想着赚了20-30%就止盈呢?这个需要我们深刻的思考!

如果在赌桌上赚了钱想走,那是不容易的……因为输钱的哥们、姐妹一定不会让你轻易走了;

但是在基金市场不一样,盈利的筹码就在那里,只要点击“赎回”按钮就可以把筹码拿走,只要不回来再投资基金,那么就永远都是盈利的;

但是如果你再回来投资,最后的结果是不是盈利就不知道了。
例如:

1.0块钱买某基金,1.5块钱卖出了……

然后这个基金现在涨到3.0块钱了,我们心里必然不会再3.0块钱买入自己当时1.5块卖出的那个基金,

但是实在忍不住就买了一个1.0块钱的新发基金,

那么未来新基金一定会比老基金涨的多吗?

真的不一定,但是便宜的净值可以迷惑我们的灵魂。
好在我自己投资的钱是养老钱! 

为什么要准备养老的钱呢?  

去过台北的人都知道,开出租车的都是老人……

主要是养老金不够花还要出来开出租,50-60岁的“打工人”也不敢轻易的退休,因为退休不退休的收入差距很大。

例如:在北上广深的白领,上班一个月2-3万,退休之后的社保也就是4-5千。

其实,普通人相比基金经理而言,没有专业优势、没有信息优势,仅有的优势就是自己的钱没有人考核,可以更长期的投资

听了朱少醒的话,我有时候会想,自己可以持有一个基金十年以上吗?

我估计很难,但是我可以持有一个基金组合十年以上吗?

一个基金与一个基金组合的区别就是,基金组合可以换基金, 我的绿巨人组合已经持有四年半了……

虽然业绩一般,但是实实在在给我赚到钱了,其他几个组合持有也快三年了,按回报率比绿巨人好一些。
那沪指还会跌到2440吗? 

在2020年,沪指的编制方法都改变了,之前拉低沪指新股纳入规则也改变了,估计再跌回去的概率很小了!所以在2440-2900囤积的筹码还是要珍惜的。

如果读到这里,你还关系如何止盈,可以看看再第二部分,

止盈不简单,需要研究短期货币政策,行业的盈利增速等等一系列问题...

望京博格自己的实盘操作都在星球里面披露。

如果你的投资也是为养老,估计你对于止盈的需求就降低了,因为“有止盈的”收益未必比“无止盈”的收益高。

最后,如果非要搞一个通俗易懂“止盈”方法,我真的想不出来一个可以说服我自己的方法,但是不代表我不卖基金(冤枉)…… 

沪指3600之后我会减少加仓,也时刻在思考如何继续选择纯债基金。

今天就聊到这里!
大家别忘了点赞与关注!

PS望京博格有绿巨人(低估值大盘)、李时珍(医药)、蜘蛛侠(科技概念),战神(国防军工)四个组合。别忘了关注望京博格!

1.绿巨人(低估指数配置组合,累计业绩82%):

 

2.李时珍(精选医药基金的组合,累计业绩193%):

 

3.想在天天基金网跟投,请在APP搜索—实盘—“绿巨人”“李时珍”

#指数基金投资#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21-02-04 10:54:04
估计朱少醒自己都不知道,他会管理一只基金这么久,也不知道他的业绩不挺不错!
发表于 2021-02-07 18:05:44
这个不适合现在的年轻人看,比较适合我这种再干10年就准备退休的人看,手里有一点点积蓄,没啥太大的生活压力,经历了A股熔断的人,面对20-30%的跌幅还会泰然处之的人,因为我投入基金的钱不着急用,每月除了固定的开支外,可以拿出一点继续投入进去。
发表于 2021-02-08 14:57:32
止盈呢?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