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依然先回顾下上周的行情和组合投资情况,再聊下未来一周以及更长期怎么看待投资的机会和风险。
回顾上周的行情,上证总体表现是还是比较平稳的,全周下跌-0.39%,收在3618点,但创业板指跌幅就比较大了,全周下跌达到了-4%,市场开始对成长风格进行快速纠偏。
最典型的就是周五新能源板块的全线崩溃,电池指数-4.86%,新能车指数-4.31%,光伏全周下跌-6.16%,整个新能源系列情绪非常差;
而低估值的方向基建、券商等表现也不是很高,支撑盘面主要是消费再就是医药、农业等,市场在总体平稳的基础上,明显呈现出非常强的跷跷板行情,此起彼伏。
悄悄盈和年年红两个基金组合仍然处在合规升级中,预计要元旦后1-2周完成。
在上周的行情的极致分化中,在突出科技的前提下,由于很早就减仓了新能源系列的指数基金,均衡布局了低估值的券商和基建,还有消费的部分,
所以整个悄悄盈表现还是稳定的,并没有大的回撤。
年年红绝对收益组合就不再过分啰嗦,主要债基符合预期,持有的股票型基金还没有到逻辑兑现的时刻。
预计两个组合合规后,会跟公司沟通,对行业方向和仓位配比有一定程度的修正调整。
回顾完上周的情况,接着说一下投资策略的思考。
周五的时刻看了某大型私募的年度策略报告的采访文字稿,其中有一句话:应对比预测更重要。
借着这个话题聊聊我的看法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投资策略的思考。
一、到底哪个更重要?
到底是预测更重要还是应对更重要,这本身就是一个千人千面的话题,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答案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六四开,也就是预测更重要一些,其次才是如果正确的应对。
我们所有人都在做预测,只不过预测的范围不同,预测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大势和行业的预测,
一种是对个股未来的预测;
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做出决策,怎么匹配仓位,没有人可以不做预测就投资。
预测这件事情是很难,但这恰恰就是优秀投资者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
正确的预测,准确率更高的预测,会大大的提高投资的效率,后面的应对就不会有推到重来、反复修正的成本。
举两个例子吧:第一个,以白酒为例,有很多投资者经过研究,坚定的认为高端白酒就是白酒里最有投资价值的细分品种,并就此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和仓位;
而有的人研究完,则认为二线白酒更有性价比,并投资于它。结果很明显,投资高端白酒的投资者胜出了,他们在应对上就更加从容;
而投资了二线白酒的朋友就比较尴尬,怎么办呢?
这就涉及到应对了,或者换仓,或者坚守,都要应对。
再举一个例子,以新能车和中概互联为例,如果经过研究和预测,分别投资了新能车和中概互联,投资了新能车的投资者,要做的应对是什么时候止盈,而投资了中概互联的投资者,又该怎么应对呢?割肉?换仓?坚守?
所以,到底是预测更重要还是应对更重要呢?大家自己都有答案。
不过,不管怎么样,预测也好,应对也好,都是非常难的事情,都是非常考验人性和综合能力的事情,还是始终要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
二、对年末和年初的看法
下周就是年末的最后一周了,过了下周就要进入2022年了,那么怎么看待未来的行情和机会呢?
1、年末一周,震荡和结构化。
年末一般都是公募基金调仓换股和最终排名的最后的窗口,同时也是年末资金比较紧张的时候;
从大势上看,预计下周市场总体会保持震荡,指数层面不会有大的机会也没有大的风险,不出意外上证将收出年线的3连阳,而沪深300今年大概率会负收益结束。
从结构性行情和机会看,最大的看点可能是新能源,不排除有资金争夺排位的可能,
但从周五新能源大幅下跌而很多新能源主题基金跌幅要<新能源指数的跌幅看,其实很多基金都已经完成了调仓换股。
总体上,下周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型行业预计仍然会有调整,而以电力、基建、券商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相对来说更有机会。
2、上半年值得期待。
过了下一周,就到了2022年,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券商和机构也只敢看半年甚至1个季度,市场变化太快了,内外部环境都很复杂,大家小心一些反而是对的。
从我的分析和跟踪看,上半年资金宽松,消费电子和智能车有行业共识,电力和券商也有共识,科创板也回到了历史;
从个股角度看,仍然有很多个股估值只有十几二十倍,用心发掘还是有机会的。
还有一个港股方向,现在这种这种情况,小仓位慢慢布局,等待政策、资金、情绪、趋势出现拐点,也许比较明智的选择。
至于下半年,边走边看。
三、合理的应对措施
1、立足于没有系统性风险这一前提,
在预期上半年比较乐观的前提下,仓位上依然保持重仓和满仓的态度,适度保持谨慎,关注资金层面的变化,再就是外部环境的冲击的提前预防。
2、方向上,依然突出以科创、军工、芯片为主要方向,并逐步过度并增加消费电子、智能车的持仓,耐心等待新能源的调整到位,原则上保持谨慎。适度保持对电力和券商的积极太多,对冲科技潜在的调整可能;、保持消费红利的持仓,增加农业方向持仓,逐步定投一部分医药仓位;保持港股的底仓,耐心等待拐点。
3、心态上面,戒急用忍,要看到2022年局面的复杂性,切不可贪高追涨,逢低逢跌介入是原则;
行业方向上,只在具有中长期成长逻辑的行业之间做选择和轮动,避免低估值陷阱,宁可错过,绝不做错;
在投资的品种上,建议普通投资还是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做好理财,避免在个股投资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打乱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得不偿失。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买卖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可以继续表现出色。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