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大妈单吊长春高新,十三年100倍的事火了。
具体经过是2008年大妈买入5万元长春高新,因常年在国外已经忘记密码。
如今前来重置密码,赫然发现自己在2008年花5万多元购买的一只股票,如今账户市值已经达到500多万元。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别做梦了,赶紧搬砖去。
这样的故事时不时就会在投资圈上演,成为一时的都市传说。
使得一半人在感慨“高手在民间,大隐隐于(股)市”,另一半人感慨“为什么不是我,明明这么简单,这些年我折腾那么多还亏钱为个啥”。
别想了,出这样一个大妈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个单吊一只股票血亏的股民。
几亿中国股民、这么长时间里时不时出一次这种事太正常了。
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人类总爱忽略小概率的坏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
比如大多数人不会买保险,坐后座不带安全带,觉得坏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毕竟自己绝世大好人啊。
又往往高估小概率的好事件降落在自己头上的概率。
比如有人总爱买双色球,总觉得自己是富婆重金求子的不二人选,毕竟自己天纵奇才啊。
类似这次的事,总让我们觉得炒股特别简单,总觉得成功触手可得,不就是5万块买个长春高新放着十三年不动嘛。
这其实就跟你同事告诉你他今晚要买的双色球号码,问你要不要跟买,你拒绝之后心里还不屑一顾。
结果第二天同事中了大奖,你觉得自己和500万其实就一步之遥的感觉差不多。
差着十万八千里好吗。
你知道开奖号码后看当然觉得中奖很简单啊,你家是有时光机还是咋滴。
这是典型的把运气当成实力,然后觉得自己能轻松做到的认知失调。
同理,还有另一种认知失调叫“不就是买了茅台一直拿着么”?
这很可能是上面例子的反面——
把实力当成运气,同时觉得自己只要运气好也可以。
投资里最大的风险有三个——
我的亲人赚了大钱,我的朋友赚了大钱,我的同事赚了大钱。
偶不对,还有一个更大的——
我不认识的大妈赚了大钱。
特别是我认为「这些人的智商远远不如我」,那风险还要放大一百倍。
我觉得一个人是否理性的标志,就是——
能不能把决策过程的正确性和决策结果分开。
尤其股市属于「错误决策机制常常带来好结果」的地方。
所以,别做梦了,单吊一只股票很难成功,成功了也不会是你。
非要说这件事能给我们有什么启发的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好股票长期确实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
2.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很难,所以这样的例子很少,忽略波动需要特殊的技能,比如:忘了,不差钱,对股票的深度理解
3.大妈不差这5万块钱,看到人家“从海外回来”“经常忘记密码”了没
其中,3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
所以,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
1.加深对公司的理解,发现好公司
2.分散其实更有利降低波动,而不是单吊一只股甚至单吊股票这一个大类,比如按比例配置指数基金、债券基金
3.好好搬砖,这样有利于你长期持股
嘿,说你呢,别看炒股文章了,今天是工作日。
目前我的定投实盘账户已在天天基金公开,在天天基金APP中搜索”躺赢计划”便可查看。
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记录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