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公募基金表现异常出色,以偏股混合性基金为例,2019和2020年涨幅分别为45%和56%,引起各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而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明星基金经理大佬,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甚至在娱乐界的粉丝现象,都开始出现在金融投资理财领域。
关于介绍和分析各位大佬的文章数量也呈指数级增长,但看过一些基金经理的差异分析后,老兵发现少有人从选股能力和选行业的能力来做解读,于是老兵就想着也为咱们的投资理财添点小砖加点瓦片,帮助大家增长一些基金投资理财的知识。
有人说基金就是看收益,不管是选股强还是选行业强,反正都是收益,有必要区分吗?我们从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切入来看看。
比如某基金公司发行了一只基金,首先管理层决定根据目前市场的火爆程度,基金的对标基准最终确定为创业板指数。这样基金在选择行业和个股时就一定程度上需要参考基准指数的情况。
接下来,通过严谨科学的研究后,投资部门认为2021年医药、电子、计算机能跑赢创业板指数,创造出色的业绩,于是要求三者的比例分别要达到35%,20%,10%,而三个行业在创业板指数中的占比分别为30%、10%、7.5%。也即相比对标指数,投资部门计划在这三个行业上进行超额配置。
最后到基金经理这一层,他可以在部门设定的行业持仓比例的条件下决定选择哪些个股。
在很多投资机构,决策都是按照上述层层下推的方式确定的,并非基金经理一人全盘决策。那么这种情况下,假设过了一年,基金取得了40%的业绩回报,发奖金的时候究竟该怎么分?谁的功劳最大?
是管理层有先见之明选对了对标基准指数贡献大,还是投资部门选对了行业进行超额配置贡献大,又或者是因为基金经理最终股票选得准才收获了高额回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兵用业内赫赫有名的Brinson模型来进行分析。看到模型二字就天旋地转的小伙伴不必纠结,老兵的文章力求通俗易懂让普通人都能看得懂,因此不会在这里展开深究原理,毕竟不是为了搞学术研究。
大家只需要知道基金的收益可以被分成三部分即可:整个市场上涨的贡献(以基准指数代表),选择行业的贡献(上例中投资部门涉及的层面),和选择个股的贡献(基金经理的决策)。
老兵选择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四位男女大佬:张坤、朱少醒、谢治宇、袁芳,根据他们掌管的四支代表性基金从2019年中报到2020中报的18个月期间数据进行了整理,拆分出了基金的收益来源占比。
很多人认为张坤的选股能力强,理由是他选中了贵州茅台并且长期持有。但从分析情况来看,张坤的选股能力却是4个基金经理当中最弱的。
为什么这么说?就拿食品饮料来说,张坤选中的贵州茅台从2019年初到2020年中涨幅165%,而食品饮料行业也不逊色涨了125%,茅台相比行业只超出了32%,远远不及张坤在食品饮料行业方面的超额配置程度(见后文分析)。甚至根据2019年年报,张坤的选股能力为-38.46%,表示由于选股不佳,甚至对基金收益造成了38.46%的负面影响。
选股最强的是袁芳,巾帼不让须眉,其选股贡献的收益占总收益的7成。这选股能力,让老兵都震惊,怪不得能圈一大票粉丝。另外,袁芳的持仓时间也是短的惊人,平均下来只有0.21年也即2个半月,这在基金大佬中是比较少见的。其次是朱少醒。
老兵结合几个基金经理的持仓时间,发现选股收益和持仓时间高度负相关,也即股票换的越快的基金经理,选股能力也越强。这是由于越能选股票的,越倾向于见势不妙就把手里的股票换成其他更优的,因为知道自己有那个选股能力;越是不擅长选股的,越倾向于不轻举妄动,因为知道频繁的调换不如长期坚守几只大牛股来的更好。
我们再来看看各位大佬选行业的能力。这时候我坤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的收益中选行业的贡献占比接近50%,遥遥领先。
如果一个基金的选行业收益占比高,那么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行业持仓占比高;其二,行业能取得正收益。
这两点坤坤都满足。其食品饮料的持仓占比超过40%,而对于这两年牛气冲天的食品饮料行业来说,正收益自然不在话下。易方达中小盘中食品饮料的仓位是对标基准指数中食品饮料仓位的5倍多,但易方达中小盘中食品饮料股平均涨幅仅为对标基准指数中食品饮料股平均涨幅的1.2倍,所以易方达中小盘真正强的是其选行业能力(在正确的行业上保持高占比),而不是选股能力。
总结来说,在四位大佬中,选股能力最强的是花木兰袁芳,选行业能力最强的是张坤。同时选股能力强的基金经理更倾向于换股,体现出较短的持仓时间。你学到了吗?
投基老兵,专注基金2270天!学习基金,欢迎关注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