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
印度在人口总量上一直紧追中国,中国人口总量达峰和负增长“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已经交到了印度手上。
看到网友还比较担心,认为人口结构对比,中国青壮比例逐渐下降,而印度青壮比例更高,印度这波人口红利将会持续较长时间......
刚好看了蔡昉教授的新书《人口负增长时代》,和大家分享: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个头衔并不重要,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的恰当参照系也不是印度。梳理人口转变及受其影响的经济增长有助于理解中国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及关挑战。
中国高速增长时期的经验表明,不管人口格局是怎样的,无论是收获人口红利还是克服人口阻力,都需要依靠一系列其他条件,包括经济体制的激励水平、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配置资源的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及经济发展的分享水平等。
如果不具备这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只能成为一种负担,而不会被转化为加速经济增长的红利。经济增长表现会受人口转变因素的影响,或正面或负面然,而人口发展趋势的变化并不是宿命或极限,不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的终极决定因素。
任何国家,无论人口转变处于哪个阶段,在既定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中,只要具备恰当的经济体制和机制,足以充分动员资源和要素,并对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效的配置,就能够克服不利的人口因素干扰,实现良好的经济增长表现。
自2011年以来,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已经不再以高速增长为特征。不仅如此,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增长还可能进一步降低未来的潜在增长率。
无论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还是人口转变阶段的变化,都标志着中国进入具有全新特征的发展时期,也自然开始面临全新的挑战。
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增长的驱动力来划分,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
波特指出,一旦经济发展到达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发展阶段特有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都将式微,这时国家很容易陷人弱竞争力的状态。
中国已经经历了劳动力峰值和总人口峰值两个拐点:
人口因素从供给端看:劳动人口一般指15-59岁的人口,虽然2011年就已经过了峰值,但是看国际比较优势上:
1)25-45岁的核心劳动力人口仍处于增长;
2)人力资源总投入(人口*教育水平)仍处于上升期;
3)人均资本投入上升,劳动生产率上升。(2003-2021年,第二产业资本劳动比提升6.52倍,人均产出提高3.51倍)
4)处于技术积累、研发投入增加,的渐进积累期(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的范式)。
人口因素从需求端看:
1)长期发展积累,人均GDP上升,2022年已经进入初等发达国家门槛;
2)结构年轻,45岁以下占比仍在提升,不同年龄段消费率不同(25-45岁消费率提升较快)。
人口红利的本质不单单是供养比,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农业未充分利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高生产率;农村转移到城市;中西部转移到沿海,实际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产业生产率高于第三产业,过度城市化造成失业或被迫配置到第三产业,实际是人力资源逆配置,减低总生产率。
中国的服务业和城市化明显高度正相关,城市内服务业就业和产值占比不低,应该继续城市化而非强推服务业。
从当前水平对比初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劳动生产率为均值的48%,有一倍以上的看齐空间,是最大的着力点。农业人口可以从25%下降至7%,城市化率61%提升至71%都还有空间。
需要稳定制造业比重,保持制造业作为吸纳劳动力部门的地位。
农业的人均土地、资金投资只有发达国家5%-10%,需要放松户籍管制、实施土地流转、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金融,进一步解放从业生产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进一步借鉴型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化资源配置:需要在创造改革红利和实施创造性破坏机制的同时,保证社会和金融的高稳定性。
打破人力“资源诅咒”
一些自然资源禀赋优异的国家虽然可以一时获得贸易利益,却未能从此获益中形成一种动能,推动全面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变革,最终的结果是,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表现反而不如一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既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也是一种比较优势,推而言之,资源诅咒也可以被表述为比较优势诅咒。
原来处于低端产业领域的国家在这些产业中发挥比较优势,获得贸易利益的同时,还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产率的整体提高,因为生产率提升有外溢效应,技术、产业劳动力,管理经验、资本形成、产业链等,尤其在市场和人力资源巨大的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在高端产业领域也获得比较优势的典型的范例。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认为,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禀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减弱,而表现为整体生产率、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的国家竞争优势才是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源泉。
和5月发行新基金泉果思源的基金经理刚登峰进行了交流,感觉他对未来也很有信心,他认为:
- 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依靠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成本优势、积极的响应速度,在通信、光伏、新能源等领域获取了很大份额,价值链也逐步向上延伸,充分分享了全球分工的硕果,很认可书中从供给和需求两端的理性分析;
- 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几年前就在转移,但可以看到伴随转移的仍然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业链,同时比如纺织服装企业产能转移了,还半拉动了中国纺织服装装备对东南亚等地区的出口,类似相关高端制造的投资机会反而可以值得关注;
- 劳动力供给缩减、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给自主创新带来压力和动力,并带来良好的市场环境;
-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产率的整体提高,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竞争,空间巨大;
- 相信市场化竞争机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
风险揭示:本文不代表泉果基金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不构成泉果基金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一般参考,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每份基金份额设3年锁定持有期,锁定期内不可赎回。投资本基金可能面临: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参与国债期货、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的风险,参与融资的风险,投资资产支持证券面临的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投资港股及科创板股票而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风险、投资存托凭证面临的与存托凭证的境外基础证券、境外基础证券的发行人及境内外交易机制相关的风险等特有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本基金是一只混合型基金,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本基金的风险等级评级结果请以销售机构的评级为准,请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