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ic2.zhimg.com/80/v2-6d38435710cfda8f1c8acd0f099cbba9_1440w.jpg)
许多人买基金,喜欢看收益排名
但这么做,非但赚不到什么钱,反而更容易亏钱!
为什么?
第一个原因,市场风格会经常切换,而大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又比较稳定,所以当市场行情跟他们的策略风格比较接近的时候,就能够做出较好的业绩,如果市场行情不契合,基金业绩就会表现的比较弱。
这种情况下,并不代表这些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不行,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接下来的市场会处于哪个风格。
![](https://pic2.zhimg.com/80/v2-c7fb2d3f3e20547d8e626ea0bdf7aabd_1440w.jpg)
中国的资本市场风格切换的速度一直都比较快,而且非常频繁,比如——
- 2019年做白酒的基金很好,但是到了2020年就不太行
- 2014年金融、地产很不错,在2015年表现的就很一般
- 2013年,成长风格的基金表现好
- 2014年,轮到价值投资的基金突出
- 2015年,又变回了成长风格
- 2016、2017年,又是价值风格
- 2018年,成长和价值风格的基金都大跌
- 2019年,又切回了成长风格
- 2020年,更加复杂,年内行情首先是成长股的风格,然后切换到了顺周期的板块
所以,市场经常会出现频繁而快速的风格切换和板块轮动。
当你看到某只基金排名靠前的时候,很可能在第2年,它的排名就要往下掉,甚至会跌得很惨。
这个规律,也叫做“冠军魔咒”。
第二个原因,基金经理换人。
基金的好业绩,是靠基金经理做出来的。买基金,其实就是选择赚钱能力强的专业人士,要跟紧的是这个做交易的人,而不是这个基金产品。
有些基金在对外宣传的时候,说是连续10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是它并没有告知,做出这个漂亮业绩的基金经理,早就离职去了某家私募。
所以,如果不考虑基金经理,只是看产品收益买基金,就是在买椟还珠了。
![](https://pic1.zhimg.com/80/v2-b7de0d27a5e2297c3ebc4a7a58187dc0_1440w.jpg)
15年15倍的 “博时主题行业”,创造主要价值的核心基金经理——邓晓峰、詹凌蔚,早在2014年就转战私募,后续接手的基金经理业绩都非常一般
第三个原因,我们看到的收益排名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也一定可以做到这样的收益水平。
我们具体还要去了解,这么好的业绩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
比如同样是CTA策略,获取了20%的收益,但其中有10%的收益来源于股票打新,那么这一部分业绩在第2年是否能够持续,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过往的基金业绩只能作为参考。如果这只基金的主策略失效,后续的业绩表现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回落。
购买基金,不仅要关注其过往的业绩,还要不断对存续期的表现进行跟踪和归因。
买基金绝对不能光看收益排名,真正需要关注的是——
1、基金管理人是否优秀
2、深刻理解基金策略的特征
3、进行合理的策略组合配置
这样,才能在长时间里,获得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