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是一家老牌公募——鹏华基金。根据wind数据显示,鹏华基金目前的公募管理规模为8058.48亿元,排在行业第11。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鹏华基金的总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却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在主动权益类产品方面,其规模的发展相比于固定收益类产品来说,显得稍显逊色。
(来源:wind)
然而,尽管鹏华基金作为行业内的头部公司,其在资产管理规模上位居前列,但其业绩表现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优势。
梁浩亏损连连,副总头衔不符?
自王宗合卸任旗下基金后,谁能担起鹏华基金顶流之大任?
1月19日,鹏华基金发布一则公告,鹏华新能源精选混合基金自1月19日起,梁浩不再担任该基金之基金经理,离任原因为公司工作安排。
(来源:基金公告)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26日,梁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115.11亿元,2022年的时候,其管理规模一度超过400亿,缩水了近70%。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26日)
不仅规模腰斩,梁浩管理的产品在过去两年中业绩均呈现负增长,多数产品规模和份额双双下降,而且在业绩也是大幅亏损的,2年亏损率最高超过了-45%。
(来源:天天基金网)
曾叱咤风云的鹏华新兴产业基金,截至2023年底,鹏华新兴产业的资产规模为31.63亿元。但是,基金的近期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截至2024年1月26日,近1年和近2年的收益率分别为-26.72%和-32.12%,显示出其下降趋势。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26日)
有基民表示,“怎么会有这么差的基金,亏30%+,敢问基金经理是干什么吃的?”;基金经理专业能力受到质疑。
(来源:天天基金网贴吧)
除此之外,还有鹏华新兴成长A,自成立以来就亏损了-48.35%,近一年亏损-35.57%,近两年亏损-45.79%。
(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26日)
基民表示,“从76亿规模玩成现在的14亿元,人才呀”,业绩差,规模大幅下滑。
(来源:天天基金网)
基金公司与基民之间的信任易受收益影响,一旦收益不达预期,基民很可能迅速撤资。市场现实,基金业绩是关键。如果购买的基金未能提供良好收益,基民将倾向于赎回。
当然,尽管年报还没出,但是我们可以从2023年的中报看到,梁浩2023年所管基金的管理费收入约1.3亿元。
(来源:wind 截至2023年中报)
尽管在管基金如何亏损,但是管理费还是妥妥要收的,投资者真是实实在在的韭菜呀。
从璀璨到黯淡:“造星计划”折戟
别看鹏华基金如今这般落寞,它曾有过辉煌的时期。
王宗合就是一个例子。在2019年之前,其管理的规模不足百亿,相对默默无闻。但自2019年起,王宗合放弃了一些收益不佳的产品,并借助公司的市场推广和包装,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民基金经理”。
然而,这样的成功并没有持续。众多投资者在涌入购买王宗合管理的基金时,却发现其业绩持续走低。经历了显著的业绩下滑后,王宗合在2023年3月卸任了所有基金的管理职务。
与此同时,包括梁浩、谢书英、陈璇淼在内的多位基金经理也曾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面对众多投资者的质疑,鹏华基金甚至将王宗合“淡出视线”。如今,王宗合不再管理任何基金产品,曾经的“国民基金经理”就这样慢慢淡出了公众视野。
当然,评估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不应仅仅基于短期业绩,因为这需要考虑多个长期因素,比如他们的业绩历史、选股策略、市场时机选择,以及管理大规模资产的能力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一个基金经理的真正实力。
然而,鹏华基金目前面临的现实是,一旦业绩不佳,投资者就可能选择赎回,转投他处。基金公司可能因为基金经理带来的高管理费收入而将其提升为高管,但这是否是正确的做法?
这种以业绩和规模为导向的策略是否反映了代客理财应有的价值观?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