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基金公司怎么下滑的,再来讲讲某些基金的业绩是怎么不行的,本篇不涉及主动权益基金,相关内容留到《那些年错付的基金经理》再写。
阶段性优惠结束
有的货币基金为了在流量平台的多只产品中获取更靠前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好的销量,会采用阶段性优惠销售服务费的方式冲高收益,因为这个方式能够直接提高收益,而收益率是流量平台推荐排序的重要依据。
当阶段性的任务完成,阶段性的销售服务费优惠可能就要结束了,收益率将回到原本的水平,但是部分投资者可能意识不到这个变化,还会继续选择这只基金。
即使是柠檬君这样熟悉这种操作的投资者,可能到时候也不会及时想起来这件事,很多时候也是等到发现收益率不太行了才想起来这回事。可见这种操作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而不少投资者就算是赎回了基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买入的时候好好的,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太行了呢?
很多投资者没有看基金公告的习惯,但是该看还得看,起码扫一眼标题嘛!
规模膨胀
同样还是举个货币基金的例子,已经是行业最低的费率水平了,怎么业绩还是会下滑呢?
这可能跟产品的规模有关系,有的基金公司并不具备在一定规模下继续维持高收益的能力,换句话说,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公司在交易等方面就延续不了之前的力量,归根结底还是能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换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就像100米接力,我们可能只有一个苏炳添级别的运动员,而在这个项目占据优势的队伍,可能4个队员都是这个级别的。我们期待更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知我们需要更多苏炳添级别的运动员,才更有可能触碰到我们的梦想。
跃升是很过瘾,但前提是得有那个实力,接得下挑战。
策略转变
再来讲讲一些债基的下滑,也是跟规模的膨胀有关系,但是根本上的原因还是策略发生了调整。
某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债基,在规模较小的时候,通过信用下沉和加杠杆,可能有相对更高的收益,而且波动还比较小,这会吸引到不少的投资者。
然而随着规模增长到一定水平,就不便于信用下沉了,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会担心翻车,毕竟债基的管理费也并不多,而且公司的家底瞅着也不足。
到了这个阶段,大多数产品都会调整策略,做得更稳健一些,收益没有之前那么突出,控制好波动就行,规模难免会有明显的流失,但是比起步阶段还是大不少的,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