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抄作业的时代结束了
题图 / 烟波
作者 / 一石二鸟
标签 / 投教
基金组合和投顾有一定联系,也有较大区别,之前我们给大家多次介绍过。近期有关文件,已明确将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展示组合业绩、提供调仓建议等行为界定为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这意味着,基金组合服务将是投顾业务的一部分,以后不会再有单纯意义上的基金组合了。
基金投顾业务从概念的提出到正式落地有一个过程。前期以基金组合的形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目前条件已经成熟,需要进行统一规范了。现在各类基金组合,符合条件的可能会升级为投顾业务,纳入统一规范的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则整改为基金销售业务。
如果现在跟投的一个基金组合,未来升级为投顾业务,那么投资者会面临一个选择:是否签约投顾服务。两者有何区别,这两种选择,给投资者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
一、签约投顾服务
从目前已经落地的规则来看,相较于基金组合,签约投顾后,至少会有三点变化。
1、可以实现自动调仓。这是投顾与基金组合最大的区别。签约投顾服务(管理型投顾)之后,可以实现全权委托、自动调仓。
之前基金组合是推送调仓信息,由投资者确认是否跟调。这样投资者需要对组合保持一定的关注。有时因没注意到调仓信息,可能会错过调仓。签约投顾、实现全权委托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这个功能是相当友好的,能省很多事。尤其是完全不懂投资、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完全当“甩手掌柜”。
2、需要支付一定的投顾服务费。不同类型的基金投顾策略,费率会有一定的区别。从目前来看,市场上的年费率在0.2%-1%的都有。一般而言,偏短期理财性质的要低一些,而偏权益类性质的可能就要高一些。
提到收费,可能都不喜欢。但这个没办法。投资行为本质是一种劳动,而且是一项高智力活动。是劳动,那就必然要体现价值。为咨询而付费、为知识而付费,大家恐怕还是要逐步接受的。
目前投顾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投资者的接受程度,各机构和平台大多都有一些减免活动。一般不会给投资者增加太多的额外负担。
3、持仓和调仓可能不完全透明。基金组合的持仓和调仓是完全透明的,但投顾(特别是管理型投顾)可能就不大一样了。这个涉及到投顾组合信息披露的问题,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格式,各家差别也较大。
2019年12月首批投顾策略推出时,我曾经买了1000元某基金公司投顾产品。从个人持有体验来看,我理解为一个“半白盒”策略。不买的话,是看不见持仓的。由于是全权委托,调仓不需要通知本人。成分基金及占比仅在月报或季报时披露(和FOF类似),非实时披露。想去抄作业,那还是比较费劲的。
二、不签约投顾服务
不签约投顾服务的话,整改之后,之前的基金组合服务将变成销售关系。
这个销售关系我简单说一下。资金和资产还是在投资者自己的账户上,但各成分基金之间的比例关系会解绑,成为一个个各自独立的单只基金。也不会收到平台推送的调仓建议和服务了,后续由投资者自行决策。
这和没基金组合之前,大家投资单只基金,自行管理账户,基本上差不多。
三、几点建议
不管是否签约投顾,有一点是肯定的:无法再像之前那样,轻松、免费获取投资策略和服务了。说通俗一点就是:愉快抄作业的时代结束了。
至于是否签约投顾服务,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策。我只能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要考虑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水平。如果自己本身具备一定投资能力,希望能自行做一些决策,那就没必要去额外付费了。相反,如果完全不懂投资,那花点投顾服务费还是值得的,起码比自己胡乱操作要强很多。
2、要考虑时间和精力成本。时间和精力成本也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签约投顾服务之后能节省出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些时间和精力,自己如果能干更重要的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的话,那还是建议考虑签约投顾服务。投顾服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也正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3、对管理人是否有足够的信任度。公募的本质还是一个信托关系。和投资单只基金一样,信任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度,是很难做到长期持有的。所以,在签约投顾之前,要进行全方位考察,审慎决策。一旦签约,对管理人就要保持足够的信任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不论市场如何波动,都要坚定的长期持有。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