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无法区分看到和得到,比如一个投资者在基金净值2.22时赎回,第二天基金涨到2.27,很多人会认为赎回早了,损失5分钱,真是这样吗?混淆了看到和得到,2.22没赎回的人2.27也不会赎,或者说赎回可能很小,2.27只是给你看一眼,和到手里的钱两个概念,再多拿半年,净值也许还比不上你曾经看不上的2.22。有些人旅游也好探亲也罢,在美国大城市“看到”过几眼,就以为“得到”大城市,误以为自己比中国非大城市的首富还富,就属于这种认知错觉。
混淆看到和得到,会导致能力和欲望不匹配,看到再多,也不一定能得到收益。怎么知道自己和别人能力如何?方法很多,其中之一,看看过往收益率,比如平均每年收益20%,标准差10%,期望20%年化算中庸之道,中且正,期望30%,比70%的人贪婪,如果期望每年40%,你已经比95%的人贪婪。贪婪和恐惧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相对值,假设有人过往多年收益每年翻倍,标准差10%,今年期望70%,他贪不贪?可能他今年已经比99.87%的人还恐惧,他不但不贪婪还处在保守和恐惧中。反而是一些过往收益率并不高,在没有所谓突然顿悟等导致水平突飞猛进的情况下,还期望比过去高很多的收益,比如40%,已经处在极度贪婪和冒进的情绪中。举个生活中例子,有人憋气能憋1分钟,还有2分钟,还有20分钟,现在憋次气,多少分钟目标算高?对于平时能憋1分钟的人,憋1分半已算遥不可及目标,对于能憋10分钟的人,憋三分钟都还没起步。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谈到期望收益,还涉及一个快和慢的概念,经常有人提“慢就是快,让我们慢慢变富”,对吗?如果对,从上海到美国不用坐飞机,最慢的方式比如走过去,能变成快?慢慢变富即是快,买货币基金,每天赚一分钱,能成为快快变富?或者货币基金都不买,毕竟还有收益,赚钱速度太快了,直接取出来,零收益,够不够慢,谁通过把钱放抽屉里达到快快变富过?还嫌快?再慢点,取出来去买彩票和赌博,干点负期望的事,能变富?到这里,可能有人要杠一下:有买彩票发财的。可以告诉这些喜欢杠旳人,买彩票还去兑奖算什么慢,那太快了,买彩票不去兑奖才够慢,能变富吗?事实上,慢就是慢,快就是快,都不是赚亏的原因,能力和欲望匹配才是。慢到能力能支撑欲望,才会慢慢变富,慢并不是赚钱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都算不上,最多算个表面现象。快也不是慢,快到欲望超出能力时,导致无法变富,也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认知,快同样也只是表象。
引申一下,基于贪婪和欲望的关系,想套住一些人,只要无限放大他的欲望即可,这也是为何出货前放利好,牛市亏损的人会更多等现象的深层原因,除了很多人知道的找人接盘,放大已经持有人的欲望,才是更重要作用,欲望大到超出能力,自然来回坐过山车
随便聊聊,衡量小资金和大资金收益,参考指标并不完全相同。小资金每年翻倍或者更高是有可能的,比如有人总市值1万,中个签,别说翻倍,一两个月翻两翻三翻都可能。至于你自己能否做到,拿出一部分资金,比如1万元,做做试试就知道。而如果大资金利用这种认知错觉,淡化收益率片面强调收益额进行宣传,那是误导。比如宣传今年赚10多亿,是不是很多?事实收益才3个点,认购费管理费托管费佣金等杂七杂八费用都干到快20个亿。
投资和生活区别很大,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这里不详细论述。你可以把下属的交易系统或常识,当做总参谋部或办公厅,任何能使你头脑发热,勾起你七情六欲的新闻也好,宣传也罢,先去和办公厅谈,所有的操作,持有也好加仓也罢,先通过总参谋部评估一下。当然,并不是要灭人欲,走向另一个极端,生活中,可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投资不同。
总之,厘清看到与得到,模糊与精确,正确和错误等等很多因素,理解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提升认知
今天让你看个2.12,还比不上半年多钱,有人看不上的2.22,是不是也挺兴高采烈。
等已赎回时再评论别人赎回好坏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