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我的一些基金买入原则,包括“不买原则”和“买入原则”,在此抛砖引玉,对每个人来说,有的可能适用,有的可能不适用,希望共同探讨,也请谨慎参考。
【不买原则】
01 新发的基金不买
新发的基金不买,因为新发的基金通常都需要3~6个月的建仓期,建仓买入的还是基金经理老基金的持仓,无形中变成了给老基金抬轿子;况且新发基金买入的手续费又不打折,直接买老基金就好了。
或许基金经理的老基金规模已经很大了,但通常这种情况下,新发的基金也会异常火爆,要按比例配送,怎么考虑都不是很划算。
02 封闭基金不买
封闭基金买入了无法操作,有人可能因为无法管住手而买封闭基金。
但封闭基金一旦买入,通常几年无法赎回资金、无法转换,要一直等到开放了才能操作,这种完全把控制权交出去的做法我一直不太赞同。
如果是因为管不住手而买入封闭基金,那多半是因为自己的投资体系或投资逻辑还不成熟,或者说还不太适合投资基金,需要再学习和提高自己。
03 一拖多的基金不买
基金经理一旦做出了业绩,很多情况下会一人带着好几个基金,有夸张的基金经理可能一人带了大几个基金,甚至10几个基金,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敬而远之。
基金经理毕竟是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我更喜欢专注一些的经理。
那些拖了好些个基金的经理,或早或晚会把一些基金转交给他人管理,提早避开对自己来说可能更从容。
04 师傅带徒弟的基金不买
有的基金是由一个老手的基金经理,带着一个徒弟,也就是带着一个年轻的基金经理,这种情况下,我尽量选择避开,因为未来很可能这个基金就转给了这个年轻的基金经理,而年轻基金经理又不好评估,因为没有历史的参照。
当然这种情况只能是尽量的回避,不好避免,遇到了的话,我会尽量的控制仓位,保持仓位不是太重。
05 买绿不买红
通常在基金下跌的时候,变绿的时候去购买;在基金上涨,变红的时候尽量不去购买。
需要有一点逆向的思维,如芒格所说的:“反过来看,一定要反过来看”。
还有类似某大V说过的:高不买,低不卖。
06 买了不卖
看好一个基金,研究之后买入了我基本是不会卖出。当然会一直跟踪基金的表现,若连续长时间业绩一直是落后的,或者比较之后发现有更优的基金,也会做基金转换的操作。
我想最大的风险是离开市场。
买了不卖并不意味着永远都不卖,在需要使用较大资金的时候也会赎回基金。另外,在市场大涨过于疯狂的时候我想也是需要卖出,但回顾我大A股的整个历史,这样的时候极其少见,一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07 回撤大的基金不买
回撤过大(完整年份下降40%~50%)的基金,我通常不会买。这意味着这样的基金在某一个阶段可能回撤得更多,甚至超过腰斩了。
通常大家都会高估了自己对回撤的承受能力,保守一点比较好。
我比较怂,股票也买过,最多时候下跌接近20%,还能扛得住不慌,可能是因为仓位低、投得少,多了就不一定了。评估下,自己能接受的最大回撤也就25%,所以有回撤超过40%或50%的基金我就不考虑了。
08 单一行业基金不买
单一行业的基金,或者冷门行业的基金,或者重仓某一个行业的基金,通常回避不去碰。
对于多个行业轮动的策略,我个人判断是可能会有较好的收益的,但因为自己把握不好,所以尽量回避。想参与话也会小仓位试试,不能重仓。
09 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不买
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直接pass,这种基金难有稳定性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基金公司管理方面也是有一些问题的,估计公司都没想好,三天两头的换经理,趁早远离。
10 上年的冠军基金不买
前一年的冠军基金,接着的表现未必会持续,多少都会透支了下一年的收益,每个基金都会有波峰波谷的时候,没有谁能一直持续的跑在前面。
老子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福祸相依,互相转化。
逐渐上涨的过程,其实就是风险在逐渐地暴露;同理,逐渐下跌的时候,却是风险逐步释放变得更加安全的时候。基金投资,有时候确实是需要一些逆向的思考。
【买入原则】
01 看历史业绩买入
能够参考的最重要的标注,估计就是历史业绩了,这些都是有准确的数据,数据不会说谎的,好不好,一对比就知道。
尽管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选择基金,我更愿意选择有历史突出表现的基金;过去经常考90分的基金,以后再考90分的几率还是会大一些。
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总会有相似的韵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有一些规律我想还是会大概率重复下去。
02 对比累积3/6/9年的业绩
对比过去近3年、近5/6年、近9/10年的业绩,因为假设能够长期持有,这些累积的业绩才有可能成为自己投资的收益。
大多数情况,因为种种原因,基金的收益≠基民的收益,但这些累积的业绩,对投资人来说是有参考意义的,只要累积收益高,才有可能转化为投资人的最终收益。
03 买“嫡长子”基金
原因是多数基金经理都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的,对于“嫡长子”的基金(通常是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最长的那只基金),基金经理通常是会用心呵护、好好管理的,以后也需要用这个“嫡长子”讲故事的,并继续在投资圈里混的。
04 合适规模的基金
合适的基金规模,也就是既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过大业绩容易钝化,过小有清盘的风险。
基金经理一旦做出业绩,管理的总规模,或者单个基金的规模就会很快膨胀。优秀基金经理属于社会稀缺资源,当然规模大了,对业绩是会有影响的,过犹不及。
目前的市场情况,对于优秀的基金经理,其下管理的规模大的基金也不得不做个让步,有经验的基金经理通常管理的规模都不小,人怕出名猪怕壮嘛。
05 机构占比大的基金
机构选择基金、选择基金经理的能力还是更强一些。
通常机构持续增加占比的基金,说明基金经理被机构逐步地认可了;相反,如果机构的占比持续降低,说明机构某段时间不大看好该基金经理或基金,或者说基金的规模已经过大到影响业绩了。
另外,机构占比特别大的基金(例如占比95%~99%),还是要注意下,这样的基金机构若是大规模赎回会对业绩有影响的。
06 分批买入
分批买入或建仓,是为了平滑自己的成本,尽可能降低风险,前提是无法判断市场的涨跌,也无法预知未来市场是如何发展。
另外,我投资基金都是增量的资金,肯定会遇到市场在分批买入的时候不断上升,这种情况下接受就好。
07 买入时间
目前自己买入的时间集中在下午2:20~2:40的时间段,因为这个时间段更接近基金当天的净值,同时又有足够的操作时间。
这个买入时间可能对很多人不适用,因人而异吧。
08 长期持有
基金买入后,长期持有,能够拿得住,才可能把基金的收益转化为投资人的收益。
当然,基金公司也是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因为只有长期持有基金公司才能持续地赚取管理费用。但对于个人而言,自己能够持续赚钱,何必在乎别人或基金公司赚不赚钱呢?
09 先少量买入试仓
如果有看好的基金标的,但又没有把握的时候,不妨先小仓位的买一些,持有一段时间,感受一下,看看体验是否很好,多问问自己能否拿得住,反问下自己如果大跌了能否还能坚持住,确认了之后,再去增加投资、增加仓位也不晚。
10 先看公司,再看经理
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做出优秀业绩之后,有比较大的几率会更换基金公司或奔向私募;但自己持有了他(她)的基金却不能跟着过去,而且基金经理跳槽或奔私的情况以后也可能会越演越烈。
所以,比较好的方式是先选择基金公司,再选择基金经理;这样的话,即便有基金经理离职的话,公司也有较好的机制能换一个能打的基金经理。
我目前的做法是:一个基金公司通常会选择2只基金,这样有其中一个基金的基金经理离职的时候,有机会转换成另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作为互相的备份。
-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005827)
- 兴全合润混合(LOF)(163406)
- 交银新成长混合(519736)
(来源:Turtle1122的财富号 2021-12-26 21:21)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