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1-10-08 20:56:58 股吧网页版
产业分析之——国庆凸显里程焦虑,充电桩行业如何发展?

在开始今天的产业分析之前,想要与大家聊聊我们每周五产业分析的定位和意义。相信很多朋友对于产业分析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要透过产业买到可以放心长期持有的好公司,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的是非常深度的产业分析知识、以及脚踏实地的去工厂、去企业、去市场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就算做到了如此专业,机构们也绝不敢说自己能买到100%放心的好公司,要不股票市场早就流传着各种中国巴菲特的研究了。事实上,从这两年很多朋友的实际操作案例来看,反而经常会因为太过相信某个产业而吃了大亏,比如去年很多朋友深信不疑导致套牢的5G、芯片、机场等等,包括今年的医药,案例比比皆是,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任何产业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这其中存在着大量影响发展的因素,其中一个变量的改变就可能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前景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期待值越高的产业,市场对于它的业绩增速的要求也越高,一旦不达标就很容易招致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调整,而99%的投资者都很难接受手里一档个股在一年内持续惨赔,自然也就很难通过产业分析来赚钱啦


那么是不是产业分析就没用了呢?当然不是,只是它的作用不是独立的,需要通过散户最大的优势技术面来配合使用。

优秀的产业+顺势交易的技术面操作策略+不如预期的严格卖出防守,产业面分析的优势可以轻松体现出来~~比如大家期待值很高的芯片产业,去年持续走空依据技术面休息,今年5月开始转强时就能捕捉到买入机会,得到的结果就是大赚而不是等解套。所以对于我们小散而言,产业面分析应该是一个好的短中期交易工具,而非亏损后被动长线持股的安慰剂


以上是产业分析对于股票操作的作用,但在我看来,它更大的作用还是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趣”。透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分析,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站在时代的前沿,知道现在我国、全世界正在发展哪些新兴技术、有哪些改变生活的消费品被制造了出来,这会让我们更能接触到新事物、让生活更加有热情和活力。回想我们的产业分析到现在,与大家详细介绍过当前新能源车的发展、新式茶饮和预制菜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医美的发展等等,这些都在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您能发现它们、敢于去体验它们,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不会被股票给绑架,在良好的心态加持下,操作就会变的心态平稳而轻松。所以我对于每周五的产业分析,核心定位在于跟随大家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新鲜事物以及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生活的事物,希望这对于生活和投资都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前言说完,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有几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则是《新能源车主心里苦,高速堵车不敢开空调,全家人坐在路边蹭凉风》,一则是《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网友:我都到家了,朋友还在高速上排队充电》,这两则新闻光看标题就又好笑又心酸,它们都凸显出了新能源车当前发展的一大问题——里程焦虑。要想解决里程焦虑,有两种方式,一是继续发展锂电池技术,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与大家详细分享过了,二则是加大充电桩的建设力度,充电桩多了自然就不会排队这么久了。那么现在充电桩行业发展的如何了呢?目前的问题及未来趋势是什么呢?今天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一.充电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上面两则新闻的标题我们就能体会到目前市场中的充电桩数量是不够的,但这里的不够主要是在公共桩端。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共492万辆,整体(公共+私有)充电桩167.2万台,差不多每3台车就有1个充电桩,这个比例其实是很OK的;但问题在于目前公共充电桩只有55.7万台,约每9台新能源车才能有1个充电桩,且分布很不均匀,这在平时问题也不大、但在出行高峰时自然就成了大问题。

事实上,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不足的核心问题是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事实上2016-2017年时,在政策的支持下充电桩反而出现了过剩的问题,导致大量充电桩变成“僵尸桩”,例如北京蟹岛度假村距离北京市区20 公里以上,作为旅游地没有稳定充电需求,但为获得补贴,密集安装40 多台充电桩,最终全部闲置,大部分已损坏。过渡扩张造成的阶段性无序发展,对行业长期发展造成伤害,也导致过去两年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大大降低了。而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增速又非常快,这导致了充电桩由过剩迅速走向了不足。

但是,如果单单只靠堆积充电桩数量来解决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这会导致很大的资源浪费,毕竟国庆、春节这样的长假一年才两次,如果很多充电桩一年就两次能用上也太浪费了,解决充电桩浪费问题的根源在于提高充电的效率!所以目前充电桩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于大功率直流快充公共充电桩。以目前新增的直流充电桩为例,平均功率大概为120kw,按照单车带电量50kWh计算,充满80%电量只需要20分钟,如果按照目前容量最大的100kWh计算,充满80%电量也仅需40分钟而已,与之前动辄几小时的充电效率比要快了很多。

但与此同时,直流充电桩的成本也相应较高,且现阶段充电模块与动力电池快充技术不成熟,导致目前公共充电桩的交直流比为6:4,但从需求端看直流充电桩是大势所趋。另外目前我国的直流充电桩的快充功率还不是很高,2017年起使用的GB/T标准对应的最大功率为237.5Kw,而目前欧洲的标准是400kW,但好在充电桩运营商们普遍都完成了技术升级,但目前主要用在商用车领域,比如特来电在城市公交领域应用的充电弓可以提供最高900kW 的充电功率,是目前全球单个最大输出的汽车充电设备,充电40 秒可满足10公里里程;星星充电自主研发为公交和4C倍率的电池配套的大功率快充,已与保时捷产品完成对口测验,可以实现功率500kW、电压1000V、电流500A 的快速充电。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更快的充电效率,只等乘用车充电标准的提升啦。

 那么为何国家当前不提升直流充电的功率标准呢?这是因为目前大功率充电桩的最大难题在于安全性,其中散热系统和密封技术是关键。目前液冷技术是可见范围内散热问题最实际的解决方案,而液冷技术的应用关键要解决系统设计散热管道排布、冷却液选择以及密封性等问题。其中密封技术需要被格外重视,此前特斯拉的大功率充电桩曾被曝有冷却液泄露的隐患,当管路发生泄露时,容易导致冷却系统失效,需要进行实时监控,因此被各厂商视为需重点攻克的技术难点之一。

其次,充电桩与动力电池的适配性也是另一大难题,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大多难以承受超大功率充电对电池的损害,这导致哪怕充电桩能提供很高的效率,车子却只能选择低功率充电,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上来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前能够适应快充的负极材料技术方向主要有人造石墨二次造粒、硅碳负极、石墨烯电池,所以对于负极材料的上市公司们,我们可以重点看看是否有上述材料的布局和量产。


二.充电桩的市场潜力及格局

从市场潜力上看,只要新能源车的销售持续火热,充电桩的建设就必然会跟随着加快。如果我们假设新能源车2025年的渗透率能达到18%、2030年能达到30%,那么到了2025年新能源车能达到1600万辆、2030年会达到5200万辆,届时如果能实现政府规划中提到的车桩比1:1的话,意味着2030年的充电桩数量(包括公共和私人的)也将来到5200万个左右,而目前充电桩数量不到200万个,这意味着未来10年最理想情况下将新增5000万个充电桩之多,同时市场预计2025年前后将是充电桩增速的高峰,约能实现50%以上的复合增速,成长前景非常广阔。


1.上游:充电模块是核心、IGBT是技术关键

上图为大家列出了充电桩的产业链,其中上游主要包括充电设备、配电设备和管理设备三类,其中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核心设备,主要功能是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化成可以为电池充电的直流电,该项占充电系统成本的50%。而充电模块的技术关键在于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加工难度较高,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国外研发IGBT 器件的公司主要有英飞凌、ABB、三菱、西门康、东芝、富士等。随着我国半导体行业战略机遇期的到来以及国内对中高端IGBT 主流器件的需求加大,已经形成IDM 模式和代工模式的双通道产业链,头部企业已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国产化替代正在推进(目前涉及IGBT的上市公司包括斯达半导宏微科技新洁能华润微时代电气等等,感兴趣可以看看它们是否与充电桩产业链有关联)。

除IGBT外,大部分关键充电桩元器件均具备国内生产能力,且技术壁垒不高,产品不存在显著技术差异,反而这两年在打价格战,毛利率持续下降。在相关公司毛利率下降趋势结束前不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毛利率拐点出现时会是好机会


2.中游: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占优

中游的充电桩运营环节就是头部玩家的天下了,这是因为充电桩的建设是基建的一种、前期投入非常巨大且投资的回收期很长,一般小公司的现金流扛不住,所以目前运营商主要有三类:一是国资电网龙头,代表是国家电网,二是民营电力设备代表企业如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充电运营商,三是如比亚迪、北汽、特斯拉、小鹏、吉利等整车企业,通过自建公共充电桩来提高服务质量,短期内不以盈利为目的。

从市占率分布上看,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网公司是行业龙头,合计占比已接近70%,但作为龙头的它们依然没有赚到钱,这主要还是因为上文提到的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充电桩使用效率低所致。换句话说运营商还没有进入到利润的收获期,还处于不断投入阶段,相关企业的净利率开始快速提升时将是很好的投资时机


总结:国庆期间很多新能源车主们体验了一次出行的里程焦虑,这让我们对充电桩行业产生了兴趣。从目前的情况看,每3台新能源车有1个充电桩,这个数量本身足以解决日常大多数场景,但目前公共桩的数量还太少(平均每9台新能源车才能分配到1个且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未来5-10年会有强确定性的快速建设预期。

另一方面,里程焦虑还源于充电效率不高,直流快充技术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只有40%具备快充能力、且充电功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受限于安全性和与动力电池的适配性等因素,所以动力电池特别是负极材料的技术发展是关键。

而从产业链角度出发,上游最具价值量的是充电模块,占了成本的50%,其中IGBT又是技术关键,目前正在逐渐国产替代中,具备投资潜力;而其他环节壁垒很低,目前处于价格战之中,等待毛利率下滑结束、反转向上的拐点。中游运营商竞争格局基本确定,目前的问题主要在充电桩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本时间长的特点,以相关公司并未因此而迅速获利,同样可等待净利率快速提升的拐点出现。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21-12-14 10:37:16
这篇分析很棒,学习了
发表于 2021-12-14 12:55:19
晴空聊基 :
这篇分析很棒,学习了
谢谢晴空兄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