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9 08:40:45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广东
世界铜需求量缘何将大幅增加?原创绿金避免气候灾难常被认为是政治意愿的问题。然而,

世界铜需求量缘何将大幅增加?
原创 绿金
避免气候灾难常被认为是政治意愿的问题。然而,推动碳减排也是一项艰巨的技术和社会挑战。实现电力系统和运输系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所需要的铜的数量将远远超过铜业公司目前可以提供的产量。
问题是,一向谨慎的采矿业(正努力应对日益严格的法规)是否会接受给世界重新布线所需要的投资规模。必和必拓集团(BHP Group Ltd.)向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Plc)发起的390亿美元收购提议表明,开发新的铜矿项目有多么艰难。该提议也是金属生产商纷纷着眼于收购而非通过生产实现增长之际,并购成为更普遍趋势的体现。假如该行业不能提供充足的铜供应,清洁能源转型就会偏离轨道。铜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铜金属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价昂贵,但使用铝等便宜的替代品意味着在效率上要打折扣。从烤面包机、空调到微芯片的各种产品都使用铜。普通的汽车中约有65磅(29千克)铜,一般家庭的铜使用量超过400磅(约182千克)。要建设更复杂的电网,传输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设施所产生的电力,平衡其间歇性供应,需要数百万英尺长的铜线。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通常分布在大片区域,其单位发电量所需要的铜的数量多于集中式的燃煤和燃气发电站。国际铜业协会称,电动汽车的铜使用量是燃油车的两倍多。铜行业委托标普全球(S&P Global)进行的研究显示,要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可能需要在2035年前将每年的铜需求量增加一倍,达到5000万公吨。即使是较为保守的预测也认为,随着政府和企业加大对脱碳的投资,未来十年的铜需求量将增长三分之一。目前还远不能确定铜产量会达到这一水平。电动汽车的铜使用量(磅)来源:国际铜业协会为什么会出现短缺尽管铜的回收利用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唯一的替代选择就是开采更多的铜。铜矿资源丰富,过去该行业也曾应对过需求激增。然而,要切实提高产量还面临许多障碍。铜是典型的全球经济风向标——紧随工业生产的起伏趋势——矿产商对提高产能持谨慎态度,生怕在需求下降面前措手不及。此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随着矿石品位的下降,新矿开采难度加大,成本也在提高,意味着获得相同数量的金属需要开采更多矿石。对铜采矿环境成本日益严格的审查也阻碍了投资的增加。最近的铜价反弹让交易商和高管们怀疑铜是否已开始对即将到来的供应紧张做出反应。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估计,未来十年铜行业需要斥资1500亿美元,才能弥补预计当中每年800万吨的供应缺口。Trafigura Group和贝莱德(BlackRock)表示,铜价需要上涨到创纪录的水平,才能使矿业公司启动这样的支出。各国如何确保供应和上个世纪石油支配着地缘政治一样,获取铜矿成为了本世纪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各国政府都在争相确保未来有限的铜供应。大多数铜矿石都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开采,并在当地加工成品味更高的产品,然后出口到其他国家冶炼成纯铜。中国通过抢购海外矿山和在国内建立大规模冶炼产能,弥补了国内储量不足问题。鉴于热切的买家为数众多,智利、秘鲁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主要铜生产国有了更多决定贸易条件的机会。矿区的社区正在推动从项目中获得更多社会福利,并呼吁矿商采取进一步措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从矿石中提取铜需要使用化学品,化学品会进入地下水、污染农田、杀死野生动物并污染饮用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到2050年,铜矿石加工后剩下的废料数量将从2020年的每年43亿吨增至160亿吨。研究人员估计,安全储存这些副产品(需要小心管理以避免坍塌和山体滑坡)可能会使该行业额外花费1.6万亿美元。出现铜短缺会怎么样?严重短缺将导致铜价飙升,从而有可能损害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并减缓其采用速度。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制造商可以想办法减少产品中的铜使用量,从而实现自保。而价格的提高也会进一步促使矿商提高产量。但开发新矿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即便新需求的爆发给了矿商进行大规模新投资的信心,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让产量达到预测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24-06-19 18:42:36 发布于 江西
深度好文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