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23 17:50:02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四川
【债券专题十】盘点那些常听到的宏观经济数据指标(三)

$鹏华丰禄债券[003547]$

胀指标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度量居民生火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指标 ,综合反应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基期轮:

CPI进行基期轮换目的是使CPI调查所涉及到的商品和服务更具有代表性。更及时准确的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物价的实际变动。我国CPI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


CPI的分析与预测

食品项CPI看蔬菜,鲜果,猪肉价格的变化

非食品项目CPI关注原油价格变化


、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产品(在第一次出售时)出厂价格总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PPI和CPI一样,会进行五年一次的基期轮换。基期轮换时权数相应调整。

PPI同样采用二分法分析。分为生产资料PPI和生活资料PPI,两者各占75%和25%。


生产资料:售给其他工业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

生活资料: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成品。

生活资料总体变动平稳,生产资料的变动与PPI高度一致,对PPI的贡献度高达95%以上。

PPI主要由9个行业来贡献

4大采矿业:煤炭采选,石油开采,黑色采选,有色采选


5大上游制造业:石油加工,化工,化纤,黑色冶炼,有色冶炼


对PPI波动影响最大的是上游的黑色,有色,煤炭,原油,化工五大行业。其中国际油价也成为PPI波动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PPI同比增速与经济周期往往相关性更高;

PPI波动幅度往往也比CPI更高,CPI与居民生活更相关;

PPI与企业生产和利润则更加相关。


通货膨胀

实体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上涨。


拓展】CPI,PPI,GDP平减指数三个指标都是反映通胀的数据,他们之间的区别于

(1)GDP平减指数衡量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PPI只衡量工业企业产品的价格;

部分产品的价格不在CPI和PPI统计范围内。比如只有企业和政府才购买的产品的价格上升时,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不会反映在CPI上;

(2)GDP平减指数的衡量范围与GDP一致,只包括国内当年生产的产品,不包括进口产品,因而其价格变动不会在GDP平减指数当中得到体现。但只要是消费品,价格变动会在CPI中得到体现,比如进口的汽车涨价,把往年库存的产品拿出来买,会影响CPI和PPI,不会影响GDP平减指数。

(3)价格加总计算的方法不同。CPI和PPI都事先选定了一篮子产品,并在一定时期之内给予这些产品各自固定的权重。但GDP平减指数的权重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GDP平减指数,PPI,CPI构成了我国央行测算实际利率的最主要的参考指标。


通胀与债券市场:

通常来说,通胀与债券收益率呈正相关;

PPI同比增速幅度要比CPI大很多。且PPI同比增速往往与实体经济的情况相对应。从历史上看,央行降息降准多发生在PPI同比增速跌入负值或者下行时期。升准降息发生在PPI为正时。


通胀与股票市场:

通胀过高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放松,不利于股市。但另一方面,通胀高,尤其是PPI上升时,往往意味着产品价格上升,企业盈利好转,对股市有利。所以,最终影响取决于两者的博弈!


、财政政策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收支计划就是财政政策,即包括了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国的财政政策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


财政收入

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程度。


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主要受到GDP增速影响,同时与减税降费等政策是相关的 。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则跟房地产的行业景气程度有直接关系。


财政支出

财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是实现的。因而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往往反应一国政府为其职能所进行的活动范围和政策选择的倾向性。


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稳健)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经济不景气时,发行国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政政策

经济过热时,缩减政府开支,收缩经济发展

稳健财政政策

政府量入为出,使收支相抵,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经济,具体手段包括:


(1)财政支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公共投资,社会福利支出玩,军事支出等,来刺激或者抑制经济活动。


(2)税收政策:政府可以调整税率,税收优惠,征税范围等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3)财政赤字:比如发行国债。

(4)财政政策工具常常组合使用,以期达到政府的调控目标。财政政策有时会与货币政策联合,通过调节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发展。

(5)转移支付:政府直接像弱势行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补贴,社会救济和福利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助力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相对股市,财政政策对债市的影响更直接。政府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会对债券市场产生供给冲击,对债市资金有一定抽水效应,影响债券价格和收益率的波动。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的扩张将增加债券供应,压低债券价格,提高债券收益率。


四、信贷、社融与货币供应量

信贷

信贷即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我国,信贷分三个群体:

(1)居民贷款

分短期和中长期贷款。

短期:包括消费贷,信用卡透支,经营性贷款

中长期:主要是房贷

整体上,居民贷款和房地产销售关联度很高!

(2)企业贷款

票据融资和企业短期贷款:用来解决企业短期流动性问题或者作为补充企业运营资金。其中,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企业中长期贷款:信贷体系中含金量最好的一项,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实体经济的投资需求。


(3)新增非银金融机构贷款(除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机构和财务公司等)


社融

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全面反应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每月,每季度或者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


这里的金融体系涵盖了整个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也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金融业务。


货币供应量


我国货币供应量依据货币量依据货币的流动性强弱,主要可以划分为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三个层次。其中:

通中的现金M0=央行发行的货币-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


狭义货币供应量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此外,早在1994年,央行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就首次规定我国四个货币层次的划分,从M0~M3。

M3至今央行只测算,不公布 。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说明:

(1)M0是流通中的现金,即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

(2)为什么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是列入M1而居民储蓄存款会列入M2?

原因在于M1反映的是经济中的现金购买力。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基本上是用于周转生产使用的,是现实购买力。但是居民储蓄的更多目的是保值或者投资,且我国是储蓄大国,居民储蓄倾向高,消费倾向低,储蓄活期存款更接近于潜在的购买力而不是现实购买力!

(3)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先行指标。如果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更加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M2就是指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也成为流动性。如果M2增速较快,除去M1因素,则表明储蓄理财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当M1过高,M2过低时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多,投资意愿强,经济扩张较快,反之就是2022年至今的状况,社会总需求不足,企业不太愿意扩张,居民不敢放心敞开消费,热衷于储蓄!


好了,这一讲先讲到这儿。下一讲,平衡之星总结叙述的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中国利率体系。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就是大家平常爱称的“财爸央妈” 财政政策常常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组合助力国内经济修复。财爸央妈的很多政策相比股票市场,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更大,更直接,这些知识是值得每个长期的债券基金投资者都应该认真了解体会的!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24-05-30 15:35:32 发布于 广东
宏观经济专家
平衡之星 作者
发表于 2024-05-30 21:25:30 发布于 四川
快乐养基大师兄 :
宏观经济专家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