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8-09-20 17:02:49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当前A股5大特征神似2013年 另有这些风险点和积极信号 今天 10:00  证
[img]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180920/011C9019941B032879E3BD6C2B48BC8D.jpg,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180920/F249DB37896C319EA31ED71E9F72EC72.jpg,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180920/5D0424AEC009163A406243FE5A0C6739.jpg[/img]当前A股5大特征神似2013年 另有这些风险点和积极信号
今天 10:00  证券时报网
A股市场连续两个交易日强劲反弹,此前,上证指数连续走低,险些跌破股灾时的2638.30点低点。
市场再次处于各方观点严重“撕裂”的十字路口:就此企稳?信心严重不足,毕竟此前的历次反弹都以失败告终,下跌似乎绵绵无期;进一步大幅下跌?似乎也过度悲观,毕竟当前从多方面的指标来看,都已具有底部的模样。
笔者发现,当前的A股与2013年,着实有颇多“神似”之处。
一个最直观的对比是市场的运行状态:
当前的A股市场从2015年6月算起,已调整超过三年的时间,期间上证指数大致经历两轮调整:从2015年6月的5178.19点到2016年1月2638.30点的急速调整阶段,以及从2018年1月3587.03点以来的漫漫阴跌寻底阶段。
2013年时,A股此前已经历两轮调整,先在1年内自6124.04点急跌至1664.93点,第二轮则是从2009年8月的3478点调整至2013年6月才真正触底,调整时间长达4年。
将当前与历史进行一下对比,找出相同与不同,相信可以提供一些镜鉴。
当前A股与5年前至少有5大相似之处
相似点一:调整轨迹相似
2013年A股:在2013年之前,A股经历两轮大级别调整:第一阶段为2007年10月6124.04点开始至次年1664.93点的急跌,这轮下跌跌势惨烈,跌幅超过70%,耗时仅约一年,可谓是快速“去泡沫”阶段;另一阶段为2009年开始(另有观点认为是从2011年开始)的绵绵阴跌,调整幅度虽不如前一阶段大,但调整时间长。
目前A股:在此之前也调整了两轮,第一轮也是急调,从2015年6月的5178.19点跌到2016年1月的2638.30点,接近腰斩,耗时仅约7个月;第二轮调整是从今年1月开始,调整方式也是连续阴跌。
相似点二:破净股数量及占比均触及高位
数据显示,2013年6月,A股破净股数量超过100只,当年6月25日,破净股数量达到154只,为前后数年内破净股数量最多的一天。当日破净股比例达6.3%,也为2009年以来截至当时的最高值。
近日A股破净股一度逼近300只,数量创下历史新高。破净股比例则达到8%,创下接近十年的新高。
通常来看,整个市场破净股数量大幅增加,甚至创出一段时期新高,很大程度上能说明该段时期市场整体上处于低估状态。从这一个角度来看,目前市场的低估程度与2013年6月相似,甚至更严重。
相似点三:高价股数量减少低价股和低市值股剧增
从股价上看,两个时期低价股数量占A股市场的比例均为A股史上高位,且大体相当。
如2013年6月25日,低于2元股票数量占A股股票数的比例为0.65%,低于10元股票数量占A股股票数的比例为64.73%;当前低于2元股票数量占A股股票数的比例为0.79%,低于10元股票数量占A股股票数的比例为57.66%。
从市值上看,目前市值低于100亿元的股票数量高达2692只。从占比上看,目前市值低于100亿元的股票占A股股票数的比例为76.33%,这一比例与2013年股市低迷期相差不大。
相似点四:消费等白马股都出现补跌
消费股由于其行业属性,业绩增长相当稳定,常被视为市场的白马股。
在A股历史上,消费股在市场一轮大的调整周期里,往往是担当前期较为抗跌,最后出现补跌的角色。
如在2012年初表现强势的消费股在当年底出现了补跌,这其中以白酒股最为典型。彼时白酒股在2012年上半年之前走势非常强劲,但自当年下半年开始,开始持续调整,这其中虽然有受塑化剂事件影响的因素,但板块在此前高估值基础上的补跌,也不可忽视。
目前的消费等白马股似乎也在复制上述走势。在今年以前,消费等白马股已连续大涨了一年,但今年开始,出现连续调整,上演了补跌行情。
相似点五:投资者心态
在2013年的底部到来之前,A股市场至少经历4年时间(从2009年起算)的调整,期间市场每次小级别反弹过后,是指数更大幅度的调整,并刷新前期低点,投资者信心逐渐趋向悲观、乃至极度失望,投资人饱受煎熬,信心严重丧失。
目前市场的投资者心态也颇为相似:自2018年初开始,上证指数开始持续寻底,每次反弹过后都是更大幅度的下跌,投资者信心态极度低迷。
四大不同之处不容忽视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对于股市而言,更是如此。当前环境与2013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5年前外部环境优于当前
2013年,奥巴马刚开始其第二任总统任期,全球仍处于经济危机恢复过程中,美国尚未退出量化宽松,各国间贸易虽偶有摩擦,但并无实质性的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行动。
目前,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已近两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大为加强,并于今年开始掀起中美,由于中美双方贸易规模巨大,没有赢家,中国今年可能面临比较严峻的外贸环境,走向如何,也构成影响今年A股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变量。
最新情况是,据商务部消息,美国政府宣布将于9月24日起,对原产于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进口关税,并将于2019年1月1日将加征关税税率上调至25%。
作为应对,中国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国301调查项下对华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实施的征税措施。此外,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8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关税。
5年前调整持续时间长于当下
如果从2009年开始算起,到2013年,上证指数整体上调整时间长达4年, 调整时间相当漫长,长时间的调整使得市场筹码消化非常充分。
上证指数本轮持续调整则大致只能从2018年初开始,至目前调整时间不到1年,明显短于上次连续数年的阴跌,单从这个方面来看,目前市场的调整时间是否会延续仍存在不确定性。
外资有限参与VS外资已全方位融入
5年前的2013年,外资参与A股的主要就一个渠道,即QFII(另一个渠道为RQFII,但体量较小)。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截至2013年3月份,QFII账户总资产规模为2656亿元。
而目前投资A股的渠道显然已大为拓展,除了之前的QFII和RQFII外,沪股通和深股通也成为外资投资A股的重要渠道,沪股通和深股通相继于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推出。
今年A股被正式纳入MSCI,将进一步提升外资融入A股的深度。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此前在央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达1.28万亿元。
根据上述初略估算,目前外资参与A股的规模已经是5年前的数倍。
事实上,A股的大门仍在为外资进一步敞开。以往可以直接参与A股的外国投资者主要为QFII等机构投资者,而自本月15日开始,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然人)也可以开通A股账户,直接投资A股。
当前回购案例大幅增加
相较于5年前,A股上市公司在回购股份上的态度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据Choice数据,2013年全年提出回购预案的公司数量合计仅有82家,拟回购金额上限值合计仅44.44亿元。彼时回购股份对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还是一件“奢侈”的动作。
相较之下,2018年以来提出回购预案的公司数量合计已达到689家,拟回购金额上限值合计接近900亿元,回购股份已成为上市公司一项相当常态化的动作。
事实上,回购在维护和推动上市公司股价上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根据美股经验,近年来美股各年份回购金额都在数千亿美元级别,成为美股长期走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编辑:东方财富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18-09-20 17:13:09
几点不成熟之参考意见:
第一,毕竟机构掌握的资料比民间人士多得多,大伙可适当关注一下机构观点!
但切不可被其左右自己的判断;
第二,今年以来的行情,全A人民包括机构,一说就错!
这是市场的错!大伙不必怀疑自己的能力!
同时,善待机构与知名人士的观点,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第三,骂:亏多了,可以理解!但于事无补!
心态放好点,理性些更好!
以上意见,不敬之处,还请海涵为盼!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