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改革机遇灵活配置A2022年度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本季度,美联储把控通胀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美元急剧加息导致资金回流,直接导致全球资本市场风声鹤唳。同时,战争与冲突依然在升级,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的阴霾依然笼罩全球。我国的疫情也在反复,宏观经济经受挑战,消费依然低迷,这让A股同样承压。本季度,中小股票的个股机会不少,但是,基金重仓股表现依然弱势,指数表现也是弱势,沪深300、中小板综指分别下跌15.16%、12.93%,而创业板指和科创50表现则较弱,下跌18.56%和15.04%。
本季度,我们的基金依然表现一般,我们深表歉意。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我们都遇到前所未见的认知挑战,战争冲突、消费低迷和地产硬着陆不断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之前曾经说过,从我当基金经理以来,经历了2015-2016年的三轮股灾、2018年的暴跌,几乎每年都会经历将近20%幅度的市场回撤,每次到那种跌到市场自我怀疑的时候,这个市场就见底了。但是,这一次的悲观情绪似乎超出以往,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第一次直面世界的战争与冲突,感受全球大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当然,我内心也是焦虑的,但是,我依然坚信困难是短期的,中国的竞争优势没有发生变化。我对我们投资的方向与组合依然充满信心。我们依然坚持投资具有伟大前景的新兴产业企业,并伴随他们的成长,而不是趋势增强、寻求市场热点。我们相信未来的胜者一定是不断高强度投入的企业。尽管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当前的焦点,但是,我们相信厚积薄发才能换取长期的发展。尽管这个过程充满艰难与痛苦,我们仍会坚持我们的选择和风格,也会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持仓组合。
今年的市场比较糟糕,无论是国内外经济都不太好,对资本市场冲击也很大。世界正在面临着转折点,全球化进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战争与冲突可能会不断上演和升级。这意味着我们投资的大背景也发生了改变,市场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今年的基金重仓股表现不好,对绝大部分基金来说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广泛的基民遭受到损失。我们基金经理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过去的一些认知正在发生变化与颠覆。回顾今年以来,高Quality(品质)的股票出现了大面积的戴维斯双杀,然而,基金重仓股往往是高Quality的股票。这些高Quality公司往往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战争与冲突、高通胀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冲击到高Quality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预期。但是,经过今年的估值消化,很多高Quality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我认为,从明年开始,这类公司将会走出明显分化的表现。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预计会持续收紧,直到经济带来的痛苦大于通胀带来的痛苦,这基本决定了美国的经济硬着陆也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加息带来的资金回流将会全面推升其他国家的资金成本,欧洲及其他国家的日子越发艰难,因此,我们的出口压力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国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放弃了“资本自由流动”,强有力的资本管制决定了我国有能力免疫美联储加息,保持我们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也确保我们的金融体系稳定。因此,尽管出口可能会承受压力,但是,经济的主动权还是在我们手上。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我们受压制的消费和投资都会推动经济的恢复性增长。
这次的全球大通胀本质上还是和70年代的滞胀是不一样的,70年代的滞胀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战后婴儿潮带来了总需求扩张,能源供给无法跟上需求的爆发。而这次的重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带来全球性的供给效率下降,体现在原材料供给不足和产能建设放缓、航运效率下降以及很多行业均出现生产效率明显下降等等方面。然而,需求侧则因为欧美发钱的一次性刺激,消费出现不降反升的状态。疫情逐步消退之后,战争与冲突又让供应链发生断裂,进一步加剧供给效率的下降,再加上许多成本的叠加。全球化那么多年建立的最优化供应链突然被打断,临时重构的链路必然是成本相对高且低效的,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再平衡和再优化。因此,相对于货币政策,战争与冲突才是全球大通胀的最主要因素。
相对通胀而言,全球最大的挑战还是经济缺乏强劲的引擎。从区域角度,中国经济引擎的边际推动力在逐步下降;从科技创新角度,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已经到相当高度,下一个技术革命还未见踪影。新的增长引擎的缺失,这给全球带来各种各样的内卷。国与国之间的内卷、国内之间的内卷,这势必加大战争与冲突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形之下,存量经济的结构变化的机会有可能远大于增量经济的机会,国家和企业寻求自身供应安全的动力也会明显增强。安全毫无疑问是未来的重要主线,这里的安全包括了国家安全(军工)、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自主可控)等。
尽管我们经济也遇到了困难,但是,相对于欧洲面临的挑战,我们的问题是相对可控的。欧洲的工业很大程度依赖于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俄乌战争以及北溪管道被炸让欧洲的能源问题几乎成为不可控的问题。欧洲的源成本优势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对欧洲的工业体系或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欧洲的困境同时也让全球经济陷入增长泥潭中,但是相对来看,中美会是相对受益的。世界格局在急剧变化,时势越发混沌,中美这样的大国在经济、政治的稳定性上的优势将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的发展更取决于我们自身在这场百年不遇之变局中的表现,过去三十年打造了号称“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将是确保我们继续平稳前行的砝码。
在之前的季报中,我们认为上半年是周期类占优,下半年是科技成长类占优。但是,实际上,周期类能源股似乎才是贯穿了全年的机会。我们深刻反思之后,才认识到本质上并不是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短期供需紧缺造成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过去那么多年的能源发展更多建设的是风光等不稳定电源,却轻视了火电、水电和核电等基荷电源的建设,这让整个能源系统的冗余性和稳定性大幅下降。这也是我们这两年为什么限电频发的根本原因,当然,极端天气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系统的安全性在下降,安全冗余不够。俄乌战争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能源自主可控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低廉的能源成本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持和维持这一优势也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能源的自主可控和安全问题是亡羊补牢的问题,但是,产业的自主可控却必须提前规划,这是我们继续确保制造业优势的前提。产业的自主可控包括了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其中,半导体尤其是重中之重。尽管从全球来看,高通胀重创了可选消费品的需求,直接导致全球半导体的景气度超预期下行。但是,中国自主可控的拉动大概率会让各个半导体细分行业出现明显的分化。
对于科创板,尽管今年跌幅不小,但是,我们依旧看好。这段时间,科创板表现比较弱,主要还是受到三年期天量解禁的影响。从解禁的情况来看,减持的金额并不是很大,更大程度还是心理层面的影响。科创板经历了三年的估值消化,依然在1000点左右徘徊,但是,很多公司的业绩已经翻了几倍,经过三年的蓄势和估值消化,很多机会是非常难得的。科创板的公司几乎涵盖了我们产业自主可控的主要方向,这也是我们未来最明确的主线。
我们长期看好的方向
世界在急剧变化,全球化的进程遭到破坏,过去全球化带来的增量机会很多,但是,未来的增量机会将急剧变少,更多或许是存量结构调整的机会。站在当下,比较明确的机会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安全。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军工)、能源安全(传统能源、风光车储等)、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芯片、软件、新材料等自主可控)等。二、存量结构的变化。增量机会在变少,存量的变化将是主轴,例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同时发生,欧洲产业往中美迁移等。三、新技术新方向的星星之火,这包括了AR/VR、机器人、元宇宙等。这里之所以称星星之火,主要还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方向都处于非常早期,短期内还看不到行业大爆发的可能性。
由于我们半导体相关与电动智能车相关的持仓较多,我们以下主要解读这两个行业。
半导体
无论欧美还是中国的消费衰退的速度都是超出预期的,这也让半导体这一轮的周期性下行来得又急又快,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由于这一轮半导体需求的急降,我们看到三星、美光等大厂都在疯狂砍资本支出,这或许让周期更快见底。由于手机、笔记本、TV等消费电子需求超预期的差,消费类芯片价格出现大幅度跳水,不少芯片型号的库存高企。过去的代理商炒货,夸大了市场需求,这种芯片价格暴跌实属常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诞生新的具有爆发力的终端应用,因此,市场的供需再平衡需要中国消费市场的复苏。这决定了半导体市场会出现明显分化的表现。
从我们的框架出发,我们把半导体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库存波动为代表的价格周期型半导体;二是基于产品的创新型半导体;三是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
第一类的价格周期型半导体涵盖了存储芯片和大部分的中低端芯片,这类型的半导体的投资价值并不大,更重要是阶段性供需。从过去十年来看,价格周期型半导体的代表企业美光(MU)的表现远远逊于产品创新型半导体的代表企业英伟达(NVDA),这更像是周期股和成长股的比较。
第二类的基于产品的创新型半导体主要包括中高端的芯片。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与美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定义是略有不同的,美国的产品创新型产品更多是站在技术和应用的最前沿,而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更多是在中高端芯片上媲美或超越海外同行即可。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某种程度和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是有交集的。
第三类的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包括了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等。我们国家的芯片自给率不到10%,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自给率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巨大的替代空间。自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来,自主可控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今天的半导体产业和四年前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在不同的领域和产品中均出现零的突破。尽管美国不断升级半导体的限制,但是,半导体的正循环已经逐步开启,自主可控的最大级别的浪潮或许已不可阻挡。
电动智能汽车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碳酸锂的价格超过了50万/吨,其他的原材料价格也处于高位,这导致了车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尽管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措施刺激汽车消费,但是,由于整体经济承压,汽车作为最大的可选消费品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已经超过25%,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景气度下行已经是不可避免,这个周期可能长达半年到一年,这决定了电动化的全面beta性机会已经过去了。但是,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是坏事,过去的超高增速本就不是常态,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也需要时间来缓解供需矛盾。经过这次的调整,我们相信新能源汽车产业会更健康发展,还会诞生无数的投资机会。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耐心和坚持才能收获好的结果。
尽管我们认为新能源车增速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行业依然充满着各种机会。借助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越,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在2019年之前,不考虑政府采购,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几乎没有车型能卖到20万元以上的价位段。但是,我们可以再看看今天我们有多少车型能卖到20万以上价位段,中高端车型的崛起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将强力拉动产业链的发展。这是因为20万以下的车型是以节省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而20万以上则是功能和体验为主要考虑因素。正如当年山寨机无法孕育手机产业链,而华为、OPPO、VIVO和小米等国产品牌手机的崛起则极大促进产业链的发展。毫无疑问,20万以上价位段的国产汽车销量爆发将有力扶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竞争越发激烈,车企将会在功能和配置上越来越卷,这种卷带来的竞赛对产业链更多是促进。这是我们为何相对于电动化,更重视汽车零部件和智能化的原因。
对于智能化,市场更重视智能驾驶,但是,我认为,智能驾驶并不是智能化的唯一部分。尤其在L4自动驾驶到来之前,智能驾驶更多决定的是中高端汽车的下限,并非上限。现阶段真正决定汽车上限的还是底盘和座舱。从产品的角度,更重要是如何在底盘和座舱让用户体验到超预期的感受。汽车的决胜点在底盘和座舱,这决定了汽车在功能上的卷是必然的手段。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层面的领先性,决定了中国车企在智能座舱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也让中国车企有走向全球的底气。从自主品牌出口过去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来看,我们的汽车工业已经迈出走向全球的步伐。
关于基金的策略容量
我们现在管理的优选、环保优势和创新成长等三只基金均定位为全行业基金,主要采取之前季报所描述的企业生命力评估的方法论策略。它们不仅会投资在企业成长爆发阶段,也会有大量投资于陪伴企业成长的早中期阶段,市值分布从30亿至万亿不等,行业分布也较为分散,体现为多层次均衡式投资。
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也定位为全行业基金,但是投资的企业会更偏重于大市值龙头成长股。
景顺长城公司治理基金和成长领航基金同样定位于均衡成长,但有较多仓位投资于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
景顺长城改革机遇基金的持仓结构基本与公司治理、成长领航一致,唯一不同就是仓位,改革机遇的仓位预计会在50-80%之间波动,大部分时间会在60-70%之间。
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均是团队管理的行业型基金,分别聚焦于科技股与新能源产业。由于聚焦于科技股和新能源产业,这两个基金会体现较高的波动率。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切入的方式实现持续的超额收益,并通过更专业的产业投资让投资者分享产业成长的红利。
结束语
最近一两年,我们越来越深刻感受到什么是百年不遇之变局。世界在急剧变化,过去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甚至来不及和你说一声再见。如果我们不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冲击与挑战,可能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面对急剧的变化,我充满危机感,时常都在思考未来会怎么样,我深信只有拥抱未来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这也是我不管风雨飘摇依然坚持投资成长股的原因。当然,思考未来也不是瞎拍脑袋,我们一定要确保我们的思考是立足于现实与趋势。我们也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臆想去胡乱描绘未来,一切的思考都建立在产业基础上,通过立足产业和紧跟产业来确保我们对未来展望的准确性。希望能获取好的结果,不辜负持有人的重托。
本季度,我们的基金依然表现一般,我们深表歉意。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我们都遇到前所未见的认知挑战,战争冲突、消费低迷和地产硬着陆不断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之前曾经说过,从我当基金经理以来,经历了2015-2016年的三轮股灾、2018年的暴跌,几乎每年都会经历将近20%幅度的市场回撤,每次到那种跌到市场自我怀疑的时候,这个市场就见底了。但是,这一次的悲观情绪似乎超出以往,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第一次直面世界的战争与冲突,感受全球大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当然,我内心也是焦虑的,但是,我依然坚信困难是短期的,中国的竞争优势没有发生变化。我对我们投资的方向与组合依然充满信心。我们依然坚持投资具有伟大前景的新兴产业企业,并伴随他们的成长,而不是趋势增强、寻求市场热点。我们相信未来的胜者一定是不断高强度投入的企业。尽管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当前的焦点,但是,我们相信厚积薄发才能换取长期的发展。尽管这个过程充满艰难与痛苦,我们仍会坚持我们的选择和风格,也会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持仓组合。
今年的市场比较糟糕,无论是国内外经济都不太好,对资本市场冲击也很大。世界正在面临着转折点,全球化进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战争与冲突可能会不断上演和升级。这意味着我们投资的大背景也发生了改变,市场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今年的基金重仓股表现不好,对绝大部分基金来说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广泛的基民遭受到损失。我们基金经理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过去的一些认知正在发生变化与颠覆。回顾今年以来,高Quality(品质)的股票出现了大面积的戴维斯双杀,然而,基金重仓股往往是高Quality的股票。这些高Quality公司往往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战争与冲突、高通胀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冲击到高Quality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预期。但是,经过今年的估值消化,很多高Quality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我认为,从明年开始,这类公司将会走出明显分化的表现。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预计会持续收紧,直到经济带来的痛苦大于通胀带来的痛苦,这基本决定了美国的经济硬着陆也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加息带来的资金回流将会全面推升其他国家的资金成本,欧洲及其他国家的日子越发艰难,因此,我们的出口压力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国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放弃了“资本自由流动”,强有力的资本管制决定了我国有能力免疫美联储加息,保持我们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也确保我们的金融体系稳定。因此,尽管出口可能会承受压力,但是,经济的主动权还是在我们手上。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我们受压制的消费和投资都会推动经济的恢复性增长。
这次的全球大通胀本质上还是和70年代的滞胀是不一样的,70年代的滞胀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战后婴儿潮带来了总需求扩张,能源供给无法跟上需求的爆发。而这次的重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带来全球性的供给效率下降,体现在原材料供给不足和产能建设放缓、航运效率下降以及很多行业均出现生产效率明显下降等等方面。然而,需求侧则因为欧美发钱的一次性刺激,消费出现不降反升的状态。疫情逐步消退之后,战争与冲突又让供应链发生断裂,进一步加剧供给效率的下降,再加上许多成本的叠加。全球化那么多年建立的最优化供应链突然被打断,临时重构的链路必然是成本相对高且低效的,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再平衡和再优化。因此,相对于货币政策,战争与冲突才是全球大通胀的最主要因素。
相对通胀而言,全球最大的挑战还是经济缺乏强劲的引擎。从区域角度,中国经济引擎的边际推动力在逐步下降;从科技创新角度,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已经到相当高度,下一个技术革命还未见踪影。新的增长引擎的缺失,这给全球带来各种各样的内卷。国与国之间的内卷、国内之间的内卷,这势必加大战争与冲突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形之下,存量经济的结构变化的机会有可能远大于增量经济的机会,国家和企业寻求自身供应安全的动力也会明显增强。安全毫无疑问是未来的重要主线,这里的安全包括了国家安全(军工)、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自主可控)等。
尽管我们经济也遇到了困难,但是,相对于欧洲面临的挑战,我们的问题是相对可控的。欧洲的工业很大程度依赖于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俄乌战争以及北溪管道被炸让欧洲的能源问题几乎成为不可控的问题。欧洲的源成本优势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对欧洲的工业体系或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欧洲的困境同时也让全球经济陷入增长泥潭中,但是相对来看,中美会是相对受益的。世界格局在急剧变化,时势越发混沌,中美这样的大国在经济、政治的稳定性上的优势将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的发展更取决于我们自身在这场百年不遇之变局中的表现,过去三十年打造了号称“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将是确保我们继续平稳前行的砝码。
在之前的季报中,我们认为上半年是周期类占优,下半年是科技成长类占优。但是,实际上,周期类能源股似乎才是贯穿了全年的机会。我们深刻反思之后,才认识到本质上并不是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短期供需紧缺造成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过去那么多年的能源发展更多建设的是风光等不稳定电源,却轻视了火电、水电和核电等基荷电源的建设,这让整个能源系统的冗余性和稳定性大幅下降。这也是我们这两年为什么限电频发的根本原因,当然,极端天气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系统的安全性在下降,安全冗余不够。俄乌战争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能源自主可控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低廉的能源成本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持和维持这一优势也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能源的自主可控和安全问题是亡羊补牢的问题,但是,产业的自主可控却必须提前规划,这是我们继续确保制造业优势的前提。产业的自主可控包括了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其中,半导体尤其是重中之重。尽管从全球来看,高通胀重创了可选消费品的需求,直接导致全球半导体的景气度超预期下行。但是,中国自主可控的拉动大概率会让各个半导体细分行业出现明显的分化。
对于科创板,尽管今年跌幅不小,但是,我们依旧看好。这段时间,科创板表现比较弱,主要还是受到三年期天量解禁的影响。从解禁的情况来看,减持的金额并不是很大,更大程度还是心理层面的影响。科创板经历了三年的估值消化,依然在1000点左右徘徊,但是,很多公司的业绩已经翻了几倍,经过三年的蓄势和估值消化,很多机会是非常难得的。科创板的公司几乎涵盖了我们产业自主可控的主要方向,这也是我们未来最明确的主线。
我们长期看好的方向
世界在急剧变化,全球化的进程遭到破坏,过去全球化带来的增量机会很多,但是,未来的增量机会将急剧变少,更多或许是存量结构调整的机会。站在当下,比较明确的机会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安全。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军工)、能源安全(传统能源、风光车储等)、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芯片、软件、新材料等自主可控)等。二、存量结构的变化。增量机会在变少,存量的变化将是主轴,例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同时发生,欧洲产业往中美迁移等。三、新技术新方向的星星之火,这包括了AR/VR、机器人、元宇宙等。这里之所以称星星之火,主要还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方向都处于非常早期,短期内还看不到行业大爆发的可能性。
由于我们半导体相关与电动智能车相关的持仓较多,我们以下主要解读这两个行业。
半导体
无论欧美还是中国的消费衰退的速度都是超出预期的,这也让半导体这一轮的周期性下行来得又急又快,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由于这一轮半导体需求的急降,我们看到三星、美光等大厂都在疯狂砍资本支出,这或许让周期更快见底。由于手机、笔记本、TV等消费电子需求超预期的差,消费类芯片价格出现大幅度跳水,不少芯片型号的库存高企。过去的代理商炒货,夸大了市场需求,这种芯片价格暴跌实属常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诞生新的具有爆发力的终端应用,因此,市场的供需再平衡需要中国消费市场的复苏。这决定了半导体市场会出现明显分化的表现。
从我们的框架出发,我们把半导体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库存波动为代表的价格周期型半导体;二是基于产品的创新型半导体;三是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
第一类的价格周期型半导体涵盖了存储芯片和大部分的中低端芯片,这类型的半导体的投资价值并不大,更重要是阶段性供需。从过去十年来看,价格周期型半导体的代表企业美光(MU)的表现远远逊于产品创新型半导体的代表企业英伟达(NVDA),这更像是周期股和成长股的比较。
第二类的基于产品的创新型半导体主要包括中高端的芯片。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与美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定义是略有不同的,美国的产品创新型产品更多是站在技术和应用的最前沿,而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更多是在中高端芯片上媲美或超越海外同行即可。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某种程度和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是有交集的。
第三类的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包括了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等。我们国家的芯片自给率不到10%,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自给率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巨大的替代空间。自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来,自主可控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今天的半导体产业和四年前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在不同的领域和产品中均出现零的突破。尽管美国不断升级半导体的限制,但是,半导体的正循环已经逐步开启,自主可控的最大级别的浪潮或许已不可阻挡。
电动智能汽车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碳酸锂的价格超过了50万/吨,其他的原材料价格也处于高位,这导致了车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尽管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措施刺激汽车消费,但是,由于整体经济承压,汽车作为最大的可选消费品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已经超过25%,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景气度下行已经是不可避免,这个周期可能长达半年到一年,这决定了电动化的全面beta性机会已经过去了。但是,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是坏事,过去的超高增速本就不是常态,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也需要时间来缓解供需矛盾。经过这次的调整,我们相信新能源汽车产业会更健康发展,还会诞生无数的投资机会。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耐心和坚持才能收获好的结果。
尽管我们认为新能源车增速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行业依然充满着各种机会。借助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越,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在2019年之前,不考虑政府采购,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几乎没有车型能卖到20万元以上的价位段。但是,我们可以再看看今天我们有多少车型能卖到20万以上价位段,中高端车型的崛起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将强力拉动产业链的发展。这是因为20万以下的车型是以节省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而20万以上则是功能和体验为主要考虑因素。正如当年山寨机无法孕育手机产业链,而华为、OPPO、VIVO和小米等国产品牌手机的崛起则极大促进产业链的发展。毫无疑问,20万以上价位段的国产汽车销量爆发将有力扶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竞争越发激烈,车企将会在功能和配置上越来越卷,这种卷带来的竞赛对产业链更多是促进。这是我们为何相对于电动化,更重视汽车零部件和智能化的原因。
对于智能化,市场更重视智能驾驶,但是,我认为,智能驾驶并不是智能化的唯一部分。尤其在L4自动驾驶到来之前,智能驾驶更多决定的是中高端汽车的下限,并非上限。现阶段真正决定汽车上限的还是底盘和座舱。从产品的角度,更重要是如何在底盘和座舱让用户体验到超预期的感受。汽车的决胜点在底盘和座舱,这决定了汽车在功能上的卷是必然的手段。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层面的领先性,决定了中国车企在智能座舱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也让中国车企有走向全球的底气。从自主品牌出口过去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来看,我们的汽车工业已经迈出走向全球的步伐。
关于基金的策略容量
我们现在管理的优选、环保优势和创新成长等三只基金均定位为全行业基金,主要采取之前季报所描述的企业生命力评估的方法论策略。它们不仅会投资在企业成长爆发阶段,也会有大量投资于陪伴企业成长的早中期阶段,市值分布从30亿至万亿不等,行业分布也较为分散,体现为多层次均衡式投资。
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也定位为全行业基金,但是投资的企业会更偏重于大市值龙头成长股。
景顺长城公司治理基金和成长领航基金同样定位于均衡成长,但有较多仓位投资于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
景顺长城改革机遇基金的持仓结构基本与公司治理、成长领航一致,唯一不同就是仓位,改革机遇的仓位预计会在50-80%之间波动,大部分时间会在60-70%之间。
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均是团队管理的行业型基金,分别聚焦于科技股与新能源产业。由于聚焦于科技股和新能源产业,这两个基金会体现较高的波动率。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切入的方式实现持续的超额收益,并通过更专业的产业投资让投资者分享产业成长的红利。
结束语
最近一两年,我们越来越深刻感受到什么是百年不遇之变局。世界在急剧变化,过去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甚至来不及和你说一声再见。如果我们不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冲击与挑战,可能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面对急剧的变化,我充满危机感,时常都在思考未来会怎么样,我深信只有拥抱未来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这也是我不管风雨飘摇依然坚持投资成长股的原因。当然,思考未来也不是瞎拍脑袋,我们一定要确保我们的思考是立足于现实与趋势。我们也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臆想去胡乱描绘未来,一切的思考都建立在产业基础上,通过立足产业和紧跟产业来确保我们对未来展望的准确性。希望能获取好的结果,不辜负持有人的重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