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2-02-09 13:50:12 股吧网页版
新年寄语 | 2022年不妨多一份乐观和耐心

回顾刚刚度过的2021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出“指数平淡、结构分化、轮动加速”的特征,全年指数表现略显平淡,振幅相较于往年明显收敛,但是行业分化程度与轮动速度只增不减。相较于前两年,2021年机构投资者的操作应对难度明显提升,以往的“躺赢”行情不再,需要走出舒适圈直面新的投资挑战。


身处摇摆不定、分歧巨大的市场环境中,年初我们也曾一度彷徨,但经过大量的调研与思考,我们坚信2021年仍会是有所作为的一年,并且始终坚持围绕行业及个股景气度进行选股,经过行业对比和个股挖掘,重点选取了盈利具有加速能力且估值在全市场具有性价比的领域,投资于高景气方向中格局较好以及景气度外溢的公司,通过一定的风格再平衡操作,提升了组合的估值性价比,并收获了不错的超额回报。

 

总结回顾2021年的投资经验,我们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是减少择时判断,以平常心应对市场波动在如今分化加剧的市场中,指数、行业、个股的走势未必同频,无论是对于基金经理还是投资者,择时难度不可谓不高,因此更多还是遵循自己的投资框架与思路,淡化市场的短期波动,聚焦行业及个股层面变化。

  二是坚持挖掘高景气行业。2021年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2020年表现居前的白酒与新能源板块在2021年走势大相径庭,同时供给侧改革后冷门数年的煤炭、钢铁涨幅居前,前者表现为成长行业的景气延续,后者则体现了周期行业的景气反转。长期来看,A股市场的交易情绪、估值水平等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为此我们需要重点把握盈利景气这一因素,首先立足盈利增长与盈利质量,然后再进一步寻找潜在的估值盈利双升机会,这种思路不仅在2021年对我们的投资起到了帮助作用,在现阶段A股市场仍然具备较高的适用性。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但相比2021年不妨多一份乐观与耐心。今年或许是中美宏观政策再度出现阶段性背离的一年,国内方面,随着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以稳增长为工作重心,我们当前很可能已经站在新一轮阶段性信贷周期的起点上,市场对于政策的共识程度逐步提升。海外方面,美国CPI通胀居高不下持续超预期,就业市场仍处于改善通道,美联储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对于利率敏感度较高的风险资产构成一定扰动。在过往数轮中国宽松、美国收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中,A股市场更多反映自身的稳增长逻辑,海外流动性扰动有限。政策暖风呵护的背景下,我们对于2022年市场并不悲观,但同时也需要具备耐心。

一方面,2022年A股市场仍处于盈利回落阶段,预计二季度前后出现本轮盈利增速的低点,因此尚不具备盈利估值双升驱动的指数行情基础。

另一方面,相较于供给政策如能耗双控纠偏的快速见效,需求政策对于企业盈利的拉动传导时效更长,政策窗口期也会延长。

整体而言,在稳增长政策确立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全年来看A股相对于海外可能具有相对收益,但节奏上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重点观察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情况,以及政策发力后盈利趋势拐点以及改善空间。一旦市场观察到信用宽松落地的信号,鼓励加杠杆的行业将会接力,业绩和估值双击的行情值得期待。


具体的投资机会方面,我们认为自下而上依然大有可为。全部A股PE(TTM)在30倍以内的公司数量仍超过总数的40%,在诸如国企改革、传统行业转型与升级等领域,还有较大的挖掘个股结构性机会的空间。通过梳理22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特征,我们发现预期盈利增速靠前的领域具有四个特征:

01  21年高景气行业的延续与延伸;

02  诸如船舶、养殖等景气度可能反转的方向;

03  诸如航空、酒店等疫情受损的方向;

04  医药、消费等稳定增长的领域。

我们会基于22年的景气度比较,寻找那些能够被估值和业绩双击的公司,以此把握住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行稳方可致远,市场风险的规避也不容忽视。微观层面,随着基金发行浪潮消退,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日趋明显,超额收益的机会主要来自有性价比的公司。宏观层面,海外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尽管国内经济在稳增长政策与优秀的疫情防控下具备韧性,但部分新兴经济体可能受到美元收紧引发的债务问题,导致全球风险偏好受到扰动。此外新冠疫情变异、中美关系博弈以及全球极端气候等问题也都需要持续关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1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2万美元,与之伴随的是中国资本市场与资管行业的高速发展,能源转型、数字经济等领域方兴未艾,传统行业也迎来重构革新。面对2022年复杂的投资环境,我们将全力寻找优质公司、深入挖掘市场机会,力争为投资者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时间为伴、育投资之花。


(部分数据来源:wind)

风险提示:转载内容仅供阁下参考,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天天精华君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发表于 2022-03-15 12:54:04
2015年跌下来的时候,是杠杆资金踩踏,本身是非理性。
2018年跌下来的时候,当时的公募抱团还没有现在密集,体量也没有这么大。
而这一次下跌的环境比2018年要差一些。
首先头部公司的业绩出现了问题,特别是消费领域,几乎全行业都在下滑(除了酒),2018年尽管跌的很多,但消费公司的业绩是没问题的,而且没疫情。
这次不同,这次是全球疫情,而且美联储要加息。
短期确实很多悲观因素,短期也想不到哪些资金敢进场抄底,只能一波跌到最低,跌到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正式见底。然后再起航。
点击头像关注我、关注行情、关注机会!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