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就这么结束了,总体来说市场表现比去年还差,去年还说到底应该反弹了,结果现在还在底部,甚至4大指数都是收跌的。
还好没有跌破去年的低点,算是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希望,没有新低就是好的。但是本篇主要是复盘可转债,去年可转债新规出来之后,妖债就少了很多,但是同比来说,新债也少了很多,去年复盘发现一个账户打新债都能收益1000元左右,但是今年却少了更多。
一方面是打新债的户数少了很多,去年新债基本上都是1000万户以上的,但是到年底了,打新债的户数确减少到了850万户左右了。为什么少了呢?问了一圈,无外乎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今年账户惨不忍睹,所以打开账户的次数变少了,从而减少了打新债的参与程度;另一点是觉得新债中签率太低了,所以也没有那么积极了。
我自己倒是还在积极打新债,但是更多的感受是中签率低了很多,虽然户数少了15%左右,但是中签率可不是下降了15%那么多,去年统计了四个账户,平均是每个账户中签5支新债,收益在1000元以上,但是今年就差了很多,四个账户总计中签11支,相比去年来说少了一半,收益也是差不多。
所以就把近两年的可转债全部统计一下。2022年发行了146支新债(数据来源集思录),2023年发行了133支,但是按照账户的收益来说,应该是看上市的新债,更具有参考性,所以就按照上市的新债来统计:2022年有143支新债上市,而2023年有136支,看起来是差不多的。
如果单纯从上市数量来说,应该还是,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呢?所以个人觉得应该继续来看看发行市值和对应的股东配售率,看看总体留给公众的打新市值有多少。
2023年上市的可转债,虽然数量是136支,但是总体市值为1382.943亿元。
2023年上市的可转债,数量是143支,但是总体市值为2624.012亿元。
首先通过市值来说,2023年是相对2022年下降了47.3%,将近下降了一半,按照这个比例来说,本年中签整体数量和收益是差不多的。也即是从整体来说,打新债的规模,2023年是相比2022年缩水了一半的。
然后还有一个朋友也说,自己中签率低,所以今年开启了股东配售模式,她说也可能是股东配售率上去了,所以留给打新债的机会就更少了。
2022年平均股东配售率为68.88%,2023年这一数据则达到了75.86%。股东配售率的上升,代表着留给公众打新的空间又少了。2023年留给公众的配售金额总计为331.36亿,而2022年留给公众的配售金额总计为945亿,相对来说下降了65%左右。为了方便大家有个直观的感受,我做了一个表格。
今年坚持打新人均中签数量3.356,不到4支;去年是超过7支(笨鸟这两年中签数量都没有达到平均线)。所有的数据都朝着不利的方向在进行,未来还值得打新债吗?各位看官未来还会打新债吗?
以上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者意见!
欢迎关注笨鸟:投资是一个知识变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