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巴巴(BABA/09988,以下简称“阿里”)以约7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了银泰百货。阿里公告称,出售预计将录得约9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而历数阿里这些年偏离主业的投资,基本是以亏损收场。如今壮士断腕,未尝不是好事。
实际上,论亏损额,银泰百货在阿里的投资清单上甚至可能排不进前五名。根据公开信息,这些年阿里在主业之外的投资基本上没有盈利的项目。虽然具体亏损金额大多无法精确量化,但这些投资被普遍认为未达到预期。
而上述亏损简单相加,十多年来,阿里投资亏损额当在千亿元级别。
细数阿里投资上吃的“亏”
2012年,阿里6亿美元投资天天动听,2015年天天动听与虾米音乐合并,又分别于2016年10月1日、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务。
2014年,阿里巴巴投资恒大足球,投资近2亿美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获得50%股权。虽然这项投资主要是品牌推广和市场影响力的增加,但从财务角度看,恒大足球的表现并不稳定,导致投资回报不明显,具体亏损额未公开。
2014年,阿里还以11亿美元全面收购了高德地图(以下简称“高德”)。据报道,在2020年,高德曾亏损了100多亿元人民币。2022年10月也有媒体提到,收购高德后,阿里巴巴损失严重。
同样还是2014年,阿里收购UC浏览器,花了43亿美元。UC浏览器在收购后经历了市场份额的起伏,特别是在与其他浏览器的竞争中,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一直是挑战,虽然没有明确的单一亏损数字,但其整体的表现未达预期是大概率。
2015年,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消费”热潮下,拥有线上流量资源的阿里与拥有线下门店资源的苏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阿里238亿元投资苏宁易购(002024)的前身——苏宁云商——获得19.99%股权。在投资后的几年中,苏宁易购的股价经历了显著波动。2020年,阿里开始逐步减持苏宁易购股份,减持的价格远低于其初始投资时的股价。虽然没有具体的财报公开给出亏损的精确金额,但可以确定这项投资亏损在数十亿元到上百亿元。相反,苏宁云商当年出资140亿元认购阿里的增发股份,持股比例为1%,于2018年分三次出清所持阿里巴巴全部股权,净赚超过140亿元。
2015年,阿里3亿元人民币投资锤子手机,如今世间已无锤子手机。
2016年,阿里以51亿美元(约合350亿元人民币)集体要约全资收购优酷和土豆。优酷视频在初期的激烈竞争和内容成本高企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近年来有了改善,但总体仍未扭亏为盈,具体亏损额未有单独的公开数据。
2016年3月,阿里被媒体报道以1.5亿美元投资盒马鲜生(以下简称“盒马”)。此后,盒马和阿里都没有对外公布过追加的投资额,但从盒马的发展历程来看,阿里巴巴在盒马上的投资是逐年增加的。盒马2016年开始运营,经过多年的扩展和门店建设,投资总额应该在十亿美元量级。
盒马初期因高昂的运营成本和扩张的资金压力,一直持续亏损。2022年,盒马被报道估值为420亿元人民币(约60亿美元);与此同时,盒马称2022年实现了部分门店盈利,但运营上仍未实现整体盈利,亏损情况持续。2023财年,盒马实现了全面盈利,整体GMV超过了550亿元人民币(约80亿美元),标志着其商业模式成功。在实现盈利之前的几年中,盒马累计亏损大致在百亿元级人民币范围,具体亏损额度阿里则并未在财报中公开。
2017年,阿里又以224亿港元收购了大润发和欧尚品牌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36.16%的股份,这使得阿里成为高鑫零售的最大股东。2020年10月,阿里进一步以约280亿港元的价格,通过其子公司淘宝中国收购高鑫零售大股东吉鑫控股有限公司合计70.94%的股权。经过一系列转换,交易完成后,目前,阿里连同其关联方持有高鑫零售约78.7%的股权权益。按高鑫零售12月18日总市值242亿港元测算,阿里投资在高鑫零售的504亿港元亏损超过300亿港元。
截至2024年9月3日阿里在高鑫零售股权的权益比例(数据来源:Choicd)
2017年,阿里以177亿元人民币收购银泰百货,至2024年12月中旬以74亿元的价格沽,阿里公告称亏损约93亿元。
2018年,阿里95亿美元(约合665亿元人民币)收购饿了么。虽然具体的亏损数字未在公开财报中明确列出,但行业普遍认为,阿里在饿了么上的投资并未达到预期,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和补贴战的背景下,这从美团(03690)当下领先的市场份额即是反向佐证。
2024年11月15日,阿里发布2025财年二季度财报(截至2024年9月30日),报告期内,银泰与盒马、飞猪、钉钉等公司归类于“所有其他”。该季度“所有其他”收入为521.78亿元,但经调整EBITA亏损为15.82亿元。
天天动听6亿美元、恒大足球2亿美元、UC浏览器43亿美元、高德地图11亿美元、饿了么95亿美元,简单相加1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已超1120亿元;再加上高鑫零售超300亿港元(约合282亿元人民币)、银泰百货93亿人民币,已经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此外,无法精确量化的苏宁云商至少亏损数十亿人民币,盒马生鲜至少1.5亿美元(不计后续投资及后续扩张产生的亏损),可以说,阿里这些年的投资上交的“学费”已是千亿元级别。
交了“学费”,终于想通了
由于阿里财报中上述并购项目大多被整合至不同的事业群,具体到单个项目的亏损额很难从公开信息中得到精确数据。可以确认的是,这些项目在不同的时期和市场环境下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财务亏损,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昂的运营成本下。
而阿里业绩之所以未被上述亏损大幅拖累,则是因为淘宝天猫(以下简称“淘天”)为其赚取了大量利润。淘天一年GMV曾高达8万亿元,净利润达到2000亿元;这几年淘天为阿里贡献超过1万亿元净利润,如此家大业大,阿里亏得起。
当然,对于阿里这样的庞然大物,投资有时候不能简单以盈亏论成败。除去天天动听、恒大足球、锤子手机等可能血本无归的项目,以及已于2023年实现全面盈利的盒马,阿里在这些亏损项目上的投资往往获得了更广泛的协同效益。
以阿里2014年全面收购的高德为例。高德在收购后的初期经历了亏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业务的优化,高德在阿里的生态系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本地生活服务、导航和地图数据服务方面。高德的用户基础和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为阿里带来的间接和直接收益,无论是对阿里的整体战略布局,还是在移动端、O2O服务、广告以及与阿里其他业务如淘宝、支付宝的协同效应方面,当居于阿里投资回报前列。
再如阿里2014年全资收购的UC浏览器。在收购后的初期,UC浏览器确实经历了亏损。市场竞争激烈,UC浏览器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市场推广和技术研发以维持其市场地位。但从战略角度看,UC浏览器的收购也为阿里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
移动生态系统:UC浏览器帮助阿里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迅速扩张,增强了其在移动搜索和内容分发领域的地位。
流量入口:作为一个流量入口,UC浏览器为阿里的其他业务如电商、广告等提供了巨大的用户基础和流量来源。
用户数据:UC浏览器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为阿里的广告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数据基础。
因此,尽管在财务上可能表现为亏损,但从整体战略布局和长期利益来看,UC浏览器的收购对阿里而言,仍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和潜在的盈利空间。特别是考虑到UC浏览器在移动端的市场份额及对阿里生态系统的贡献,它仍可被视为一项战略性的长远成功投资。
当年,巅峰期的阿里,“打着望远镜都看不到对手”,看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出手大方豪阔,自然不在话下。
回顾2016年,马云提出“五新”战略,包括新零售、新金融等。2017年,阿里开始执行这一战略,时任CEO张勇担任“五新”执行委员会主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银泰百货是阿里新零售战略的重要部分,阿里也由此开启了零售领域疯狂的买买买模式。
但是,世易事移,由于过去对市场的误判,阿里错失了下沉市场先机,新零售业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今,在京东(JD)、拼多多(PDD)、抖音电商等对手的冲击下,阿里在萎缩的市场份额面前,终于“幡然醒悟”,回归主业,专注两大核心业务:电商和云计算,强调AI驱动的战略;重估新零售的战略方向。
阿里前董事长和CEO张勇,于2023年6月20日离职,二职分别由蔡崇信和吴泳铭于2023年9月10日接任,则是阿里内部反思和纠偏的明确信号。
2024年,阿里高管曾在财报会上表示,公司资产负债表上仍有许多非核心实体零售业务,出售这些业务是合理之举。
此次出售银泰百货,是阿里在非核心资产上的又一重磅减负动作。尽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笔“巨亏”交易,但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对银泰的投资是战略性的,银泰的使命在于推广阿里生态系统的应用,帮助其主业尤其是天猫扩展,其带来的间接收益如支付宝在线下商场的推广、高端品牌进入天猫等,价值远超93亿元。
出售银泰外,高鑫零售亦在今年9月27日短暂停牌。公司在公告中提到,高鑫零售接获一名有意要约人的接触函。据此似可推断,高鑫零售或许正是阿里下一个要出售的实体零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