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政策利好不断,不过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被“认房不认贷”“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这几个楼市重磅政策给吸引了,“个税扣除额再提高”这则消息可能被忽略了。
事实上,这次三项个税扣除额再提高,可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礼包,能够减轻工薪族“养娃”“养老”两端的负担。
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01三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调整
先来做个科普:专项附加扣除每个月标准提高,意味着能够享受上述扣除的纳税人,可以扣除更多的应纳税额,需要缴纳个税的部分少了,从而增加到手收入。
这次的政策源头是8月31日国务院公开《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提高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这三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参考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1)
接着,咱们用三个问题来进一步了解这项政策:
第一个问题:哪三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升了、如何提升?一是“生育小孩的费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二是“养育子女的教育费”,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三是“给父母的养老钱”,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独生子女按照每月3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500元。(数据来源:观察者网,2023.08.31;界面新闻,2023.08.31)
第二个问题:对哪些人有影响、具体可以增加多少收入?这个问题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收入越高、上有老且自己是独生子女、下有小且孩子多的人,满足这三个扣除条件享受的扣税额越大,增加的到手收入越多。
具体来看,每个孩子从出生到完成学历教育,父母可以享受每个月2000元、每年2.4万元的税前扣除,这些扣除可以由父母双方分别享受,也可以由其中一方享受。但注意了,这是个税扣除额而不是直接提高的收入,还需要乘以你目前的个税边际税率,因此收入越高的人群影响越大,假设张先生每年可以享受的抵扣额度提高了3.6万元,目前适用的个税边际税率是45%,那么理论上可以免除3.6万元*45%=1.62万元的个税。(数据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3.08.31)
第三个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这项扣除标准实施时间回溯到今年1月1日,也就是说,咱们今年就可以享受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升”的福利!(上述参考:每日经济新闻,2023.08.31;第一财经,2023.08.31;国家税务总局官网,2023.08.31)
02落实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
除了个税抵扣额度的上调,还有一件有关养老的消息也值得跟大家叨叨。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或在全国推开,新一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大战已悄然打响。这一次针对的主要是非试点地区,即全国36个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先行城市(地区)之外的地区,多家具有个人养老金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纷纷发布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预约开户活动。(参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3.08.29)
麦肯锡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针对我国养老金调查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80%,但实际购买率仅为8%,也就是说,个人养老金普及率很高但购买率仍然偏低,完成从“了解”到“行动”的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数据来源:青岛新闻网,2023.08.18
那么这里就跟大家再聊聊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优势:一是税收优势,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缴纳上限是12000元,根据实际缴存资金规模享受对应额度的税收优惠;二是费率优势,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针对管理费、托管费多实施了费率优惠,投资成本更低;三是选择多元,目前账户里的资金可以购买符合规定的公募基金、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这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大家可以自主决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计划,包括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投资品种、投资金额等等。(参考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1.03;新华网,2022.11.04
最近的政策导向,其实就是国家落实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的直接体现。大家记得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在个人所得税APP或者通过任职受雇单位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尽早享受优惠政策。同时也别忘了给自己的养老规划“加加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多多关注华夏基金的养老目标基金系列产品。
注:Y 类基金份额赎回后,款项转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温馨提示:投资者须理解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仅作为完整的退休计划的一部分,完整的退休计划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个人购买的养老投资品等。“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养老目标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