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港股红利类资产还能投!来看我的这几个理由够不够充分?
华夏基金
2024-06-05 15:09:13
来自北京
  • 7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理由1:最具性价比的避险资产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市场波动,甚至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行为。近期,一些地缘政治事件备受关注,这些事件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增加投资者对未来走势的担忧在国际地缘局势复杂化的情况下,风险偏好或将持续下行。此时,价格波动较小、且具有现金股息收益的红利类资产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为什么是红利资产?基金业先驱者,指数基金之父约翰  博格,发现股市长期回报率由三个因素来决定,它们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年化复合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股息率)+(估值变化率+估值变化率*净利润增长率)

所以,当外部大环境不够友好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和估值变化这些指标,就很难为收益提供正向贡献,或者说,能不能提供正向贡献,咱们也是未可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股息率越高就意味着收益率越高。把高股息率的股票打包到一个篮子,就是红利指数基金。

 

为什么是港股红利类资产呢?咱用数据说话:MSCI中国在过去18个月里已经缩小了与新兴市场其他国家的ROE差距但在此期间,估值已经从溢价变为折价。按照目前中国的ROE,按说应该相比新兴市场有13%溢价,而实际上则是40%的折价。翻译成,普通人能读懂的大白话就是在新兴市场里,带来同样股息率回报的资产中,中国资产最便宜。而在中国资产内部,港股相较于A股,更是如此。

 

同一家内地注册的公司,且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即A股与H股),那么它们的基本面相同,它们的A股和H股间的价差关系我们用沪港AH溢价来表示。虽然当前沪港AH溢价伴随4月中下旬港股反弹,从160左右变成140左右,但是PE的估值百分位依旧处于近1080%左右的位置,仍是历史较高位置。

 

所以,总结来说,避险资产是红利类资产,而有性价比的避险资产,就是中国红利类资产,而最具性价比的避险资产,就是我们的港股红利类资产。

 

理由2:内外资双重驱动下,港股红利资产有望延续上涨行情

2024年2月以来,恒生指数震荡上行,4月中下旬以来,涨势尤为强劲,背后的原因便是资金面的改善。从外资方面来看,当前外资在亚太市场的配置重心正向中国香港转移。从内资方面来看,4月南向资金大幅增加。 4月港股通成交金额大幅上升,港股通(沪)同比增长114.79%,港股通(深)同比增长39.69%。而在潜在的增量资金影响下,叠加情绪端的明显提振,市场的波动中枢还有望逐步上行。为什么会这样?还会延续吗?我们具体分析

资料来源:wind,数据时间2023年1131日至2024年4月30日。

外资角度来看,为什么外资在亚太市场的配置重心当前会向中国香港转移?第一点,从外资对中国股票资产配置比例的角度来看,以海外注册的非ETF型新兴市场基金为例,中国内+中国香港股票在其中的配置比例在今年1月底曾经触及23.8%,这是2017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与此同时,此类基金对印度股票的配置比例则一度达到17.1%的历史新高。但3月底,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股票的配置比例小幅反弹至24.3%,但仍然是近七年以来的低位。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 

 

国内的制造业PMI指数自23年9月后,再次重回荣枯线以上,并且在3-4月均稳定在荣枯线以上,相较于其他经济体,经济形势更为乐观,中国股票基本面预期相对稳定,亦有助于部分海外投资者在此前对中国资产极低配置的基础上有所回流。

 

第二点,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美股以及亚太其他股市整体偏弱,且亚太货币相对美元显著贬值,资产价格的汇率风险显著增加,而相较下港币则相对坚挺,以港币计价的资产自然也更受大家青睐。

而从内资角度,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对港合作措施,如放宽ETF产品范围、纳入REITs、支持人民币交易柜台、优化基金互认和畅通上市融资渠道,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

 

而不管内资还是外资,红利类资产因为收益相对稳定(具体见理由1),都是配置类资金打底配置的优选之一。

 

理由3:新“国九条“出台与央企市值管理全面推开,助力更长虹

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以及交易所的一系列配套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对上市公司分红规定做出了重点安排,除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分红,提升分红水平和频次外,有一条便是将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纳入“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的情形。以上交所主板为例,对符合分红基本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公司,实施ST。

此外,2024年,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指标中增加市值管理相关指标,并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进行设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全面推开。这就意味着中央企业非常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其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而一般来说,具体手段有加大分红派息力度、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适时采取增持回购等。

随着政策加持,港股央企红利资产这个细分赛道,将更加受益。毕竟,最最听话的,永远是央企。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是从港股通范围内,挑选在港上市的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分红稳定性更加。目前跟踪该指数唯一的一个产品是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

理由4:港股通红利税有望下调,未来或有隐藏的税收红包

 

众所周知,全球证券市场中有三种主流的税收品种,印花税、资本利得税以及股息红利税。而刚刚我们一直都在提的红利资产,在持有的股票分红派息后,对现金股息部分征收的税,就是股息红利税。

 

股息红利税因为所处市场的不同,税率也不同,这点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或许有些投资者不知道的一点是,股息红利税,同是港股,不同投资渠道会带来不一样的股息红利税。

 

我们知道内地投资者想要投资港股,有下面几种选择: 

1.香港开设证券账户在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简称“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之前,内地的投资者想要买港股,就必须去香港开设证券账户。现在虽然有了互联互通机制,但是仍然可以去香港开始证券账户。

2.港股通: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与香港投资者可以互相买卖在对方交易所上市的符合一定条件的部分股票。(注意:这部分股票是动态调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下图所示:

这两座架在港股与A股(沪深两市)之间的桥梁是2014年11月推出的沪港通和2016年12月推出的深港通,两者统称为沪深港通。而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帮他们买港股的就是“港股通”啦。不过,比起直接开立港股账户,在A股想要开通“港股通”还是有限制的,而通过“港股通”买港股还是存在限制的,即只能买卖“港股通”标的股票,且每日有额度限制。

所以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前2种投资港股的方法,都有门槛,最佳的方式还是直接买港股基金。

3.通过“QDII基金”投资港股: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完全放开的条件下,符合条件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经有关部门批准,允许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一种制度安排。也就是说,普通投资者想要投资内地以外的资本市场,比如港股市场,可以通过用人民币买入对应基金的基金份额,然后由这只基金通过QDII制度安排,把人民币换算成港币再去投资这些资本市场。这种方式就可以买非“港股通”标的港股。

4.通过“港股通基金”投资港股:就是基金公司替咱们买的一篮子港股,都是通过“港股通”这个通道过去买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就是这种情况。

而这四种买港股的方式不同,也就带来了不一样的股息红利税,详见下图:

也就是说,当前通过港股通去投资港股红利类资产时,股票分红的派息部分征收的红利税税率更高。

 

而在2024年5月9日,彭博通讯社在报道中提到,我国国内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上市公司时所需缴纳的20%所得税。今年两会期间,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也确实提议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税收水平。

虽然有机构测算,直接减免规模的有限,大约在每年100~200亿港币左右。但是也是实实在在的再发真金白银,从情绪层面仍有助于提振市场,尤其是进一步激发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红利类资产的热情。

所以,综合上述我给你的4个理由,你认为当前港股红利类资产还能不能投?

相关产品

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及其联接基金(A 021142/ C 021143)

恒生红利ETF(159726)及其联接基金(A 017610/ C 017611)


$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1142)$

$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1143)$

$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7610)$

$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7611)$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