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车市年终盘点|车企更加“不务正业”了
广汽集团资讯
2024-12-26 13:01:50
  • 6
  • 10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蓝鲸财经

  2024年已进入倒计时。

  回顾这一年,汽车行业洗牌加速、马太效应更为明显,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一年里,新能源汽车继续狂飙,从今年6月起,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连续6个月超过50%;这一年里,中国自主品牌持续向上,上月其国内零售份额高达64.1%,同比增长8.7个百分点。

  在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以保持领先优势下,部分车企也在不断拓展边界,探寻更多的可能:除了地上跑的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等,都成为布局的热门赛道。此前,造手机(蔚来、极星)、造卫星(吉利)等车企跨界案例,均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只造地上跑的不够,车企要“上天”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俨然是今年的一大热词。在国家层面,“低空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另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万亿元级赛道,各地、各企业等都在争相布局,竞逐低空经济产业高地。以企业为例,除了专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企业等外,车企也是热门玩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广汽、小鹏、长安、吉利、奇瑞等近10家车企,或以投资方式,或直接躬身入局,切入低空经济赛道。仅今年最后一个月(12月),就有超三家企业有相关布局动作。

  今年12月21日,长安汽车以“新汽车,新生态”为主题,举行了长安全球科学与艺术中心现场推进暨飞行汽车合作签约活动。活动现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长安汽车在未来五年将投入超200亿元用于飞行汽车产业的发展。

  当然,长安作为汽车企业,此次涉足飞行汽车领域,也并非仅凭一己之力来“造飞机”。 长安汽车与eVTOL头部企业亿航智能签订了飞行汽车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对飞行汽车整机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同时也将挖掘飞行汽车的商业应用前景,推进新技术的快速落地。

  今年12月18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全新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该品牌旗下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也首发亮相。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在媒体沟通会上指出,广汽飞行汽车团队是个才成立3年的新团队。“我们每年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未来也会利用社会资本来共同打造。接下来会孵化出一家新的公司,目前正在推进。”

  今年12月14日,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在上海核心商务区陆家嘴成功完成试飞。此次试飞不仅是其在上海的首次亮相,也是小鹏汇天全国城市首飞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按照计划,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将于明年10月拿到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许可证;其飞行汽车智造基地计划明年第三季度竣工,飞行汽车将在2026年量产交付。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表示,小鹏汇天“陆地航母”规划的产能是年产一万台,售价不会超过200万人民币。

  车企纷纷涉足低空经济赛道,意欲何为?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给出的解释是顺势而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人们对高效出行与个性化出行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传统的出行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低空出行为解决这些痛点提供了新思路。在汽车行业‘新四化’转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飞行汽车诞生和发展所需的产业条件逐渐成熟。”

  更早开始布局这一赛道的吉利旗下企业沃飞长空,在今年5月将全球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正式落地四川成都。沃飞长空CEO郭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eVTOL就是“披着航空器外衣的新能源汽车”。

  据悉,从产业底层来看,eVTOL主要是汽车与航空两大产业的结合,其很多部分的基础原材料和元器件与新能源汽车都是共通的,一些最为关键的产业技术则与航空一脉相承。因此,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卷”出的产业优势,将成为中国在eVTOL领域快速抢滩的底气所在。

  押注人形机器人,要把汽车“立起来”

  “目前行业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智能汽车‘在路上’被叫智能汽车;‘升上去’就是低空产业、飞行汽车,很多低空产业的核心技术来自汽车智能化;如果把汽车‘立起来’,就是大家讨论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近日在“大军山·智能汽车科技大会2024”上指出,汽车智能化的边界在进一步拓展。

  以具身智能为例,作为今年科技界的大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点方向。在业界看来,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而今年11月以来,车企在这一赛道的布局消息开始密集起来。今年11月6日,小鹏汽车发布全新AI人形机器人Iron。该机器人以真人1:1的比例打造,身高达到178厘米,体重70公斤。在身体构造上,它拥有62个全身主动自由度和15个手部可动自由度。

  11月15日,长安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宣布,将在机器人领域开展类人机器人、汽车生态机器人等相关产业布局,并将在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

  今年12月13日,“比亚迪招聘”官微发布了一则25届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专场招聘消息,该招聘面向2025届全球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据悉,比亚迪具身智能研究团队目前已开发完成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今年12月23日,广汽集团宣布,其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即将发布。半个月前,广汽首次公开展示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广汽彼时称,在三维立体交通方面,广汽研究院研发了飞行汽车,地面移动出行广汽布局了乘用车、商用车等,而最后一公里的移动出行+室内外服务就是通过机器人来实现。

  今年12月25日晚,继“消失”在公众视野九个月后,理想汽车CEO李想现身理想AI Talk访谈。在谈及理想会否做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时,其给出的回答是,“概率上肯定是100%。”

  但其认为节奏不是现在。“如果我们连L4级跟自动驾驶的汽车都解决不了,怎么去解决更复杂的?因为车是个无接触机器人,而且道路是标准化的,包括道路上的提示和参与者都是标准化的,而且每个人都受交通规则的训练,我觉得这已经是最简单的机器人了,如果车没法实现,其实其他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非常有限的。”

  抢滩AI,由车企转变为人工智能企业

  尽管还不涉足人形机器人这一Ai应用落地的重要载体,但对于AI的布局,李想表现得十分坚定。

  在前述理想AI Talk访谈上,李想多次强调理想要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我们要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个家庭。”在研发投入上,据其透露,理想每年约100亿研发预算近半用于人工智能。

  而理想转变为人工智能企业的首个产品,便是将在12月27日上线的理想同学APP。它将从此前的座舱智能助理,变成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GI)助手。据悉,理想同学App是一款基于Mind GPT大模型打造的人工智能应用,该App不仅能解答汽车、出行、财经等多个领域的疑问,还支持英文词句翻译和文本生成,以及具备视觉感知能力等。换言之,类似于ChatGPT、豆包等。

  当然,李想也坦言造车肯定是要造的。“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但我认为,这个智能化讲的不是传统的软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这是造车往下延续的一个必经之路。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

  理想并非首家高呼转型人工智能企业的车企,特斯拉、小鹏、蔚来等车企也有类似的说法和布局。

  去年9月,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几乎所有的长期价值都将来自AI和机器人。去年12月,其再度重申,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

  在今年7月的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以AI为主线,向众人展示了一棵“AI大树”,同场,5nm智驾芯片蔚来神玑NX9031、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智能驾驶世界模型NWM、全新Banyan 3智能系统等相继发布。在其创始人李斌看来,“一个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

  在今年11月的小鹏汽车AI科技日上,其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从今年开始,小鹏汽车已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即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汽车公司。”今年8月,小鹏汽车正式宣布升级为“小鹏AI汽车公司”。何小鹏明确表示,未来十年,小鹏将专注于AI技术与大制造的结合,致力于成为AI汽车公司的领军者。

  对于中国企业能否成为全球领先的AI企业,李想在前述访谈中认为只要所有的中国企业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过去的时候,我们也认为全世界最好的汽车都是德国人制造的,但今天大家不再有这样的一个观点了,最好的智能汽车都是中国企业制造的,是中国企业和特斯拉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智能汽车。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是一样的,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去改变和投入这些能力上面,结果一定会变得非常的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