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出“黑马”,轮到宁波“上位”了?
吉利汽车资讯
2024-05-17 20:36:00
  • 3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00175_0

K图 ZK_0

  浙江宁波跑出了一个超级IPO。

  5月10日,宁波本土新能源车企极氪正式以“ZK”为代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从诞生到上市仅用37个月,极氪创造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最快IPO的新纪录,同时这也是过去3年中概股赴美最大IPO,更成为宁波地区唯一一家上市的整车企业和新能源车企。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极氪的全球总部在浙江宁波,一定会扎根浙江,做大浙江市场,带动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目前正在行动的。”

  作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制造业是产业链最长、带动效益最大的一种产业。其不仅能够带动高端零部件、汽车电子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亦是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的重要切入口。

  背靠大树好乘凉,此前深圳、西安、长沙、常州、郑州等城市背靠比亚迪主要生产基地,凭借产能先发优势拿到了角逐新能源汽车之城“入场券”。

  汽车也是宁波的第一大产业,产业链关联企业超5000家,更是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不过放在全国新能源汽车格局来看,宁波的显示度并不算高——去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19万辆,与全国产量前十“守门员”郑州的31.6万辆仍相距甚远。

  随着本土新能源车企发迹,宁波能否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城市竞争中进位争先,一举跻身头部阵营?

  01

  极氪与宁波的渊源,要从1999年吉利汽车落户宁波开始说起。

  时至今日,已有吉利汽车集团总部、领克汽车总部、smart品牌全球总部、极氪全球总部、吉利新能源汽车总部在宁波密集落户。算上吉利汽车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的加持,宁波已成为吉利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唯一能提供从图纸到生产再到整车试验一条龙服务的城市。

  极氪,则是吉利和宁波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次“合作”。2021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全新智能纯电品牌“极氪”宣布成立。3个月后,吉利控股集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极氪全球总部落户宁波。

  扎根宁波、背靠吉利,极氪从2021年3月成立,到2024年5月上市,耗时仅3年,刷新了造车新势力冲刺上市的最快纪录。期间,极氪整车毛利率逐年增长,2021—2023年分别为1.8%、4.7%和15%。横向对比来看,2023年,极氪整车毛利率已高于行业平均值。

  此前安聪慧曾表示,2024年极氪力争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实现扭亏为盈。这意味着,极氪有望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后,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看来,极氪及吉利等车企重视盈利效益而非规模效应的发展策略,有浙江以实际为重的商业文化的深深“烙印”。

  这种特质,也让曾刚看好宁波新能源车产业的未来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不稳定,未来变动的可能性很大,城市间‘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曾刚表示,进入2024年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愈演愈烈,以极氪为代表的宁波系新能源车企财务状况较为健康,在市场中后劲强,有望帮助宁波在未来几年内跻身新能源汽车城市头部阵营。

  实际上,在国内市场,无论是对吉利还是整个宁波新能源整车产业,可以腾挪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正如宁波人最喜欢说的“向东是大海”,出海,是宁波系新能源车企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一方面,出海能增强宁波系新能源车的造血能力。以极氪为例,招股书显示,极氪营收构成主要来源于三块业务,包括整车销售、三电业务、研发及其他服务。2023年上半年,后两块业务收入占比约38%。曾刚认为,极氪赴美上市后,可以通过技术输出达到更高的盈利水平。

  此外,推动新能源车出海,也有利于宁波发挥港口优势,进一步向海求发展。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与天津、青岛等GDP体量相近的城市相比,宁波的外贸体量及增速明显更高。曾刚表示,宁波外贸支柱产业要从传统的纺织业向高端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是非常很重要的产业环节。

  按照吉利汽车此前公布的计划,下一步将在极氪制造基地产能加速释放的基础上,加快极星、集度、极氪、领克等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落地,不断做大做强宁波前湾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底,在甬形成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规模。

  02

  从全国新能源车产业格局来看,目前宁波并非处于突出位置。

  汽车分析师、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向城叔表示,综合对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产业链影响力,宁波相比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还欠点火候,暂处于全国二线地位。

  实际上,相较整车制造,量大面广的零部件产业构成了宁波新能源车产业的基本面。

  前瞻产业研究院一份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5日,宁波新能源汽车企业达4551家,其中,上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中游(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下游(新能源汽车关键服务)企业数量分别为3345家、25家、1181家。

  对此,宁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长三角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谢慧明教授告诉城叔,目前新能源整车制造的盈利模式还不明朗,宁波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利润导向下,很容易往利润空间更大、当地基础条件更好的产业链上下游集中。

  而随着新能源整车战场的加速白热化,零部件企业的洗牌时间也正步步逼近。综合业内专家的观点,宁波大部分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供应给传统燃油车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先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待突破,高附加值的电子化、智能化产品配套不足,亟须强化技术攻关。

  “汽车产业链有一个很清晰的特点,那就是整个行业完全是由整车带动的。”宁波市经信局曾在2023年的一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总结道,目前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占比仍不高。

  分析指出,宁波系新能源汽车主要依托极氪,而其产能尚处于市场份额快速提升阶段,规模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其次,在宁波市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驱动下,吉利等企业计划改造原有产线,并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新项目,但仍处于项目前期,尚未实现产量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并没有将命运绑在单一的战车上。按照当地的规划,宁波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新能源整车品牌10个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不仅要占全市汽车产量的50%以上,还要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0%以上,在全国的比重超5%。

  03

  事实上,在壮大浙产新能源车的过程中,宁波并不是单打独斗。

  刚刚问世的纯电MPV极氪009光辉,就是杭甬双城产业联动的最新成果之一。这款车在宁波前湾新区生产制造,产线上有不少零部件来自海康威视等杭州企业,车辆数据的云端服务也是基于阿里云来实现的。

  在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春林看来,杭州宁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相关配套企业正在不约而同地求新求变,“围绕着智能电动车的发展,宁波的传统汽车零部件,其实都在做一些我们能看得见的提升,融入了一些控制、电气,让产品配合整车变得更加科技。杭州可能更多是在智能化方面、软件方面、用户用车体验方面,比如说车辆智能驾驶用到的地图数据,在后台做一些提升。”

  不难看出,杭州和宁波,一个有数字经济优势,一个有制造业优势,“双子星”的错位协同,助推浙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张翔认为,杭州、宁波“术业有专攻”,在产业结构、要素流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体而言,宁波可以借力杭州的数字产业集群和基础研究优势,实现制造走向“智造”;杭州则可以借助宁波的国际港口优势,打造高效畅通的全球贸易通道。

  目前,杭甬两地“产业共链”的建设成果初步显现。据当地媒体报道,杭甬两地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五大标志性产业链已现雏形。其中,两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比重已超30%。

  曾刚则提到,宁波在长三角对外合作上,和上海互动很多,比如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很多是上海比亚迪等品牌的上游供应商,并在上海建有多个创新飞地。但宁波在杭州的创新飞地就相对少一些。

  他认为,杭州、宁波作为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大彼此间的协同创新力度,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更高质量发展。

  此外,浙江在省级层面,可以进行更多的统筹动作,从顶层设计搭建更多产业协同平台,让杭州、宁波通过产业集群协作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浙江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