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12日,中海油研究总院对外表示,国产自主的“可燃冰”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已经顺利在我国特定海域完成海试作业,装备的可靠性得到了验证,使我国在可燃冰的钻探和测井技术上迈入了国产化自主时代。
据了解,中国海域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储量相当于800亿吨油当量。如果以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水平计算,这些可燃冰能够满足我国200年的需求。但问题是,可燃冰的开采难度很大,而且对于可燃冰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所以比较依赖欧美、日韩的技术装备。
要知道,日本就是全球首个掌握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国家,早在2013年,日本就用降压法在相关海域开采出3万立方米的甲烷。
而此次我国在可燃冰的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取得突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就需要从国外引进设备作业,并且还需要高价聘请国外专家。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海油站了出来,从1995年开始,它就对可燃冰的基础理论和工程难题进行持续攻关,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相关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事实上,除了在钻探和测井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外,在可燃冰的开采设备上,我国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蓝鲸1号”就是100%的“中国制造”,用于开采可燃冰。这套设备由中集来福士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其最大的作业水深达到3658米,钻井深度最大能达到15240米,是全球先进的海上钻井平台。
2017年,“蓝鲸1号”就已经在山东烟台交付,并且在当年5月在我国南海的神狐海域就正式试采出可燃冰,并且成功点火。在接下来的60天里,累计产气总量高达30万立方米,远超日本2013年的产气量。
值得一提的是,“蓝鲸1号”的姊妹船——“蓝鲸2号”在2年前(2019年)就已经交付使用。到2020年3月,“蓝鲸2号”同样被应用到了神狐海域进行第二轮的可燃冰试采。这一次,“蓝鲸2号”又创造了两新世界纪录——日均产气量达2.87万立方米,累计产气量为86.14万立方米。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就有望实现可燃冰产业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