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智科:国盛智科2022年3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股友79h723y029
2022-03-18 00:00:0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证券简称:国盛智科 证券代码:688558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关系活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动类别 □专场机构交流会 □现场参观

电话会议

光大证券 王 锐 光大证券 张钰雪
光大证券 张靖文 光大证券 刘凯
光大证券 杨德珩 光大永明 高广新
Brilliance Capital 胡誉境 恒越基金 张凯
中海基金 刘 俊 群益投信 乐禹
中欧基金 鱼 翔 龙远投资 李声农
华夏基金 张雪韬 幂加和私募 幂加和
宝盈基金 吉 翔 人保资产 田垒
新华养老 孟 欣 广发基金 陈哲
参与单位名称 平安养老 李志磊 相聚资本 赵现忠
及人员姓名 兴证全球 李 杰 红塔红土 王尚博
光大证券 刘 晨 银河基金 神玉飞
Horizon Asset 唐 琳 民生加银 刘旭明
长盛基金 吴 达 长城财富资产 胡纪元
华商基金 常 宁 泰信基金 王博强
上投摩根 薛晓敏 金鹰基金 周雅雯
中银 张发余 嘉实基金 谢泽林
华夏基金 张雪韬 凯丰投资 王方略
太平基金 夏文奇 申万菱信 卢扬
华商基金 梁勤之 龙远投资 李声农

时间 2022年3月16日

地点 会议室

上市公司接待 董事、董事会秘书:卫红燕

人员姓名

一、公司目前整体情况介绍: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各生产基地产能提升加快,产量增
加提速,同时随着销量的持续增长,交货周期也在逐步缩短,公
司生产经营稳健并长期向好。尤其3月和接下来的4、5、6月份是
公司生产和销售的黄金季节。

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机床厂区重新布局规划,新工厂中高
档数控机床项目四季度基本全部投产,12月份开始龙门产品产量


爬坡。老厂区卧加和卧镗车间改造完成,逐步上量。原来的立加
车间重新改造,爆款机型搬到子公司钣焊件工厂生产,原车间改
投资者关系活 造为核心功能部件研发测试和生产车间。目前公司各个生产基地动主要内容介 的产能布局基本已完成对接,公司第二个募投项目“数控机床研
绍 发中心”在去年三季度已开始逐步投入,今年上半年研发中心项
目,尤其是核心功能部件,会加大研发和自制率,同时会增加研
发、检测设备等投入,预计上半年研发检测设备能够逐步到位。
公司目前已经将生产产能包括车间布局以及未来需要发展、
研发和孵化的一些产品机型逐步清晰地规划中。总体来看,包括
整体的产业链也在按照新的产能需求进行匹配。

公司还是会坚持稳健的经营模式,保证盈利点。公司产业链
方面竞争力较强,钣焊件对外销售缩减已完成原定计划,对内供
应加大。铸件端产能饱和,产业链扩展也会成为公司下一步发展
路径之一。2022年立车产品逐步开始推进,正在孵化中,是未来
产品系列延伸的方向之一。

二、问答环节:

1、公司有哪些下游支撑?下游是否有一些改善?

公司最早针对的下游主要是在精密模具领域,比如高精高速
加工中心,尤其是高速小龙门,还有一些针对客户应用场景做定
制化开发的机型。

目前针对如机械设备、汽车等细分领域,随着市场区域的覆
盖面扩展,公司已逐步向一些空白区域拓展。在市场端加大经销
商的开发和孵化力度,在一些VIP客户或直销区域,会逐步增加批
量订单的客户群。

能源、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等细分领域的需求
在增加,公司会在这些领域加大卧加、卧镗产品市场需求容量的
推广。另外公司在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也在加大布局。

2、国产替代的话,下游客户主要看重哪些要素?国产替代的策
略?

国产替代有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客户本身做通用设备,他们
的设备也在推动国产替代,这些客户群体大部分还是中小民营企
业居多,他们从理念上开始接受国产设备。第二种是原来使用过
进口设备,现在开始尝试使用一部分国产设备,基于质量、交
期、服务和价格等方面因素。

国内高档数控机床目前国产化率只有6%,而且日本德国有40%
的市场在中国;但是进口的问题在于能否适应国内环境,而且国
产机床能更贴近国内市场。

研发核心功能部件作为公司今年主攻的方向,公司产品的核
心功能部件逐步将实现国产替代,这样能在产品的售后服务端不
会因核心功能部件产生的问题影响客户生产。

另外就是交货周期,公司在不断地扩大产能,更多的是满足
客户的快速交货需求。国内很多行业的客户在市场端接单或承接

项目时,是有季节性或时机性的,所以他们更希望有投入设备需求的时候,能够尽快拿到设备尽快安装调试。

最后就是价格。更高性价比,把“价格”转化为“价值”的思维,最终还是体现在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和增值服务,如果我们能给客户带来更多价值,这样对于客户和我们主机制造厂商都是双赢。基于这些方面的情况,国产替代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3、如何看待数控机床升机和存量更新的逻辑?在2022-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是否进入新的缺口?

第一,传统的普通机床的更新会被数控机床逐步替代。中国机床的数控化率还较低,和国际差距还较大,所以国内机床数控化率提升是必然趋势。

第二,数控机床的寿命不等,这个周期由设备本身使用频率和年限、加工效率、加工精度、数控系统更新替代等原因而决定。

第三,下游客户生产技改项目需增加设备,比如改造自动化线提高效率。从整体的存量和近十年周期来看,也不是一个定性的数字,是要根据各种情况定量的分析。

第四,国产替代的空间。国内市场客户端逐步向智能制造转移,包括前期更新替代、生产线改造甚至自动化线也在逐步的渗透;原本很多购买进口设备的客户在逐步接受国产设备。

所以行业内,自动化需求和国产化替代都在影响渗透。这个空间还是较大,行业背景下,尤其若在下游行业洗牌的周期时点,好的企业还是会生存下来,需求集中度反而会更大。尤其是他们的资金实力、企业管理,包括对未来企业发展的规划、设备需求等会有新的规划,下游需求逐步集中也会带来机床行业的逐步整合。
4、作为机床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

行业内各个机床厂家发展历程不一样,都有各自的优势。
公司是从部件开始逐步发展到机床品牌,在机床的产业链和装配工艺方面积累了自己独有的技术。此外,因为公司产业链比较完整,所以在成本端和交货期更具有优势。

公司的经营风格一向比较稳健,多年来一直没有银行贷款,同时公司在供应链端,付款周期规范和正常,合作多年也从不欠款,公司经营了20多年从来没有合作伙伴和我们有过欠款纠纷。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公司现金流好,能给供应商及时付款,供应商对公司也更加信任,也愿意给我们更好的价格,公司的采购端的议价能力就更强;同时交货周期更快,所以公司在供应链端也是非常有优势。

公司开始做部件接触的就是一些国际高端装备企业,公司的管理效率,包括成本管控都是应对这些客户高标准的要求,长期以来公司具备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科学管理体系。因此公司在成本端管控有着较大的优势。

5、原材料成本在上涨,如何应对成本端对利润的影响?

从原材料端成本来讲,因为有部分产业链自己做,公司可以通过在设计端、工艺端消化原材料的成本压力。在外购端会通过一部分机型的批量化集采进行议价,通过产品系列的规划,比如将毛利率较高的产品比例调整,带动成本的抵消。

另外公司在客户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同样的机型我们可以加宽、加高、加长,定制产品在定价上会有一些优势,因为钣金和铸件自制的优势,交货周期也不会受限。

公司在装配工艺上会更多地考虑精益化生产,对整个工艺流程、生产线的优化,会提高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公司会通过多模式多种方法,将标准化、批量化、定制化以及不同机型的成本策略结合在一起,将成本端控制得更好。
6、行业内有观点认为机床有点类似于组装,机床这个行业的壁垒在哪里?

首先,主机厂商看上去是单纯的组装,就类似于大飞机制造一样,并不单纯是组装。国外的机床企业都是专业化分工,比如数控系统就集中在主要四家企业如发那科、三菱、西门子以及海德汉品牌,这些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验证,从而在数控系统领域形成和积累了自己的研发、品牌和数据。另外数控系统也需要和零部件的配合以及厂家进行二次开发。尤其在技术端,主机厂并不是将这些部件简单进行组装,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出客户需要的产品,同时又可以培养自己的专业化员工队伍。中国的数控机床发展不会一夜间产能翻番,因为产业工人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需要一定的时间,否则做不出好的机床。

机床整个装配过程中,如果公司要将机床精度做到更高水平的话,需要不断地打磨积累而成。主机厂是将这些核心部件通过公司的设计和研发,通过和客户的互动,了解客户的需求,结合客户的应用场景,来精工细作成为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产品,并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及对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提升,这样的公司才能把机床做好。

机床本身有基础材料和性能稳定性,这些都是关键参数。比如铸件的材料和配方技术,这些对机床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机床的每台零部件有上百种,对每个零部件的控制要求都非常高。比如机床的传动速度越快,热延伸就会越大等等,这都是机床厂家需要进行优化和解决的核心技术。机床如何成为自动化线的单元,单元需要具备的性能、如何连线、如何实现人机复合、加工节拍等,都是需要进行设计和工艺实施的。
7、一季度及全年的景气度?

行业景气度是一个点,我们从细分领域看到,整个市场规模比较大,需求比较多;企业端看,未来两年我们的市占率、产品


规划、产能目标都很明确,我们会主动将数控机床主业达到既定
目标,会集聚更多资源输送到数控机床板块。

当然行业的景气度只是代表一种现象或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
时机,公司正处在上市后进入资本市场第二年的时点,新的一轮
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时机也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匹配点,我们认
为公司的发展在这一轮的行业发展周期更加取决于公司的主动发
展战略和公司的品牌成长的影响力,公司会抓住机遇,更有信心
达成既定目标。

附件清单 无

日期 2022年3月17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