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行业发展如何波折,市场也许都可以相信头部企业的实力和这些企业家的雄心壮志。
储能行业正处于冰火两重天之中。虽然不能和去年的小高潮相比,但是今年的新型储能装机仍然保持着增长态势,不过也存在多个省的业主收益不达预期的现实问题。在行业价格战下,电芯和储能系统的报价都比年初下降了30%。一张社交平台真假难辨的“电芯市场三四季度低价抛货”照片显示,电芯价格甚至低到了惊人的0.25元/瓦,储能圈见者咋舌。
压力袭来之际,企业如何面对内卷和并网难等问题,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导向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短期内卷在所难免。2023年11月9日,在世界储能大会期间,海博思创董事长张剑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现在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有储能发展这么快,长期来看还是要坚定信心,等待顶层政策向下传导。
储能冰火两重天
这两年,在所有赛道中,新能源是毫无疑问的市场焦点。在新能源赛道中,储能又是引得无数人投身的热土。经历去年的小高潮之后,这片热土弥漫着寒意。
近期,储能圈曝出了一张见者震惊的图片。在“电芯市场三四季度低价抛货”照片中,电芯价格低到了惊人的0.25元/瓦时,与9月最低0.5元/瓦时相比,这已经是半价甩货。记者联系了图片中涉及到的瑞普兰钧、海辰能源等企业,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消息面上,有观点认为图片制作和流传者可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电池经销商。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数据,2023年来,随着储能电池等设备价格快速下跌,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和EPC价格持续快速下跌。
截至2023年10月,以主流的280Ah大容量电芯为例,厂家报价在0.47-0.6元/瓦左右,相比年初电芯价格0.73-0.85元/瓦,下跌幅度超过30%。截至2023年10月,1小时、2小时、4小时时长的储能系统设备均价为1.12元/瓦、0.9元/瓦和0.85元/瓦,相比年初价格下降幅度超过30%。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电力市场专委会秘书长郑华目前已经调研了10个省市,调研了约40多家的机构或者是单位,包括调度中心、交易中心、建研院、发算系统、电科院、发电集团、储能企业和典型电站。
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可以看到现在储能企业和业主方都说不赚钱,9毛的中标价格在上半年来看都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但现实就是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预计下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资本市场亦降温。储能企业不再是二级市场的宠儿,市值普遍大幅收缩。部分上市公司利润下降,行业洗牌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政策仍在发力,蛋糕在变大。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表示,上半年共统计270余项产业政策,近两年的政策主线还是围绕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比如示范项目应用的落地、规范管理,利用储能示范项目推动电力市场的定价改革,围绕储能示范项目推进多元应用。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前三季度国内集采数据是15.7吉瓦/54.7吉瓦时,是去年同期的2.8倍。中标的数据是9.1吉瓦/38.7吉瓦时,也远超去年水平。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累计达25.3吉瓦/53.4吉瓦时,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267%。2023年1-9月新增装机是12.3吉瓦,去年是一个小高潮,超过了过去11年的总和,今年的1-9月份基本上超过了去年。
不过储能的实际效能还是有待提升。在2023年世界储能大会上,中电联兼标准化中心主任副秘书长刘永东透露了储能电站实际运行的情况,也就是真实充电的情况。
指标一是平均利用系数,即满功率在一年之内发挥的作用怎么样,这个数0.09,相当于日平均的利用小时是2.16小时,也就是一天满功率充放电共用2.16小时。指标二是平均利用率指数0.34,利用率指数是折算成设计工况下发挥的作用,0.34是指达到了它设计能力的34%。
这样的利用率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据,或者说正是储能低层次发展的实证。刘永东进一步表示,今后的电力系统,发电站和用户端两边都在看天吃饭,有很大的负荷变化,所以才需要储能这种灵活性资源。储能的发展还是要回归于本质,特别是在调度上,要能调用真实可用的能力解决电力系统的问题。
文件发了很多,但执行得不到位,这里面就有衔接机制的问题。郑华说,比如说新型储能在参与过程中的准入、报价和结算都是不匹配的。
热土如何成为金矿?
如果说低价导向下,业内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挤压企业效益且业主觉得储能不好用的情况,那么储能应该如何走向价值导向,成为一个正规良性的市场?
从长远来说,价值主义更多的是指电池的长期主义。业内人士将此总结为价格、安全、效率、寿命和质量,而价格往往和其他几个价值要素存在冲突。
对企业来讲,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张剑辉表示,很多强配(储能)的业主或者客户要买最便宜的,所以把价格放在第一位。第二要安全,因为生产安全很重要。第三考虑的是性能、寿命和循环效率。
很多共享储能或者海外客户的排序是相反的,先看整个储能系统的性能寿命和效率,关于循环的衰减和容量。第二关心安全,最后才关心价格。
此外,每个国家发展的角度也不一样,要达到价格和价值没有任何偏离有两条路。张剑辉说,中国所采取的策略是先把规模做上去,把价格打下来之后再寻找商业模式。第二种是在现有的价格体系下考虑用什么样储能方案解决当下问题。
张剑辉认为达成价格和价值真正趋同的目标可能在3年、5年之后,但大家采取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比如欧美市场在2021年之后的爆发,正是中国足够强大的供应链和安全的储能电池在支撑。
2020年之后,中国整体储能电池的成本快速下降,满足了它的价格体系。“中国占世界储能电池的生产量达到70%以上,但国内的市场只有25%,我们不出口干什么。不是因为国内卷的不行了才出口,而是国际上需要中国的储能电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能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吗?张剑辉对记者表示,还是要看平均毛利。不同项目的毛利是有差别的,个别项目是比较重视性能的,本身就要参与市场化交易,对于电芯的品牌和集成商的品牌都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海博思创也在更多集中于对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市场,少碰低毛利项目,平均下来能保持企业正常运营的毛利就好了。
同时,规模化的采购和数字化运营效率的提升又能降低制造成本。张剑辉也认为行业毛利普遍下降是一个短期行为。长期还是要坚定信心,等待需求上升以及国家层面的价格机制疏导,如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在顶层设计上,宁德时代总工程师许金梅表示,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8月底、9月初,已经有强制配储的示范省份取消了试点,另外大概有13个省份已经向独立储能转变。
张剑辉也提到,政府高层对储能行业很重视。而顶层政策真正向下传导需要时间,所以企业要有定力,不能在这个时间段有太多随波逐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