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 中国太保助力仙居乡村振兴
中国太保资讯
2024-05-30 17:28:59
  • 2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罗葛妹


K图 601601_0


K图 02601_0


K图 CPIC_0

  “春风度,人间仙居,胜却天上无数。”浙江省仙居县由此得名。这里的“东魁”杨梅,个儿大如乒乓,甜酸多汁,美味可口,成为让仙居名扬四海的拳头农产品。

  每年六月,是仙居县最忙碌的时候,果农、果商、游客、快递小哥从四方云集。杨梅产业还带旺了仙居的旅游业,大大小小的酒店、民宿、农家乐,家家爆满。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围绕“三农”工作,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进行一系列重要实践。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农业强国”的建设,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作为中国太保集团旗下一员,中国太保产险心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所盼”,聚焦仙居等定点帮扶地区,深入乡村一线,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风险托底助力梅农

  仙居地处浙江东南、台州西部,东连临海,三面环山,夏季台风频发,降雨量较多。而一旦杨梅在采摘期间降雨较多,就会腐烂落果,给梅农造成较大损失。

  为了有效避开雨水和虫害影响,仙居有小部分梅农选择了让杨梅树“住”进大棚。从远处看,杨梅大棚就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小“冰山”,走近一看,因为依山而建,大棚顺着地势错落有致地形成了凸起的小山形状。

  “农民种东西都是靠天吃饭,以前露天的时候,采摘季遇到降雨多,几天内杨梅就都烂光了。”梅农应良呈告诉记者,“搭了大棚以后,采摘期延长了,杨梅树的病虫害也变少了,产值也上去了。”

  杨梅大棚装置由钢管加上多功能薄膜搭建而成,成本并不小,应良呈承包的50亩地造价大约500万元。“风险一样存在,比如遇到龙卷风、暴雪、冰雹、低温等恶劣天气,都有可能使薄膜和钢管受损”。为此,中国太保产险利用浙江省地方财政农业大棚保险,将原来传统保额6000元/亩提高到41500元/亩的保额保障,尽最大限度承担保险责任,保障梅农实现丰产丰收。

  据介绍,2024年,仙居杨梅大棚总投保面积约250亩(占全县杨梅大棚80%以上面积),总保额约750万元。投保后3个月以来赔付金额约20万元。保费由省财政补贴42%、县(区)财政补贴28%、农户自缴30%。“今年我给所有大棚都投保了,薄膜和钢管分开保,等于给杨梅上了双保险,安心很多,之后还会继续投保。”看着满山挂红的杨梅,应良呈满脸笑容,看来又是一年丰收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太保产险参与承保的杨梅采摘期降水指数保险也对仙居梅农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兜底,以气象局的气象指数为准,针对全县,杨梅采摘期内连续两天降水达到3毫米就可获得相应理赔。该保险项目被列为浙江省试点品种,保费由省财政承担30%、县财政承担40%、农户承担30%。

保险保障粮食安全

  仙居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多田少,加上台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多,水稻作为主粮作物,保障其安全和产量尤其重要。

  今年66岁的杨建设,是仙居县下各镇厦阁村的水稻种植大户,种植水稻已有十多个年头。“现在国家政策好,种植水稻的全过程(包括机耕、育秧、机收、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都有补贴,近些年还有保险兜底,比外出打工好多了。”望着眼前大片绿油油的秧苗,杨建设眼里闪着亮光。

  他告诉记者,去年承包了村里540多亩水稻,全都投保了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总保额14.26万元,保费7100元,除去省财政补贴(75%)、县财政补贴(18%),自己只需缴497元(7%),去年因为病虫害获得1.49万元赔付。保险这颗“定心丸”,让杨建设种植水稻底气更足了。

  据了解,仙居县水稻年种植面积12万余亩,中国太保产险浙江仙居支公司承保的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实现了90%以上的覆盖率,结案率在99%以上。

  此外,中国太保产险浙江仙居支公司还积极开发地方特色农险产品,已推出包括油茶气象指数保险、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及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等特色险种。截至2023年,中国太保产险浙江仙居支公司在农业保险市场的份额达到50.81%,稳居行业第一,农险业务规模年复合增速高达153.22%。

  农业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尤其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农产品价格风险具有系统性,我国乡村抵抗和应对农业风险的综合能力较弱,面临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保险作用发挥不充分、各类管理工具合力不够等诸多问题。

  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保障农业全产业链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由于农业全产业链面临复杂多样的风险,而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农业兴旺,离不开保险的保驾护航。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保险业正逐渐由“保生产”转向“保全产业链”。

  林坑村位于仙居县淡竹乡东南部,背山面水,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态环境,风光秀丽,犹如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桃花源”。不敢想象,这里曾经是仙居县最“脏乱差村”。三年前,作为仙居县新一轮结对帮扶团组成员,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第一时间派驻基层干部扎根到林坑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为当地迈向共同富裕快车道提供了重要支持。

  “输血式”帮扶是短暂的,“造血”才是长期可持续的。为此,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们一起带领村民开发引进小番薯产业、蜜蜂工坊、黄栀子产业。据村干部介绍,“浙江仙居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在2023年11月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系统是“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其中的“蜂”就是来自林坑村。

  2022年,林坑村蜂蜜蜜蜂工坊、养蜂协会陆续建立,为村内低保户分发蜜蜂桶,传授养蜂技术,增加低收入农户生存技能,带动蜂蜜产业发展。通过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系统工会定点采购活动,由村集体统一采购农户蜂蜜,进行质量把关、订单对接,以“统购统销”形式避免养殖户陷入蜂蜜产而难销的困境。目前,林坑村养蜂户共65户,年产量可达1万斤,2023年销售额为70万元。

  林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提升至每年10万元以上,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完美蝶变,成为有名的“甜蜜小镇”。蜂蜜是林坑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蜂蜜”,被视作甜蜜和幸福的象征。当甜蜜和幸福不仅仅和特产“蜂蜜”挂钩,更出现在林坑村村民的现实生活中,这就是乡村振兴的意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