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持续承压 交通银行在限期前也宣布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交通银行资讯
2024-05-10 23:22:49
  • 3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蓝鲸财经

K图 601328_0

K图 03328_0

  5月10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将于2024年5月15日终止双利存款(普通版/超享版)业务。

  据了解,双利存款是交通银行推出的一款智能金融账户,其实质为智能通知存款。目前交通银行官网已没有双利存款产品的身影。

  智能通知存款具有自动滚存功能,不需要储户定时手动操作,能自动匹配最高收益方案,获得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既有通知存款的高利息,又有活期存款的便利,在用户群体中很受欢迎。同时,其凭借高利息获客,曾一度成为银行的揽储利器。然而同时对银行来说也是变相提高了资金成本。

  其实早在2023年5月,监管就要求调整银行通知存款及协定存款的利率上限,同时还要求取消智能转存功能,并给了执行过渡期为一年的政策。

  伴随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调整,马上就有不少银行率先响应。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2023年5月就第一时间下架了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只保留了普通通知存款产品。

  到了2024年迎来了大限之日,约有20余家银行陆续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特别是在5月,多家银行对通知存款产品进行调整,包括了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厦门银行、渤海银行等。近两日,山东地区多家银行也同时宣布将于5月15日终止智能转存通知存款业务。

  记者注意到,除了智能通知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也遇到同样情况。

  5月8日,民生银行手机银行停发6个月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仅剩1个月和3个月的两种存款产品,利率均为1.70%。除此之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大中型银行也已经宣布停售长期限大额存单。

  据蓝鲸新闻观察,此类现象的背后是近年来部分银行出现净息差不同程度下降,导致净利润下滑。净息差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直接反映了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两端定价能力的强弱。

  根据年报的数据,在42家上市银行中,截至2023年年底,仅青岛银行一家实现净息差增长,而在这波下架产品的交通银行和厦门银行净息差并列最低,仅有1.28%。今年一季度,交行净息差更是进一步下行至1.27%。

  2023年4月,利率自律机制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下称:评估办法2023)中,对净息差做出了评分标准:净息差不低于1.8%(含)评分为100分;0.8%(含)至1.8%评分为60分(含)至100分;0.8%以下评分为0分。可以看出,1.8%的净息差被认为是银行的合理标准,而低于1.8%则说明银行对资产负债的管理出现问题。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商业银行各季度净息差分别为1.74%、1.74%、1.73%、1.69%,已经跌破《评估办法2023》中利率自律机制指定的临界值。另外,在2023年度各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透露压降付息成本将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