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艾茉 洪力
提起华夏基金,在公募行业可是无人不知,不仅是因为其“老十家”的资历,更有后来王亚伟的超强业绩光环,令华夏基金多年来一直是公募界的“龙头”公司。虽然在2013年之后,在互联网宝宝的异军突起下,规模力压传统公募,使华夏基金龙头光环似有失色,但在投研领域,其依然是行业领军公司。
可惜这样一家实力强大的基金公司,依然遭遇挑战。《金证研》沪深金融组注意到,虽然华夏基金的投研团队在业内首屈一指,但还是有多只权益类基金在多年的成立时间内始终亏损。
尤其是
华夏盛世混合,该基金不仅累计收益率亏损超过三成,更重要的是,现而今华夏基金公司的委委员、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阳琨正是当年管理过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之一,同时也是令华夏盛世混合最先陷入大幅亏损的主要人员。
华夏盛世混合遭遇周期挑战 高管挂帅依然重挫
2009年年底成立的华夏盛世混合,并非华夏基金公司成立最早的权益产品,也并非累计亏损最多的产品,但却因为其曾经的一位基金经理,而被《金证研》沪深金融组格外关注。
刚成立时,华夏盛世并非是混合型基金,而是股票型基金。在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其股票类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范围为60%~95%,而投资者目标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及周期变化对行业和个股进行选择,以追求长期增值和抵御通胀。
当时,华夏盛世主要以周期优选投资策略为核心,并解释称周期优选投资策略,主要基于对我国经济周期及变化趋势等特征的研究和判断,确定不同经济周期阶段下的资产配置策略及行业投资策略,并根据经济周期阶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然而在下一年度,也就是2010年,当时的华夏盛世股票就以-3.94%的业绩“完美”跑输了同类均值3.80%,在2011年的A股回调中,更是大跌了30%,跌幅超过同类均值的-23%。
当时的基金经理是刘文动和阳琨,刘文动早年曾在鹏华基金任副总经理兼机构理财部总监,并在保险、券商等机构任职多年。不过在2012年初时,刘文动就不再担任华夏基金的公募基金经理了,而阳琨才是真正的重点。
在华夏盛世的早前几年,基金经理也就是刘文动、阳琨、张勇,而刘文动虽然是资深人士,但只管理了2年,张勇更是多年从事研究员岗位,此后也仅管理了1年该基金,就再无公募管理记录。由此分析,当时的话语权应该是以阳琨为主。
2010和2011年报显示,华夏盛世的股票资产占基金净资产比例的84.6%和85.6%,几乎都接近顶配。2010年上半年,其前十大重仓股主要以银行股为主,一二季度分别占到前十的六只和四只,三季度的重仓方向又变成了商业和消费行业,比如前四大重仓股是苏宁云商、
东阿阿胶、
格力电器、
大商股份,四季度又增加了部分油气类行业。
基金经理在2010年年报中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部分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而国内市场则显示为银行、地产等行业的巨大震荡,A股分化非常明显。
华夏盛世主要策略是以周期波动为主,但在2010年金融危机后遗症期间,该基金竟然主要重仓银行股,而且在面临国内通胀上行的情况下,居然没有重仓一只有色、煤炭等通胀受益股票。而以这两个行业的代表股
江西铜业、兖州煤业2010年的股价表现看,二者分别上涨了13.47%、27.16%,均好于大盘指数,基金经理出现这样的失误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要不是2014和2015年上半年股市的暴涨,阳琨在2015年8月份离任时的业绩表现将会非常难看,而代瑞亮从此时接替阳琨,华夏盛世,也由此转型为混合型基金。资料显示,代瑞亮2010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股票投资部高级副总裁。但是在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里,华夏盛世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累计净值每况愈下,即使算上今年初的反弹,也依然累计亏损达34%。
近20只产品累计净值亏损 行业老将投资名不副实
以最新的净值情况看,华夏基金旗下有多达近20只产品累计净值为亏损,而且6只亏损在20%以上,现任基金经理中,这些“坑人”的基金除了有年轻基金经理掌舵外,还有老将管理。
华夏网购精选从2016年至今亏损达10.2%,该基金投资目标是以网购消费大数据为基础构建量化投资策略,其解释,网购消费大数据指的是由蚂蚁金服提供的网上消费行业统计型趋势大数据,包括销售额存量长期增长、销售额长期增长、成交笔数长期增长、订单量存量长期增长、销售额存量同比、价格同比等数据。而这正是2017年股市大涨的龙头行业,可令《金证研》沪深金融组想不到的是,该基金在2017年股市大涨期间的盈利仅仅是4.03%,大幅落后10.54%的均值,2018年则大亏了24.4%,远超-13%的均值。
而基金经理是任职达9年以上的张弘弢。其2000年就加入华夏,任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数量投资部副总经理,如今是数量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由其管理过的指数基金数目众多。
2017年一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显示,华夏网购精选持有茅台、格力、美的、
五粮液,几只股票还都是大牛股,可到了二季度,茅台和五粮液竟然消失在了前十大重仓股,转而由银行、保险占据了大部分位置,这种操作水平居然也能当副总经理?
2017年下半年,该基金又买入了多只文化传媒股票。当年年报显示,基金经理对本年度的操作总结为“基金投资运作方面,作为灵活配置型基金,我们依据模型在报告期内进行了量化模型的择时,仓位始终保持在稳健水平。在行业和股票选择上,我们结合网购数据以及量化选股模型进行组合构建,保持组合稳定。”对业绩表现丝毫没有说明,而业绩较基准的巨大差距就在随后呈现,这样的态度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另外还有由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经理郑晓辉管理的
华夏国企改革混合,也累计亏损13%。郑晓辉从2003年起任职于公募基金公司和券商等公司,仅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就长达7年,这也是华夏基金让其担任这只国企改革主题基金经理的主要原因,可自从郑晓辉来了华夏基金之后,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就没好过。
除了华夏优势增长是由郑晓辉和其他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之外,其余的华夏策略精选和华夏国企改革业绩都很差。华夏基金旗下的高管级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不禁令人质疑。
昔日规模之王如今落后 混基是主因
而相比早年的股东,在多年的发展中,华夏基金股东变化也非常频繁。《金证研》沪深金融组统计,最早华夏基金是由华夏证券、北京证券等三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成立。
2003年9月,华夏基金股东变更为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证券、北京证券和中国科技证券。2006年10月,又变更为
中信证券股份、西南证券、北京证券和中国科技证券。2007年8月,股权变更为中信证券、西南证券和中国科技证券。2007年12月股东变成由中信证券独资。
2011年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又转让华夏基金 51%股权,随后,证监会下发《关于核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股权及修改章程的批复》,核准公司将所持华夏基金 51%的股权转让给5 家股权意向受让方。股权转让的工商变更手续已于 2011年12月21日完成,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华夏基金的股权比例已由100%下降至49%。
不过从近几年的净利润情况看,在2017和2018两年中,华夏基金的净利润也出现了缩水,而以公募规模来看,2016和2017年,该公司也出现了缩水的情况,主要因素是来自于混合型基金的缩水。
从数据上看,混合型基金的资产规模从2010年以后就缩水严重,而且震荡非常剧烈,如今的795亿元规模仅为2010年时的六成,而混合型基金也正是该公司累计业绩较差的主要领域。混合基金因为对资产配置的灵活性,所以相比其他类型的基金在投资上更为主动,很大程度上靠基金经理对行情、个股的把握,择时和择股能力通常能够准确的反映到混合型基金的净值表现上,而华夏基金在这方面似乎并不理想。
曾几何时,华夏基金还是公募规模之王。而如今,其公募排名已经位居第九名,四千多亿的规模也远远不及易方达、工银瑞信、博时等同时代的基金公司,其发展后劲明显出现了疲态,多年来的净利润来源更多是靠固收产品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