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迎密集利好催化 离规模化商用还有多远?
金力永磁资讯
2024-11-13 21:50:20
  • 179
  • 79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财联社

  近期,人形机器人板块迎密集事件催化,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亦将于近日启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进程随之受到市场高度关注。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资本不断加码、进展不断刷新。金力永磁(300748.SZ)透露,正配合人形机器人用磁组件研发,陆续有小批量交付;双林股份(300100.SZ)滚柱丝杠产品目前已研发出样品,尚在验证过程中。

  均普智能(688306.SH)首席科学家、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郭继舜表示,“预测到2030年,全球每一年要卖出100万台人形或者类人形的通用机器人,这是人类历史上继手机和智能汽车之外的第三个通用的智能化装备,意味着它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不过,“目前的大模型还没有办法支持机器人完全替代人工,要实现这些功能,大模型还有很多阶段的迭代和更新。”一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道。

  赛道热度持续升温

  Wind数据显示,9月20日以来,机器人指数累计涨超50%。上海电气(601727.SH)近期录得15天11板;禾川科技(688320.SH)、亿嘉和(603666.SH)、三丰智能(300276.SZ)等多股股价近2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均超33%。

  今日,机器人概念尾盘拉升,拓斯达(300607.SZ)盘中一度触及20CM涨停,兆威机电(003021.SZ)、中坚科技(002779.SZ)涨停,高新兴(300098.SZ)、盛通股份(002599.SZ)、雷赛智能(002979.SZ)等跟涨。

  消息面上,深圳前海、宝安将于11月15日举行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届时,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启动运营,并举行优选伙伴签约仪式。据媒体报道,首批项目的参与企业包括兆威机电、乐聚机器人、拓斯达等。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资本热度持续高涨。

  根据来觅数据的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共1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11次成功获得亿元级别及以上的融资。近期,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商月泉仿生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具身智能企业“千寻智能”宣布完成由柏睿资本独家注资的天使+轮融资。

  “现阶段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机器人研发的侧重点在于不断提升其感知、决策、执行等性能以满足各应用场景运行条件,各厂商倾向于使用头部零部件企业的产品以达到更好的测试效果。”头豹研究院工业行业高级分析师张诗悦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研发进程的深入,为了解决量产过程中的成本降低问题,供应链将逐步向本土转移,从而使本土零部件制造商从中受益。

  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到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市场规模达1192.46亿元。

  多家上市公司刷新进展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最佳的载体之一,叠加政策加持下的高潜力发展前景。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涌入赛道,不乏跨界“玩家”的身影。既有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也有阿里、亚马逊、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还有美的集团(000333. SZ)、格力电器(000651.SZ)、海尔智家(600690.SH)等传统家电巨头。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速,核心零部件则成为市场投资热点。

  张诗悦告诉财联社记者,“在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中,传动系统占据了机器人整体价值的40%至50%,其中减速器、传感器和电机等部件对于机器人能够流畅且精确地执行动作具有决定性作用”。

  张诗悦进一步表示,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各类机器人品牌的涌现和模型机的推出之际,本土零部件标准件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在量产前夕,减速器、传感器、电机等零部件的制造商有望获得显著的市场机遇。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产业链厂商。斯菱股份(301550.SZ)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在机器人零部件方面,公司目前主要是以谐波减速器和执行器模组这两类产品为主。

  问及机器人零部件相关产品是否已实现量产,该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我们还在打造一个产线,预计在年底之前能够达到小批量生产的标准”。

  肇民科技(301000.SZ)证券部人士称,人形机器人相关的零部件正在开发当中。

  恒帅股份(300969.SZ)方面表示,将重点着力谐波磁场电机技术的场景适配,匹配谐波磁场电机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所需电机品种(如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定制化需求的结合点,实现为客户提供成熟解决方案及实物交样机会。

  据了解,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占总成本超15%的零件是总成和丝杠。丝杠环节涉及上市公司包括秦川机床(000837.SZ)、恒立液压(601100.SH)、贝斯特(300580.SZ)等。总成环节企业有拓普集团(601689.SH)、三花智控(002050.SZ)等。

  截至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实践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如小鹏汽车近日发布AI机器人小鹏Iron,该机器人搭载多块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已在小鹏广州工厂进行小鹏P7+车型生产实训,未来将聚焦在工厂和门店等场景。

  天奇股份(002009.SZ)正在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现在机器人已经进到相关品牌汽车的工厂,(处)在某些工位的实景训练阶段”。

  对于真正落地应用的时间表,该人士坦言需要看主机厂的需求和机器人本身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情况。“如果说运用,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在应用了,只是算是一些试点项目吧!我们是率先在汽车制造领域应用,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场景,比如汽车零部件、3C或者其他工业、服务业的应用”。

  规模化商用尚待时日

  随着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化水平、人机互动、个性化定制等方面不断进步,应用场景将逐步从工业制造延伸至医疗、服务和娱乐等多个领域。

  人形机器人何时实现规模化应用?何时走入千家万户?

  郭继舜在接受包括财联社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综合性强,包括机械自动化、电子、材料、计算机等,意味着其极为强调产业的协同。从相对有一定智能性的工业机器人逐渐变成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这条路很长。商业化可行方面,预计需要3至5年在工业场景形成大规模应用,5至10年具备在居家养老、医疗护理等家庭服务环境应用的技术可行性。

  郭继舜举例称,在现阶段,通过强化学习和动态捕捉技术,人形机器人学会了在家里刷碗,但暂时还无法举一反三地学会刷锅,这种跨度更大的知识迁移还需要后续的研发才能实现。

  “针对负重场景,现阶段机器人可以在工厂里搬运20公斤的零部件,但在居家场景中,比如将病人从病床上扶起来,双臂负重将达到四五十公斤,目前人形机器人双臂的扭矩还不足以支撑,现阶段,人形机器人手部关节大约有三公斤左右的负载,肘部关节有七到八公斤的负载,我们有信心快速地提升机器人的负重能力。”

  郭继舜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主要难点在于算法的智能性需要持续的提升,因为其要从过拟合的场景应用泛化到更多的通用场景;通过更加自然的无代码的人机交互方式去教机器人,这个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在硬件方面,关键零部件的基础性能尚需一定时间去提升,预计关键零部件的能力提升、机器人本体结构的优化再加上以大模型引导的智能性的持续提升,才能最终通过3到5年的时间在智能制造、智能仓储等通用场景里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

  除此之外,价格或是影响机器人放量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如宇树科技G1基础版售价为9.9万元,众擎机器人发布的SE01的预期售价将在15万至20万元之间。要打开家庭应用市场,价格门槛仍需进一步下探。

  “硬件的方案是考虑降本。”有厂商人士表示,因为整个机器人产业还未完全定型,其中的一些零部件产品也是根据机器人的设计更迭在不断发展。目前像谐波减速器之类的产品定价方面也没有稳定的价格,市场价有高有低。

  张诗悦提到,人形机器人技术性的降本可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现。硬件方面,研发阶段的高要求导致成本增加,量产时可以删减冗余,调整硬件性能至适中以降低成本。软件方面,软件性能的提升减少了对硬件精度的依赖,使硬件在精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达到高精确度,进一步降低成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