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股份:2018年3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捷成股份资讯
2018-03-19 00:00:0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证券代码:300182 证券简称:捷成股份

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18-001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电话会议)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名 广发证券传媒互联网团队:旷实 、杨艾莉等
时间 2018年3月14日下午1:30-2:30
地点 公司会议室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董事会秘书:游尤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介绍环节
昨日公司发布了非公开发行的预案,计划募集不超过30亿用于现有主业和未来战略方向的发展。捷成在2011年上市以来没有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七年以来在宏观环境和细分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公司做了很多事情,包括丰富战略布局,延展业务链条,业务规模和核心业绩也是实现了持续增长。按照今天统计的数据,公司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8%,这样的增长要考虑到2017年完全是内生增长模式而且是在已有的很大的体量的背景。
捷成上市初期主要从事偏向音视频技术类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当时的客户主要还是广电、部队、科技公司、科研院校、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为了进一步扩展公司未来的业务空间、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公司从2013年开始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谋划了内容板块的战略增量。在2015、2016年通过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这种外延式操作来叠加制作、新媒体发行和版权运营等业务层面,近两年主要做了产业协同和业务整合,且内容制作、发行和版权业务都实现了稳定持续增长。为了实现公司核心业务在特定场景下2C端的盈利能力,公司在2016年底正式推出教育板块,并在2017年持续增加了研发和市场推广投入。
目前,公司坚持核心产品,不管是在技术、内容还是版权方面,多轮次、多渠道、多场景、多模式业务变现的核心竞争理念,将领先的技术应用和服务于文化内容板块制作以及新媒体运营领域,促进教育领域to C端的渠道拓展,形成合力竞争的能力。得益于Q1市场环境比较好,预计Q1目标增速比较乐观,能达到将近2个亿左右的规模,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推出了非公开募资的方案。这个方案其实已经讨论过半年以上,在业务拓展和增长情况下补充资金实力对于行业和未来发展方向都很重要。虽然具体实施周期还在讨论中,但年内如果能过会的话,情况会非常乐观。监管层面整体还是支持优秀企业做业务拓展,我们希望能尽快将非公开发行落到地。

二、问答环节
1、公司在资产负债率并不太高的情况下推出规模不小的再融资方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公司现在资产负债率在30%左右,其实不算高。我们也在正常跟银行做授信额度,大概有30多亿,授信额度是相对充足的。此次公司选择做非公开发行主要有几个层面的考虑:一是此次非公开发行主要是为了配合现有核心业务和未来战略投入。影视剧制作投资相对来说周期短一点,投入和回收基本上三年以内可以做到;但教育和版权是为了更长期核心竞争能力做的准备,从资金性质的匹配来说,是更长期战略导向而不是为了解决现下的财务资金问题。第二个层面我们也大概测算了一下今年银行资金成本较去年高很多,预计未来两三年资金成本不会低很多。如果现在所有资金都用自有资金来替换,每年能节省财务成本的支出将近8000万左右,也可以贡献很多利润。从战略角度来说,不能拿银行一年一期的资金来匹配长期战略,此次非公开是为了未来3-5年战略储备。

2、募集资金有一半都用于购买版权这一部分,公司是否认为未来这一板块空间比较大,市场预期比较好?
答:版权是核心业务也是最能变现的核心点。新媒体这一块未来的想象空间比我们预期还要好。战略投向主要还要夯实核心竞争力。

3、新媒体版权业务空间?
答:目前新媒体取向非常明显,符合付费习惯比较好的年轻人未来文化消费的取向。我们对版权寄予厚望,通过重组和自有业务协同在更新率上现在已经做到了每年50%这样的水平,希望这样让我们在做内容分发层面上更有话语权。
4、版权业务这部分未来达到怎样的年收入?
答:我们希望走大发行业务的路径,以新媒体为切入点,这一领域中国的发展在全球也是领先的。

5、募集资金将有7.5亿用于教育投入,今年是否已经可以产生一定收益?
答:2016年年底推出了产品,2017在做市场推广和城市试点,2018年是在做试点的转化,希望2018年9月份部分城市可以实现收入,有流水回来。从目前的内部考核来说,不会要求教育在2018年贡献怎样的利润水平,只要有几个城市的落地和收费模式得到实现,对后面的推广和变现模式的巩固会有帮助,而且对贡献2018年的增量利润有所帮助。具体收益还要根据市场推广情况和市场环境来看。

6、教育业务的模式是怎样的?
答:教育这一块业务更多是平台和渠道的理念,以城市来铺设软件应用层级的平台,在平台下,以K12校内内容和交互空间为基础,去服务教育局、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身的教育职能,然后针对成人用户叠加娱乐功能。希望能实现面向C端的收费,而不是面向政府收费,所有规划的商业模式都是以怎样为C端用户提供增量服务为第一要务的。

7、公司目前对教育板块有盈利规划么?
答:有,但是鉴于不确定性较大,推广和收费顺利与否还要再看,在披露方面希望等确定性更高一点以后再与大家交流。

8、华视网聚近两年版权投资规模?今年版权采购的预算?
答:2016合同额的体量大概在8、9亿左右,2017年不到20亿。2018年版权采购的投入预算计划大概能增长50%,预计不到30亿的规模。这个数字是与财务相关的合同量,换片、采购和版权库是额外算的,比如换片是不用走流水和付现金的。

9、折旧摊销按照5年怎样的百分比?
答:采购5年以上的版权我们按照不超过5年进行摊销,5年的摊销是5:2:1:1:1,在资产确认的当月做50%的摊销,过了12个月做20%,再过12个月再做10%。

10、传统主业表现如何?下游很多地方广电在做转型是否会对营收产生影响?
答:2016年开始技术业务收入下滑,2017年公司做了技术层面的战略收缩,2018年Q1技术业务营收已经平稳了。之前我们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催账,还有筛选客户和筛选订单,放弃了以前为了市场占有率去做并不盈利的订单,还做了人员裁减,从而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目前看技术业务比预期恢复的要好一点,从中长期来看,技术业务这一块营收是趋于平稳的。

11、技术口情况好转是因为下游客户情况好转还是客户结构调整带来的?
答:更多是因为我们做的主动调整。下游客户变化的话看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筛选客户;第二个层面是今年军队的客户可能会多一点。

12、军队客户在技术口收入占比大概有多少?
答:之前是不多的,今年可能会多一些。之前这一块业务披露不多是因为有涉密的情况。

13、4K技术发展如何?
答:4K现在部分电视台在推,目前看可能是未来的方向。但是问题是电视台目前经营情况不好,所以可能没有足够的投入来推动技术更新,必须要有政府资本补贴进来才能推动。

14、技术上和IPTV相关运营商有什么合作?
答:技术多少都是有的,但我们和IPTV的合作更多集中在版权。

15、现在视频技术更新如何?
答:技术都在正常做,技术这方面主要是我们之前的积累,现在更多的是甄别客户,来挖掘盈利空间。客户和订单都是有的,关键是甄别可以带来利润的客户。

16、50%更新率怎么理解?
答:更新率是指当年新出的片子里我们占到50%。一般我们买到的版权库,都是7-10年的使用有效期。

17、内容库的详细数据?
答:笼统来说大概有5万-6万小时,电影有几千部,动漫应该有10万,具体准确的数字后面我们在定期报告中再披露,这个数字每月更新都很快。

18、公司给一家客户打包的内容库一般内容上是什么样的体量?
答:内容库规模主要看客户的预算和需求。最大的大概跟前三大客户会签2-3亿左右的框架合同,在基础保底的情况下,看供片情况来决定最后的合同额。

19、每年采购的电影、电视剧占市场整体出品的数量,这个数字大概是多少?
答: 2017年上星播映的整体电视剧大概在180部左右。我们更新的电视剧大概在30%以上,80多部左右。具体数字还需要再核实。

20、教育业务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公司是怎么说服当地政府和学校采购平台的呢?
答:不是采购,我们向政府学校免费提供,只向C端收费。我们做教育业务,主要是看重人们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潜力。教育板块中,质量和内容最重要。我们发展教育业务着眼于如何与校内更好的连接,利用校内资源实现一定的教育公平化,把校内老师资源的价值挖掘出来。从家庭支出来说,我们可以为每个家庭节约单个培训的资金,对学校来说,能给学校和老师带来一定创收。我们着眼于帮助教育实现正向的体制内循环,帮助当地教育局改善教育资源。

21公司这个业务收费不仅限于学校家长,还面向广大公众吗?
答:不向公众开放,主要是体制内的,面向家长。

22、公司上市后转型相当成功,成功背后是什么因素主要驱动?
答:我们是从总体投资眼光来进行战略布局,目前历史数据验证我们方向和业务线没问题。捷成从技术做到内容这两个感觉完全不同的领域,其实一直是有基础和铺垫的。我们目前主要的两个布局:内容制作和新媒体。制作方面不断进行业务整合,但投资者和观众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23、教育业务的相关性?
答:对于教育业务与其他业务相关度问题,我们用的是平台经营理念,而不是教育信息化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业务,不是做平台和技术,而是做内容。我们看中的都是3年后对集团有显性效益的业务。而且,教育和局域网等其实也属于新媒体领域。

24、华视网聚市场份额很高,未来增长是随市场增长,还是有其他方式达到?
答:我们没有办法以特别简单模型去做新媒体的估算,原因是其模式多变;市场环境、渠道等变化也很大。两年前,很多人担心我们客户集中度对公司业绩有影响,两年后证明这不成问题。目前新媒体业务的现状是:1)国内只有我们在做大;2)细分竞争对手消失,这体现了行业聚集效应很显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持续投入的缘由。新媒体最核心优势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因此我们很看好新媒体的发展。
捷成目前整体已经实现10亿 的净利润,今年目标是15或者16亿。其实我们不是每年做一个数字,而是基于战略发展眼光进行布局。不过的确经营压力和考核指标是大的,综合来说,也想给投资者、股东信心我们有目标来达到这些数据。

25、前面三年复合增长很高,那么对未来三年的展望是?
答:30%以上,且是内生的。

26、教育业务开拓以来,为何在这个时间点加大投资?
答:我们在教育领域已经铺设五年。之前都是小千万级的研发投入,2016年产品出现后加大投入,但也只是千万的量级,2017年做市场开拓,在30多座城市做试点,由于需要维护运营团队,很多设置的是迷你试点,2017年净利不大,成本主要放在技术端消化。目前我们尝试两个方向:原有试点城市上线转化;进一步开拓试点城市,因而投入会进一步加大。我们主张平衡投入产出,主要关注两个方面: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术平台升级;各大城市大规模铺设市场,包括软件、跟政府谈合作等。2017年开始产品转向投入期,投入会逐年加大,但不会到不可承受的程度。

27、主要还是在既有试点城市?
答:两个方面:一是在既有试点城市做转化与上线;二是进行拓展新城市。前者更重要,因为涉及转化的投入会比较大。

28、智慧教育数据中心与教育云平台是两个拆开的项目吗?
答:是。我们已经在特定地区做云平台,但需要有能力收回到数据中心做处理。我们目前有这个能力,但随着城市进一步铺开,现有存量不够。核心是传输、存储和分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9、未来的电影规划?
答:此次募资主要是为了进行影视剧投资,尤其是主投主控的电视剧为主。电影目前以参投为主,这是由于我们电影制作发行能力不是很强,没有院线、发行等通道,风险较大,因而我们相对谨慎。未来主要还是着眼更可控的电视剧。

30、今年华视网聚的版权采买规模如何?
答:2018年比2017年增长预计50%。

31、2018年一季度业绩多少来自电影,多少来自华视网聚?
答:电影贡献主要是红海行动,是以30亿票房估计的。而华视网聚增长很快,贡献超过一半的利润。

32、与市场第二名比,版权库体量差距如何?
答:没有第二名。已有成形的版权库只有我们一个,剩下都很分散。

33、2017年采购成本增加主要是因为采购数量提高还是价格提价?
答:都有。核心不只是数量。内容质量不同价差会很大。市场溢价都在涨。我们优质版权这两年提升很大。因而才有这么大的年流水增加。

34、2017年毛利率为何出现下滑?
答:1)因为囤片较多,当月资产确认和50%摊销计入,收入与成本核算有时间差。2)与上游客户独家策略有关。新媒体板块我们基本路径是从尾部到腰部再到头部内容。2018年能做到头部,但头部版权单独看是亏的,因为头部成本高。但总的来看,毛利率的问题不大。

35、2018年毛利率会下滑吗?
答:需要看2018年采购影片的情况和具体的销售模式。

36、未来在电视剧领域主要是主投主控还是参投?
答:主投主控。制作方面采取精品与大制作模式,这是客户需求决定的。单品投入成本会很高。我们做有把握的项目,有把握就主投主控获得最大收益。

37、主投主控的价格?
答:与题材有关。像我们熟悉的军事题材,最近出现价格上扬。像今年我们有一部参投的、能播放的一部在网络端的售价大约在700万左右。我们选择的题材都相对正统,不是仙侠古装,之前平均来看,网络端售价也大致也在600万左右价格。

附件清单(如有) 不适用
日期 2018-3-14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